
在紹興市越城區塔山街道五云社區,東街南側的迎春橋河沿,有一座東西走向的單孔石梁橋,名紡車橋。
* j; c6 e' C* l( B' n# a/ C8 z* Z! ~8 E4 f& N! ^) j& [2 ]
' x( g0 j+ |" M/ j$ p) {) a紡車橋呈“L”形,東西兩橋臺用條石縱橫錯縫疊砌,上置伸頭臺冒石,伸頭臺冒石上擱置石梁作橋面。東橋臺12級石臺階由西向東,長4.00米;西橋臺2級石臺階后有一休息臺,再轉向南7級石臺階。臺階兩端不設垂帶、欄板,上窄下寬呈梯形。
6 y6 A8 ?3 {3 _5 X5 O) [% m" [. T) z
紡車橋是越王勾踐時代的遺跡,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重建,現為紹興市文物保護點。是后人為紀念和感恩越王勾踐夫婦,遂在勾踐夫人紡紗織布時過往的這座橋,命名為“紡車橋”。 ​$ s2 T0 ^3 c v* y* Q; m
紡車橋橋面鋪三拼長石梁,長6.50米,內凈寬2.20米。橋面南北兩側置石欄板,欄板高0.50米,寬0.20米。橋高3.70米,孔高2.80米,橋跨徑4.60米。橋欄外側刻有“紡車橋”三字橋名,清晰可見,還有“司事募建”、“光緒己丑”等字較為模糊。: S# u9 o, e! U* D" u! l
# @. C N& k- _1 k1 E& @. Q" @
7 v1 k& m( I$ r) ]$ l) f; f特別讓人注意的是在橋面三拼長石梁東首頂面分別雕刻有雙錢、云草、荷花圖形。雕刻精細生動,美觀質樸。紹興的石橋上的雕刻屢見不鮮,但多見為龍鳳、獅子、吸水獸或覆蓮、如意、繡球等,這雙錢、云草、荷花圖形極為罕見。( H" `) r) d7 Q$ |
* ], w! A* y" j+ `9 _7 `! l
# d2 s! Y2 I: u( W據有關專家分析,這些圖形可能與佛教有一定關聯,因為城東曾有觀音寺等寺廟,寺廟內的僧人曾捐資參與了修橋鋪路的善舉,這些圖案是他們設計的。
, i' p% D6 \( ` ]$ H" C' Z
/ g. w$ Y9 i; D9 e# n3 K6 m/ x2 }* l, b* ]0 d, _( `0 \ \
紡車橋設計簡潔,結構堅固,有確切建造年代,保存較好,尤其那精美的雕刻,反映了當年石匠的精湛技藝,是一處傳統的有美好傳說的獨特韻味的水鄉石橋。5 t' P' ~8 z3 E9 H
(作者:陳樹堯)
: G% f0 u( u* C8 P# w4 O: I) d
+ w, \+ r+ L' k& R; |7 Z5 N) k0 B4 g"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