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州夏布的生產起于隋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經過世代袁州人民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袁州夏布的制作工藝日趨成熟,夏布質地“柔軟潤滑,平靜如水,輕如羅綃”而聞名海內外。在古代粗麻布為奴隸、平民穿用,細麻布如同絲綢為高貴品種,供貴族使用。袁州夏布“嫩白、勻凈、通行四方、商賈幅輳”,曾列為朝庭貢品,是一種純手工的“綠色天然環?!蓖撂禺a品,為“袁州三寶”之一,不但滿足國內消費者需要,還可出口創匯。袁州夏布是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它的紡織工藝具有許多顯著的特征,為中國的紡織史增添活態的例證,對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起到積極的作用。
0 w1 m E8 o: r% f1 u+ z, i& N6 C3 X( m3 J
歷史淵源
5 s9 f J6 S6 ]宜春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歷來以產優質苧麻著稱。袁州夏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和中國苧麻的種植和加工一脈相承。
- ^/ o' ]4 u2 a3 t《詩經》上說:“東門之地,可以漚苧?!闭f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周代,中國就已用自然發酵方法加工麻料。唐宋以來,江西是全國重要的苧麻產地,品種資源十分豐富。紡織品以麻、葛為主,夏布生產很發達。北宋《元豐九域志》特別提到袁州夏布為朝庭貢品。
4 d& X5 [. e# c: }- d: k明代江西籍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苧麻)“無圭不生,其種植有撒子、分頭兩法,色有青黃兩樣?!泵髑鍟r期,苧麻的種植已遍及袁州各地農村。到民國時期,袁州夏布產量增多,質量精良,逐漸形成了夏布生產和貿易中心,產品遠銷國內外。后在現代機械織布技術的日益發展,袁州夏布逐漸走向低谷,但隨著日韓等國對夏布的重新開發,麻混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日益走俏。袁州夏布生產再度興盛。
7 Z, h5 R0 U5 s, E袁州夏布制作技藝主要分布在袁州區城區和三陽、柏木、下浦、洪塘、彬江等鄉鎮,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經過世代袁州人民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袁州夏布制作工藝日趨成熟,以夏布質地“柔軟潤滑、平靜如水、輕如羅綃”而聞名海內外。袁州夏布“嫩白、勻凈,通行四方,商賈幅輳”,曾被列為朝庭貢品,是一種純手工的“綠色天然環?!蓖撂禺a品,為“袁州三寶”之一。! y# o o$ F n% O6 Q$ p* u
- O" k: Z7 V3 l% C工藝流程( z* L4 U$ q2 H# a; {) }- y2 E3 z" [, h
(1)割麻。袁州夏布要用的原料是麻皮和麻桿之間的一層薄薄的纖維。要每年收割3次,五月收的春麻質量最佳,可織精細嫩白夏布。七月收的夏麻質量次之,可織一般夏布。十月收的秋麻質量最差,只能織粗夏布。
+ c+ a, m* P5 ?1 K3 p& ^(2)剝麻。將剝下的麻皮浸泡到水中脫膠,洗去黏液,為刮麻做準備。2 `* j. m- A' W" L
(3)刮麻。也叫打麻,就是清除纖維上的麻骨、麻殼和雜質,使其保持柔軟、整齊。再把麻條曬干。
. i6 X( @; j2 }(4)績紗。把寬寬的麻條撕成細細的麻線,再一根根連接起來。
n8 O( `3 ]3 x; q) U+ b3 w$ |) F(5)經紗。把卷曲的麻線拉直,力度要掌握好,不用力則拉不動,用力過度又容易斷線。
+ K- a+ v; w/ x(6)漿紗。漿糊要新鮮、濃度適中,下手刷時要平穩,根根紗線上都要刷得內外均勻,不能松裂。
4 f$ l: r3 {* Y$ @1 r(7)織布。有上機、織造兩道工序,織時亢熱、嚴寒都不宜。最后,經過漂洗及整形、印染等工序而制成產品。
5 \$ v8 g6 q( f; o) i+ y
, n( t' b9 |/ Q0 T+ f* N, r制品與相關作品$ ?2 X8 O5 L% m2 c8 S: p% |3 a! K
, |# \$ @( p& \) I
夏布可作床上用品、衣墊、墻布、門窗、工藝品、工業用布。
( G4 {' C7 N8 Q; S5 D8 G2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