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縣土紡土織技藝入選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E( Y+ Y5 l0 D+ N1 x0 m6 U3 R1 `! f! T- J
魏縣地處河北省南部,位于邯鄲市東南51公里處。魏縣夏朝時為觀戶國,戰國時為魏武侯別都,秦始皇時名刺蒲,屬邯鄲東郡。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始置魏縣,沿襲至今。 % Z d8 {0 l. z0 T* E, k! S
, S8 \- R' E0 o魏縣土紡土織歷史悠久,自7世紀棉花從印度傳入中國后,開始由麻紡織轉入了棉紡織業。到了元代,在黃道婆紡織機具和技術改革的影響下,促進了魏縣土紡土織業的發展。用土布做的衣服、被褥,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魏縣土紡土織歷經明、清,到民國和解放初期達到鼎盛時期。全縣農村家家備有紡車、織布機,成年婦女都會紡花織布。
" \7 c0 E- m) }* x b) A
% y9 J5 V5 E! o魏縣土紡土織工藝繁雜,有搓花結、紡線、打線、染線、漿線、絡線、經線、印布、掏繒、闖杼、綁機、織布等12道工序。決定土紡土織布條格、花紋的關鍵工序是經、緯色線的設計排列和繒的多少??曈卸摽?、三頁繒、四頁繒三種。二頁繒用單梭能織白布、條紋布,經、緯色線的有序排列,能織出多樣的方格布。魏縣土紡土織經過廣大婦女長時間的生產經驗,創造出的條格、花紋布多達200余種。方格布有石榴籽兒、席子紋、 篩子底兒、蘇聯大開花、蘇聯小開花等100余種。條紋布有合股線、菜瓜道、黃瓜道、半個臉等50余種。三頁繒、四頁繒布有陰陽臉、油菜綠、鴨梨黃、七色八棱圖、豆腐丁兒等50余種。到了20世紀60年代,由于機器紡織業的發展,土布生產漸漸被冷落。( n1 S# e1 K3 {( h. i1 Z1 J: Y
! r: x5 ^6 M1 K# ^6 i9 c
20世紀90年代,人們重新認識到棉布滲汗保暖、無毒保健的優點,穿用棉布在農村、城市重新興起。據調查,魏縣有100多個村,3000多戶置機生產土布。到1983年,魏縣土紡土織生產除手紡手織傳統工藝外,又增添了由機紡線手工織布的新工序。目前,全縣有三家機線、整經加工點,促進了魏縣土紡土織生產的發展。 . X7 N0 A- Z& a" w
# U' G# Q2 ^3 h* c當前,由于機紡織品取代土紡織品的趨勢仍然存在,老年人相繼去世,青年人不愿意學習土紡枳技術,土紡土織的技藝仍然存在著失傳的威脅。保護土紡土織工藝的任務刻不容緩。 9 M9 `4 P. |9 M* M" y
* P3 V% t0 g" I( o% a# W
: Y. q* t* f! V6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