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地方] 高陽民間染織技藝(河北紡織非遺)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20-4-8 16:13:1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高陽民間染織技藝入選了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I; B: E: U. D8 O% a5 p
" U( c9 o7 a0 F5 m+ h
/ ]% J. k& d: ?/ G5 ^
河北省高陽縣位于保定市東南部,地處華北平原。該區域是河北省有名的產棉區,高陽素有“紡織之鄉”的美譽,輻射周邊數縣,為高陽民間染織技藝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 [+ o- @3 _  E6 d$ f
. v* m* ^, a1 s8 n# N& @
高陽民間染織技藝,是流行于高陽縣域及周邊縣市的民間手工技藝。該技藝始于明末,興于晚清,有4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紡織史和中國近代工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高陽民間染織業經歷了明朝末年的初創期,清朝末代和民國初年的興盛期,日偽統治時的衰落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轉型期。歷經數代興衰迭替,曲折坎坷,表現了民族手工業頑強的生命力和高陽人民的聰明才智。; i3 T$ U5 E* F( F+ ^# _

; ~4 d9 `+ R, i+ E- G0 s$ {* L1 L0 }$ e6 s) G, q5 E
傳說,高陽縣城東街人王丙,明朝萬歷年間被招為駙馬。王丙為官期間曾赴海南向黎族人學習紡織技術,并引進瓊崖棉種到家鄉,催生了高陽民間紡織業的誕生。清朝末年,高陽縣留祥佐村人王士穎(公元1854-1925年),將木制織機改良為鐵輪機件的織機,并將高陽土布由窄幅改為寬幅,織布效率和產量被提高數倍。9 q; ^6 V5 a7 L8 w" `- v

0 t+ [5 ~7 w, v3 x: @# _$ Q. E" `7 X$ v+ L5 W3 ?
0 ]9 ]7 m" i5 R0 P+ C: y/ N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紡織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陽民間染織技藝的發展與時代同步,不斷吸收、融合外來紡織工藝并為我所用。它的工藝技術種類繁多,代表性的工藝技術共分為四大類型十數個小項。四大類即紡、染、織、整民間工藝;十數個小項包括土布印花、土軋光技術、扔梭織布、提花樓子織布、土漂染技術等。
) k; l6 S5 b2 R' ?; {; f0 c& ]: e% g
0 g8 c) K$ f. I: P3 i/ E4 X高陽民間染織技藝具有自己一整套紡、染、整工藝流程。其產品具有鮮明的民族民間藝術特色和實用價值。在20世紀30年代,用高陽民間染織技藝生產的紡織品,曾占華北地區紡織業產量的三分之一,并曾出口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中國成立后,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高陽民間染織技藝仍保持了自己完整的生產工藝和產品出口,“高陽土布”在世界很有影響。
' }9 O# R5 j7 g! ^% c% X) m# V  [4 [6 a* s4 |$ G) _
高陽民間染織業表現形態多種多樣,既有家庭式、作坊式的小型生產模式,也有近代工廠、布線莊等近代工商業生產模式。高陽民間印染技藝在整個華北甚至全國都占有重要地位,是華北地區優秀的民間文化,是中國傳統紡織文化的縮影,是中國鄉土經濟和文化的重要遺存。機械化模式出現后,高陽民間染織技藝將被取代,亟需保護。
& u' V: v  `5 S& u2 i& r; Z" H* V% Y# U7 v

7 o& R  y! k4 Y2 P; j
高陽民間染織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柴鳳川
3 r. X9 ?# g% L
( h- X8 s; C' u6 F" k  a6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19 00:4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