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據海關總署最近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3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59.06萬噸,同比增長15.26%。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棉花的進口量呈現出逐月遞減之勢。該數據顯示,今年1~3月累計進口棉花44.8萬噸,3月棉花進口量僅為12.8萬噸,同比、環比分別下降42.4%和19.5%。
0 }. p$ s" k8 q# ?1 Q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出,政府有關部門應予以重視和關注,盡快出臺措施,限制、調控外紗的進口,并指出如果再不進行調控,受到沉重打擊的不僅是中小棉紡織企業、中間商,更對棉農植棉積極性、穩定棉花種植面積危害很大。
9 l$ @" u$ H, P' g. G" X 實際上這種棉紗進口開始增量的現象早在2012年底就已經開始顯現,探究其原因,大多數受訪者都認為是國儲棉過高的棉花價格所導致。不過目前對于國內棉紡企業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進口棉紗可能會對國內低支紗生產企業產生較大擠壓和沖擊,但對高支紗市場影響較小。* I5 t3 Q0 }8 H# b
進口棉紗常態化不可逆轉$ \& |# w" w7 ^. e1 W
眾所周知,我國對于棉花的進口有配額限制,境外棉花很難流入國內。前些年,即使有境外棉花港口到岸,但能夠出港的卻很少。與之不同的是,棉紗進口并沒有配額限制,就目前來看,只要內外棉價差不收窄,棉紗仍會大量進口。0 ?" l. M! h5 ?8 B% w6 L2 T# }0 _
2011年9月,我國開始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而國外一直按照市場供需關系運行棉花價格,這就導致在近幾年國內棉價出現倒掛的現象。比如在2012年,國家棉花收儲價格是20400元/噸 ,2013年仍是20400元/噸,而同期進口棉紗價格甚至低于國內棉花價格,在這一時期,國內外棉價差最多時能達到6000~6500元/噸。對此,國內一些生產企業以及貿易公司開始購進進口棉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紗線企業更是瞄準了中國市場,竭盡全力推銷自己的棉紗,去年,印尼也開始進入中國棉紗市場。
& {% T: ]6 s. B2 e 為了讓國產棉花價格逐步回歸市場,2014年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并在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試點改革,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19800元/噸,市場價格不足19800元/噸時,政府對棉農進行相應補貼。
+ M9 p+ ?! Z7 N& ` 不過,就職于杭州某家紡織企業的季柳炎在接受《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則坦言:“今后,站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進口紗線的量超過棉花都將是必然趨勢?!?br />
" ~& |. r5 r+ ?, _- C: T# e 對于這種判斷,他還進一步給出了詳盡的分析:“目前,國內棉農種植棉花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 長江中下游、黃河流域產棉區都在縮減,新疆也在縮減,大量土地被工業化和市場化,也正因此‘與糧爭地’這種說法被提出,2014年政府層面已經通過相關政策保護新疆地區的棉農,但對于內地已實現大棚化的花卉、蔬菜效益要比棉花好很多,所以政府并不會過多干預?!彼J為,未來國內的棉花可能只要有足夠的軍用戰略儲備就可以,特別是隨著化纖產業的發展,一些仿棉甚至是超仿棉產品的出現,民用領域用棉可能會完全被這種仿棉產品所替代。4 Z, Y! q8 U4 W& ~" F
事實也是如此,其實在2010/2011年度棉價大幅飆升后,多數紡紗企業降低了棉花的使用比例,轉而采用滌綸。并且,隨著滌棉價差的逐步拉大,紡紗企業用滌量也逐步上升。
/ \; _$ X, x4 h# h6 v 談到進口紗線對于國內棉紡企業的影響,中國棉紡織信息網分析師賀曉思在接受《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口紗線對國內市場的直接影響是國內中低支紗產品受到沖擊,據統計,受進口紗沖擊,目前國內C32s紗產量僅占總產量的25%左右。1 |2 E' ?1 q" h- o; R m8 T: s
據海關統計,2014年全年我國累計進口棉紗201.05萬噸。而據業內人士分析,我國棉紗年產量在600多萬噸左右,進口棉紗比重近1/4。而今年一季度棉紗進口量就已接近60萬噸,如果以此推算,全年進口量可能將超于去年。
* i+ `9 \1 S8 } 賀曉思則分析認為,一季度接近60萬噸的棉紗進口量或將直接導致整年國內用棉量減少230萬噸以上。而隨著進口棉紗數量的屢創新高,中低支紗進口也將穩步走高,這或將從一定程度上扼制國內棉花消費。$ U) V( o3 `5 {/ Q. G+ D8 {
短期內棉紡企業將承壓
; q' r/ H- K& w0 m' ~9 V “目前來看,進口紗主要集中在40s,特別是32s以下為主的產品,實際上,今年春節過后,國內32s以下產品一直沒有出現反彈,氣流紡、賽絡紡產品一直弱勢不振,到目前都沒有出現止跌的跡象?!?font class="jammer">- q9 e0 i( e$ p, y6 I
賀曉思表示,目前國內棉紡企業還感受不到這種“溫水煮青蛙”似的溫吞局面,如果政府對棉花市場沒有徹底放開,3~5年內,國內外棉價倒掛很難逆轉,且棉紗進口趨勢也不可逆轉,今后,進口棉紗將成為常態化,能有所改變的只是每年進口增量的增長幅度而已。
. c- L7 t. d. U' b) e" N( R 實際上,很多來自我國中東部、東南沿海等棉紗廠企業主都認為,由于進口的棉紗在價格上有一定優勢,所以更多的中小型織布廠、印染廠和服裝廠都會“放棄國產、選購進口、減少產能”,足以看出,使用進口棉紗,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c# f" s6 Z0 X8 X1 x9 R: D, z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在接受《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棉紗進口量在近幾年內超過棉花進口量,主要是由于國外棉紗的價格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一方面,國外棉紗生產的原材料、人力、租金成本均較低;另一方面,我國棉紗的生產成本逐漸提高,而且與國外棉紗質量差距不大。
+ g8 z- f) K% h( ] 朱慶驊認為,棉紗進口量較大,對棉紡企業和棉農都將帶來較大沖擊,不利于我國棉紡織市場的發展,但這是市場的選擇。他說:“中低端棉紗進口量超過棉花進口量是市場競爭的結果,雖然在一定時間內會對我國棉紡織企業造成壓力,但也能倒逼其迅速進行改革?!?br />
% Z/ d& n. N: d! e) {' v/ u 對于進口棉紗,國內相關企業的態度不太相同,有的企業認為進口棉紗會沖擊國產紗;但也有的企業認為,國內企業已經逐漸把低支紗市場讓給國外。不過,目前與國內中低支棉紗持續走弱形勢截然不同的是,國內40s以上紗線產品持續熱銷,甚至一些包漂白紗線還出現了脫銷局面??梢钥闯?,國產紗優勢在50s以上,特別是大型紡企以高支紗為主,生產低支紗較少,體現了我國紡織從低端向高端轉移的趨勢。
, O* x8 b' P5 K4 ~ p ^4 g' x 賀曉思就指出:“32s目前國際上價格在20500元左右,與今年春節前相比跌了三四個點,每噸價格跌近600~800元/噸,但40s以上紗線,春節后漲了500~1000元/噸左右,受進口紗影響很小?!?font class="jammer">) o6 E8 p& S2 \
倒逼下國產棉紗向高支發力
' M6 V4 w$ A/ a6 e; N/ @2 I 季柳炎覺得棉紡企業目前面臨的是一種市場倒逼,“就像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博鰲論壇上講的,一些傳統行業可能會在將來出現很大的麻煩和難題,一些產品可能會淘汰?!彼J為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會倒逼紗線企業做出兩種行動:一種是資金和技術雄厚的企業走出去,另一種就是留在國內的企業中,原本做低端紗的,要進行設備升級,向自動化生產方向發展,這樣不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同時還可以提升企業的內涵。
% C7 Y. W* K& P+ E/ c2 { 據中國棉花協會統計,2015年我國植棉面積4843萬畝,同比減少24%。另外,基于厄爾尼諾極端天氣的預期,初步估計2015年單產也要比2014年低,2015年我國產量將呈下降態勢,初步估計幅度為10%左右。而消費需求存在好轉預期,增幅為1.5%~2%,供應態勢收緊。* @0 J$ @" q8 ~0 g7 g' l
實際上,目前隨著我國對棉花進口的控制,進口棉對國內的沖擊明顯縮減。目前配額內進口棉花價格在11195元/噸,低于國內的棉花價格,進口仍有優勢,但配額數量僅89萬噸。前三個月進口棉花45萬噸,已占到配額的一半。 K7 M8 Y% t- V/ g6 b
進口棉紗對國產棉紗的替代作用也影響到用棉需求。從往年情況來看,5、6月份是棉紗、棉布需求的相對旺季,下游需求逐漸好轉,而國內棉紗需求好轉時,貿易商進口棉紗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今年在季節性消費刺激性下,有的進口棉紗的船期已經訂到六、七月份。+ @- R5 i9 _: O
朱慶驊對此也給棉紡企業開出藥方:既然紗線進口量超過棉花將成為一種常態,國產低支棉紗的價格優勢也將越來越弱,對此,棉紡企業在當前情況下亟須進行業務轉型,將重點放于中高端產品上。棉紡企業只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品創新,才能彌補價格優勢下滑帶來的沖擊。如果棉紡企業成功進行轉型升級,未來發展空間依然較大。
% C" H) _5 v! K) M# m) i 實際上,棉紡企業最終的出路歸根結底就是要將產品從32s、40s為主向50s、60s高支紗或精梳紗調整;由全棉紗向混紡、差別化纖維、新型纖維調整(如竹纖維紗、天絲、莫代爾等);新上緊密紡、渦輪紡、賽絡紡等設備,提高棉紗支數,提高紗線質量。# J# q Y, f. t& N
其實相比較而言,目前國產紗的優勢是供貨、質量穩定,企業注重信譽,售后服務有一定保障,此外,產業鏈完整也是優勢之一。如果后期國內棉價進一步下跌,內外棉價差收窄,那么國產紗優勢會凸顯。(紡織服裝周刊)) t4 C6 W9 H8 r7 a( t/ n) X&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