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維稷(1902-1984年) ) Z1 y- F7 ^1 D! J
紡織教育家,紡織技術專家。1902年10月生于安徽省青陽縣。; ?9 }. V6 E# \( l
) _* {6 {1 k/ f6 p1 E' |, V( _1925年赴英國就學于里茲大學染化系。1928年畢業,轉去德國實習。
; j+ u! J' v6 J! H7 ?1 N$ z2 a5 k9 r+ k( @
1929年回國后,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學、復旦大學、北平大學工學院、蘇州工業??茖W校、南通學院紡織科等院校執教,并任南通學院紡織科染化系主任與紡織科教務長。1937年在上海參加抗日救亡協會全國宣傳委員會。1934年和1937年先后主持出版秘密刊物《起來》和《天下日報》,宣傳抗日救亡。1938年5月在原籍擔任民眾動員委員會副主任。193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秋被派往重慶工作,先后擔任重慶合作事業管理局物品供銷處協理和民治紡織廠工程師,利用專家和學者的公開身分,繼續從事革命活動。8 K9 v1 s' n' U
3 r" _- }1 S' s2 K' @) m抗日戰爭結束后,陳維稷在上海先后擔任第一印染廠廠長,中國紡織建設公司總工程師。
$ w$ r6 q+ M8 b; j u! ~! [# O2 F( U! L3 A: o- m8 |* E, h
1948年參與籌劃中斷多年的上海交通大學紡織系,并擔任該校校務委員會常委兼紡織工程系主任,親自講授印染課程。同時繼續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參加現代經濟社、中國民主建國會、中英文化協會等團體,從中廣泛聯系工商界、學術界,特別是紡織界科技人員,宣傳黨的方針政策。1948年他協助皖南游擊隊在上海采辦電臺等物資。1949年1月和交通大學另一教授蘇延賓一起遭國民黨上海當局逮捕。后經黨組織營救獲釋,護送到解放區。1949年4月隨解放軍南下,在上海參加接管中國紡織建設公司。同年11月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副部長,一直到1982年離職。! E7 v7 I( R4 F! ^1 M2 J
+ _4 E, ^- `% m; B3 w
陳維稷從 1947年起參加中國紡織事業協進會 ( 簡稱小紡協,是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進步外圍組織)的領導工作,并任中國紡織學會理事。以后歷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十五屆至第十七屆理事長、第十八屆名譽理事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并被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一、第二屆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常委。
$ h& V) B, P9 ?: n# {- |
' T# \7 s; _# P! Q K$ y6 S: d陳維稷在對紡織界上層人士,特別是高級科技人員的團結合作,對紡織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教育等方面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在紡織工業部工作期間,對建立紡織工業完整教育體系、制定紡織科技發展規劃、促進原棉品種改良、加強纖維檢驗、發展紡織出版事業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晚年,致力于組織整套紡織工具書籍的出版,并親自主編了《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古代部分)和《中國大百科全書 · 紡織》等學術著作。他還發起創辦了《紡織通報》與《紡織學報》。
2 D3 `# Z" u o9 x6 s( i h8 O: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