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幅襯緯經編組織的編織工藝
# E4 p8 B2 `6 i; `4 W全幅襯緯經編機類型很多,成圈機構與一般經編機類似,機上裝有附加的全幅襯緯裝置。襯緯方式有多頭敷緯(又稱復式襯緯)和單頭襯緯兩種。多頭敷緯是將多根緯紗鋪敷在輸緯鏈帶上,緯紗織入織物后多余的紗段被剪刀剪斷,形成毛邊。這種方式紗線損耗較大,并且因緯紗筒子數較多,還須有配紗游架,所以占地面積較大。其優點是便于采用多色或多種原料襯緯以形成各種橫條紋;并且因多根緯紗同時敷緯,可以減慢緯紗從筒子上的退繞速度,有利于使用強度不高的紗線。采用單頭襯緯時,緯紗在布邊轉折后,再襯入織物,因此能形成光邊,不會造成緯紗的浪費,且占地面積小,一般適用于較低機速和較窄門幅的機器。
( G0 I5 M9 t+ S
2 B" O8 l$ e9 J4 d下圖顯示了在拉舍爾槽針經編機上,采用多頭敷緯方式編織全幅襯緯經編組織的過程。緯紗8由配紗游架(圖中未畫出)以一定隔距敷設在輸緯鏈帶7上,并由之引向成圈區域。整個過程包括送緯、退圈、墊紗、閉口、套圈、脫圈、成圈和牽拉。8 I: x0 ?) J) M/ g
: r' \. ^; t8 f, G
3 \1 O1 R) j" h
全幅襯緯組織編織過程
3 v/ X: l; R t/ n9 U8 f* b$ N. z圖(1)表示槽針1、針芯2下降,處于套圈階段。推緯片5握持住襯緯紗8,并將它引向織針。
/ [, O, C6 F5 F* f! _1 T圖(2)、(3)表示針下降到最低點,舊線圈在柵狀脫圈板3上脫圈,新紗線彎紗成圈。為使全幅襯緯紗線移到槽針背后,推緯片5握持住襯緯紗8,將其推至針背。沉降片6向機前移動,以便在退圈階段握持舊線圈,防止其隨針上升。
# m, A' j1 i1 o, z! f. U4 z/ W
圖(4)、(5)表示為沉降片6繼續壓住舊線圈,織針上升,進行退圈。梳櫛4向針前擺動準備墊紗。 ( |1 E( i+ m* d- s- A% f
圖(6)表示沉降片后退讓出空間,梳櫛進行針前墊紗。圖(7)表示梳櫛完成墊紗擺向機前,槽針開始下降,沉降片向機前運動。之后,隨著槽針下降成圈,全幅襯緯紗就被夾在舊線圈的圈干和新形成的延展線之間。
# ?+ |3 x% J" {4 [% Q5 z8 @3 s在設計全幅襯緯經編織物時,要特別注意緯紗的滑動問題,尤其當緯紗比較剛硬時。全幅襯緯經編織物的防滑性與經緯紗原料的性質、地布的組織結構、線圈形式及后整理工藝有關。防滑性最好的組織是經編編鏈組織,短針背橫移可將緯紗夾的較緊。針背橫移距離越長,夾緊程度越差。由于編鏈組織縱行之間無聯系,它們可能側向滑動。為此,可以采用雙梳組織,使單根編鏈互相聯系。但是雙梳組織(例如一個為編鏈組織,另一個為經平組織)中兩組經紗不會% B" h. Q. Z9 M& b; N# @5 E) R
均勻承擔其斷裂負荷,通常將降低斷裂強力。比較好的方法是兩梳櫛交替編織編鏈和經平組織,如前梳采用1—0/1—0/1—2/1—2//墊紗,后梳則采用1—2/1—2/1—0/1—0//墊紗。這種織物受力時,編鏈線圈抽緊,增大了夾緊力,從而改善其防滑性。
( ^3 o# ^$ _& B2 I,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