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歷史] 隋朝、唐朝時期的服裝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18-6-9 21:44:5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隋朝時期比較短,只存在了近四十年。在文化方面與唐朝相近,故常常二者一起談起,如隋唐演義等。在服飾文化方面也不例外。8 i1 U2 L2 |" l- ~. t! B4 J5 a3 T
& W, v# C- Q' |% s% x6 v
中國唐代國力強盛,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異常繁榮發達。因此,它不僅對其他民族服飾廣收博采,而且很多自己的服飾對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而唐代服飾的發展盛況成為中國服裝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O& }. D% }9 k! W! {: N" [: s一、男子服飾:圓領袍衫與幞頭
0 u5 K; C, D0 h. k  }3 ]在隋唐之前,中國服飾已經趨于豐富,再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很多地區、民族的服裝都在不同程度上因互相影響而有所發展,從而產生了一些新的服裝和穿著方式。特別是從隋唐時起,服裝制度越來越完備,加之民風奢華,因而服式、服色上都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就男裝來說,服式相對較為單一,但服色上卻被賦予很多講究。因此,這里只談最具特色的圓領袍衫和幞頭。
. N7 F8 q: u2 X4 O9 _, n! o, T(一)圓領袍衫
4 P. f/ G6 ^' \5 N3 J圓領袍衫,亦稱團領袍衫,是隋唐時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著的服式,當為常服。從大量唐代遺存畫跡來觀察,圓領袍衫明顯受到北方民族的影響,整體各部位變化不大,一般為圓領、右衽,領、袖及襟處有緣邊。文官衣略長而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袖有寬窄之分,多隨時尚而變異。
# ?( i" C) [. H# T3 j$ s
6 R+ b  w4 A0 B0 Y
唐太宗李世民圓領袍衫畫像! o8 R4 G) S# P+ ?4 m8 v
唐貞觀四年(公元630 年)和上元元年(公元674 年),朝廷兩次下詔頒布關于服色和佩飾的規定,第二次較前更為詳細,即:“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十三銙;四品服深緋,金帶十一銙;五品服淺緋,金帶十銙;六品服深綠,銀帶九銙;七品服淺綠,銀帶九銙,八品服深青,鍮石帶九銙,九品服淺青,鍮石帶九銙,庶人服黃,銅鐵帶七銙?!?br /> ; s) o+ p. J0 e2 [0 M  @: M9 |6 e
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在服黃有禁初期,對庶人還不甚嚴格,《隋書·禮儀志》載:“大業六年詔,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唐規定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服綢、、布,色用黃、白,庶人服白,但不禁服黃,后因洛陽尉柳延服黃衣夜行,被部人所毆,故一律不得服黃?!睆拇朔S之禁更為徹底了。一般士人未進仕途者,以白袍為主,曾有“袍如爛銀文如錦”之句,《唐音癸簽》也載:“舉子麻衣通刺稱鄉貢?!?br /> # o2 X4 i/ ~9 Y( u( f0 \8 f: x袍服花紋,初多為暗花,如大科綾羅、小科綾羅、絲布交梭釧綾、龜甲雙巨十花綾、絲布雜綾等。至武則天時,賜文武官員袍繡對獅、麒麟、對虎、豹、鷹、雁等真實動物或神禽瑞獸紋飾,此舉導致了明清官服上補子的風行。* o* x; n2 D6 c: q( K) c6 w
(二)幞頭
" X* e0 Z0 {2 [3 N8 j2 P8 t- N  P8 x
幞頭是這一時期男子最為普遍的首服。幞頭,又名折上巾、軟裹,是一種包裹頭部的紗羅軟巾。因幞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也稱“烏紗”,俗稱為“烏紗帽”。幞頭是中國隋唐時期男子的普遍服飾。幞頭系在腦后的兩根帶子,稱為幞頭腳,開始稱為“垂腳”或“軟腳”。后來兩根垂在腦后的帶子加長,打結后可作裝飾,稱為“長腳羅幞頭”。初期以一幅羅帕裹在頭上,較為低矮。后在幞頭之下另加巾子,由桐木、絲葛、藤草、皮革等材質制成,猶如一個假發髻,以保證裹出固定的幞頭外形。中唐以后,逐漸形成定型帽子。名稱依其演變式樣而定,貞觀時頂上低平稱“平頭小樣”;高宗和武則天時加高頂部并分成兩瓣,稱“武家諸王樣”;玄宗時頂部圓大,俯向前額稱“開元內樣”,皆為柔軟紗羅臨時纏裹。幞頭兩腳,初似帶子,自然垂下,至頸或過肩。后漸漸變短,彎曲朝上插入腦后結內,謂之軟腳幞頭。中唐以后的幞頭之腳,或圓或闊,猶如硬翅而且微微上翹,中間似有絲弦,以令其有彈性,謂之硬腳。
1 A* O; e6 R/ K% k" }2 q6 b1 Z+ x- ~  [
幞頭(《張果老見明皇圖》)

& {4 h( |* ?' R$ f, u; l% T7 v- M
幞頭、圓領袍衫,下配烏皮六合靴,既灑脫飄逸,又不失英武之氣,是漢族與北方民族相融合而產生的一套服飾。& p# b: ?/ B- h/ R%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18-6-9 21:54:03 | 只看該作者
二、女子服飾2 p% ?& A+ q9 S: l) X1 s
大唐三百余年中的女子服飾形象,可主要分為三種配套服飾。第一種為襦裙服,是典型的中原形制;第二種為女著男裝,雖穿著款式以傳統服飾風格為主,但與異邦影響有關;第三種就是胡服,是直接選用外來服飾。
, D9 w4 M9 }% [- q; p(一)襦裙服
# E7 r  e0 \2 |+ }. r$ `襦裙服主要為上著短襦或衫,下著長裙,佩披帛,加半臂,足登鳳頭絲履或精編草履。頭上花髻,出門可戴冪䍠。: Q6 I, @" `  v9 M
先說襦,唐代女子仍然喜歡上穿短襦,下著長裙,裙腰提得極高至腋下,以綢帶系扎。上襦很短,成為唐代女服特點。襦的領口常有變化,如圓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盛唐時有袒領,初時多為宮廷嬪妃、歌舞伎者所服,但是,一經出現連仕宦貴婦也予以垂青。8 ^) U- o$ e/ B: d
裙是當時女子非常重視的下裳。制裙面料一般多為絲織品,但用料卻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僅著抹胸,外直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如周昉以及周濆詩“慣束羅裙半露胸”等作品中便有這種裝束的描繪,這是中國古代女裝中最為大膽的一種樣式。裙色可以盡人所好,多為深紅、杏黃、絳紫、月青、草綠等,其中尤以石榴紅裙流行時間最長。
" y, m4 R6 F! N  m" v( h同時有半臂與披帛,這是襦裙裝中重要組成部分。半臂似今日的短袖衫,因其袖子長度在裲襠與衣衫之間,故稱其為半臂。披帛,是由狹而長的帔子演變而來。后來逐漸成為披之于雙臂、舞之于前后的一種飄帶了。
" X! O, W4 N5 }- ~0 \/ F* D% K
襦裙(《簪花仕女圖》局部)  O- Q0 o3 A* m% R7 D3 M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3 #
 樓主| 發表于 2018-6-9 22:29:31 | 只看該作者
(二)發式與面靨. I+ E9 f5 t5 \
唐女發式與面靨很講究,常見的發式有半翻、盤桓、驚鵠、拋家、椎、螺等近三十種,上面遍插金釵玉飾、鮮花和酷似真花的絹花,這些除在唐仕女畫中得以見到以外,實物則有出土的金銀首飾和絹花。唐代婦女喜歡面妝,妝容奇特華貴,變幻無窮,唐以前和唐以后均未出現過如此盛況。如面部施粉,唇涂胭脂,見元稹詩“敷粉貴重重,施朱憐冉冉?!备鶕女嫽蛱召该鎶y樣式,再讀唐代文人有關詩句,基本可得知當年面妝概況。如敷粉施朱之后,要在額頭涂黃色月牙狀飾面,盧照鄰詩中有“纖纖初月上鴉黃”,虞世南詩中有“學畫鴉黃半未成”等句。各種眉式流行周期很短,據說唐玄宗曾命畫工畫十眉圖,有鴛鴦、小山、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洆煙、拂云、倒暈、五岳十種。從畫中所見,十種眉型也確實大不相同,想必是拔去真眉,而完全以黛青畫眉,以趕時興。眉宇之間,以金、銀、翠羽制成的“花鈿”是面妝中必不可少的,溫庭筠詩“眉間翠鈿深”及“翠鈿金壓臉”等句道出其位置與顏色。另有流行一時的梅花妝,傳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行于含章殿下,額上誤落梅花而拂之不能去,引起宮女喜愛與效仿,因而,亦被稱為“壽陽妝”。太陽穴處以胭脂抹出兩道,分在雙眉外側,謂之“斜紅”,傳說源起于魏文帝曹丕妃薛夜來誤撞水晶屏風所致。面頰兩旁,以丹青朱砂點出圓點、月形、錢樣、小鳥等,兩個唇角外酒窩處也可用紅色點上圓點,這些謂之妝靨。以上僅是唐代婦女一般的面妝,另有別出心裁者,如《新唐書·五行志》記:“婦人為圓鬟椎髻,不設鬢飾,不施朱粉,唯以烏膏注唇,狀似悲啼者?!痹娙税拙右滓矊懙溃骸皶r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 E3 K) b/ J) p4 |. T$ @3 x* S
. K2 f% F% w3 ?
& K9 J" ~  l/ q3 H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4 #
 樓主| 發表于 2018-6-9 22:36:16 | 只看該作者
(三)女著男裝/ W* B4 y( i- l
女著男裝,即全身仿效男子裝束,成為唐代女子服飾的一大特點?!缎绿茣の逍兄尽份d:“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于帝前,帝與后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毙蜗筚Y料可見于唐代仕女畫家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與周昉的《紈扇仕女圖》等古代畫跡之中。女子著男裝,于秀美俏麗之中,別具一種瀟灑英俊的風度。同時也說明,唐代對婦女的束縛明顯小于其他封建王朝。
虢國夫人游春圖
: [+ S  p6 J3 I' l: M3 D
女子著男裝者是不是虢國夫人的女保鏢呢?有興趣者可以考證一下。
. I0 E4 L6 e0 K8 D  d5 S, N

; q; K$ L% D* F9 f(四)胡服
0 z/ U6 }* w- i  W% {, M初唐到盛唐間,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鶻等與中原交往甚多,加之絲綢之路上自漢至唐的駱駝商隊絡繹不絕,所以游牧民族服裝對唐代臣民影響極大。特別是胡服,這種包含印度、波斯很多民族成分在內的一種裝束,使唐代婦女耳目一新,于是,胡服熱像一陣狂風般席卷中原諸城,其中尤以首都長安及洛陽等地為盛,其飾品也最具異邦色彩。8 z. i) C" U  N$ A: p5 O
元稹詩:“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城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碧菩跁r酷愛胡舞胡樂,楊貴妃、安祿山均為胡舞能手,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霓裳羽衣曲”與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種。另有渾脫舞、柘枝舞、胡旋舞等,對漢族音樂、舞蹈、服飾等藝術門類都有很大觸動。所記當時“臣妾人人學團轉”的激動人心的場面是可以想象到的。% c  n  t+ i. `) B3 ?( p. T
渾脫帽是胡服中首服的主要形式。最初是游牧之家殺小牛,自脊上開一孔,去其骨肉,以皮充氣,謂曰皮餛飩。至唐人服時,已用較厚的錦緞或烏羊毛制成,帽頂呈尖形,如“織成蕃帽虛頂尖”“紅汗交流珠帽偏”等詩句,即寫此帽??v觀唐代女子首服,在渾脫帽流行之前,曾經有一段改革的過程,初行冪,復行帷帽,再行胡帽。
  a& A' ~! k$ }. {0 K/ }+ Q. E2 D  i- ^+ j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0 07: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