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地方] 國家級紡織類非遺:京繡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19-7-7 18:19:0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京繡于2014年以新增項目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z/ G/ {4 _6 C+ a# S& [. Y) O# @  U& @9 I
申報地區或單位:北京市房山區、河北省定興縣。6 t, V) U5 d, ^% B1 T+ s# |, Z

- H( T. ?' P, v. Y8 A京繡又叫宮繡是以北京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曾是專門為帝王侯爵供奉服飾而使用的宮廷手藝。明清時期開始大為興盛,多用于宮廷裝飾、服飾,用料講究、繡工精湛、格調風雅,具有嚴格的藝術審美標準和規范。民間高檔的宮繡大都與皇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繡的方法上講究慢工出細活;圖案精細秀麗、形象逼真,紋樣上要求“圖必有意,紋必吉祥”。
! S. O* M3 O+ A' i; c0 P; t  Z5 I' x4 p: F# P
京繡在解放后,逐漸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特點與風格,其選料精當貴重,針工巧妙得體,色彩絢麗豪華,格調高雅。其中最好為針工中的“平金打籽”繡。這種繡,是以真金捻線盤成圖案,或結籽于其上,十分精致,華貴。
; k6 D3 X+ n$ `1 ^/ P; z/ i1 F6 C5 J
- Q$ ^/ r$ g+ w8 X8 V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
 樓主| 發表于 2019-7-7 19:38:30 | 只看該作者
定興京繡傳承人:梁淑平
1 U! B$ f9 Z# J8 K; [

  e% M8 x: \+ t5 N6 i
6 f+ z- l  |/ \3 a1 M" M
淑平的定興京繡在2014年和北京房山傳承人劉秀花的京繡一同被認定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 A0 w4 f0 E- I6 }* J

# Q8 Q9 h) k. ]+ r2 S" G

定興京繡傳自一位名叫梁枝的宮廷繡工。

7 N* ~! P9 ^' B; X

        定興京繡傳承人梁淑平是梁枝的后代,她的太爺爺。源自宮廷的京繡技藝“傳男不傳女”,自己從小跟父親學習,打破了這一傳統。

  q6 `% t2 t& y+ W  N

        京繡用料考究,針法豐富?!袄C布非絲綢不選,繡線非蠶絲不可”,獨特的用料使大量京繡作品可以長久地保存,以至成為博物館里的文物。不同的京繡針法會產生不同的線條組織和表現效果?!氨P金繡”針法用金線、銀線盤成花紋,然后用色線繡固在繡面上,極能彰顯皇家的尊貴。

, q/ q8 }7 H+ `3 ?/ J, W9 B& o

        對不同的圖案,京繡也有嚴格的規范。龍袍紋飾圖案的龍眼、鱗片、毛發都要用彩線強化裝飾;五彩祥云、海的針法也都有標準。梁淑平介紹,這些細節正是體現繡工智慧和技藝的關鍵,要求繡工的針法遒勁有力、排列整潔、針針到位、毫厘不茍。


9 V& a2 @8 s  U, t! S/ s

        梁淑平說,成為一名優秀的繡工,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然后就是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耐心?!皩W刺繡,一年左右可以掌握基礎,三年左右才能獨自完成作品,沒有一定的毅力很難堅持下來。一塊1平方米大的唐卡,復雜的繡藝沒有個幾年是無法掌握的;一件龍袍,需要8個繡工繡上500多天。想要游刃有余,必須長期、不斷地練習?!?/font>


; L/ ^7 Q4 ?- m8 d' W4 W# y

        定興京繡傳承與發展

1990年創辦時只是個家庭作坊:龍鳳刺繡廠。

1995年起,龍鳳刺繡廠開始舉辦京繡培訓班,帶動周邊20多個村子的上千名農村婦女從事京繡制作,成為繡工,人均年收入超過2.5萬元。* F; V! w' ~% X

  O5 w5 b, M8 e9 Z. y1 h$ z

        2010年,在龍鳳刺繡廠基礎上,成立燕都刺繡制品公司,運作模式從“接活兒”轉為了自主設計、生產、銷售?,F在,燕都刺繡已成為擁有600多名員工,年產值上千萬元的民營企業,許多作品不但走出國門,遠銷歐美10多個國家,還被故宮博物院收藏。2008年北京奧運會禮儀小姐禮服和央視春晚主持人服裝上的刺繡,也是定興京繡的作品。

未來:籌建一座京繡產業園。
4 r/ T# H) v1 u" B3 r. X' c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3 #
 樓主| 發表于 2019-7-7 19:08:38 | 只看該作者
京繡代表性傳承人:
劉秀花
7 x) z' n' p5 M/ J5 y/ O) ^

4 h1 U8 G9 I( K: f0 B: I
: R: q3 k; K/ y3 _/ Z

6 u! _3 N. s% A6 m

+ n9 E' a7 v; ~# `# [$ y: z7 ~劉秀花祖籍河北,40多年前嫁到房山區劉李店村的寧家。
( [" N1 k/ }- r2 z9 K4 [# @; m) o4 t2 D# M
劉秀花說,她的師傅是她的公公寧國璽?!八诒本┛捎忻?,人們叫他‘蝴蝶寧’。要做繡活就找‘蝴蝶寧’,他什么都繡得精致。一樣的圖案,有的人繡得蔫頭巴腦的,但是經他手一繡,就活靈活現?!?font class="jammer"># T: U3 G& K2 s) h

2 E/ R/ A" Q) t' W京繡有個老規矩,傳男不傳女。為何寧老爺子要破除慣例,把手藝傳給兒媳婦呢?原來,他看中的是劉秀花對刺繡的喜愛。
% s, w+ M. i, g6 @2 Z" i% q* b5 }2 s5 ^
“我公公覺得,他這點手藝不能到自己這兒斷了,本來想建一個刺秀廠,但后來也沒建起來。于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我學會這個手藝?!?br /> + h" z8 P1 @7 A7 C0 l/ z' R5 A: X4 h7 O1 x. x+ |
與如今的四大名繡——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相比,京繡有著自己的特點。蘇繡盛行于民間,顏色鮮艷;京繡主要為宮廷服務,色調以淡為主;蘇繡用的線特別鮮艷,京繡則偏于淡雅。
; `; q& _, [& e0 Z除了顏色,兩者的針法也不同。新中國成立之初,要制作元帥服,領口肩章需要用刺繡的方式進行裝點。在江浙一帶找到繡工后,才發現蘇繡雖然細膩,卻無法表現元帥服的大氣。最終還是由劉秀花的公公、精通京繡的寧國璽來完成元帥服的刺繡。: ^2 Z5 ~$ @9 m0 ]
( K# W0 X  F9 G! E. k% N. Z/ o- d6 n
京繡包含絨繡和金繡等不同的手藝。清朝文武百官的官服上有一塊繡著飛鳥走禽的圖案,這一塊方形織物叫做“補子”,它就是絨繡的代表作品;而金繡是只為皇上一個人服務的手藝。和絨繡的沉穩、大氣不同,金繡需要呈現出奢華高貴的效果。
3 p1 A% p) f! x( N% V% ~
: b$ ?) U2 N0 c4 L皇上“龍袍”上的金龍就是金繡作品。金是宮廷手藝里很常見的一項材料。要將金子繡在衣服上,首先得捻出金線?!敖鹁€都是手工挖出來的,把金纏在蠶絲線上,我們管里邊那個線叫紗,有兩紗也有三紗。金線要捻成什么樣,得根據繡工來定,如果線粗,金皮子也厚;線細,金皮子就薄?!眲⑿慊ń榻B。
& ~1 t) I% j$ Y3 Z' m: }- h7 {! C# M3 g6 y: l
捻好金線后,再用它來盤金龍。金線比一般繡線要粗得多,不能用“繡”的方法,而是要一根一根把它盤成圖案,并用絲線固定?!昂唵蝸碚f,就是往上面釘。金線很硬,拐角都不好拐,必須要參透其中的技巧,學會了才能拐出角來,讓它該圓就圓、該角是角,這都是繡工的技藝?!?br /> 4 q, @2 E- L5 N. \6 V& G. [: U) C6 u5 O+ V! a' C$ h8 O

+ A2 k: l$ j5 M( x

0 r# }5 k: E# _# H9 i7 c在過去,絨繡和金繡服務于不同的人群,就連做這兩項手藝的人也不一樣。京繡界有著“學金不學絨,學絨不學金”的慣例,劉秀花的公公寧國璽,當年也是分別跟了兩個師父,一共學了7年,才把這兩頂手藝學到手。到了劉秀花這一代,寧老爺子為了能把手藝完整地傳下去,再次打破規矩:連金帶絨,把兩門手藝都傳給了劉秀花。. s# [2 c: V  [4 ]6 g2 D/ c9 a

1 ~* `" Q$ Y( Y- [& F傳承$ B* G; @0 @# T& q$ ~
劉秀花從22歲開始跟著公公學京繡,43年來沒有間斷過一天。在周圍人看來,她只是一個手比較巧的農村婦女,沒人想過把她和幾近失傳的“宮廷手藝”“燕京八絕”聯系起來。
4 m3 r1 {6 z0 t6 X& l( ]6 b+ d0 {: }5 k2 W" s
2005年,北京市婦聯開展了“百名巧娘”評選活動。在社區、街道、鄉村大規模的逐級征選中,劉秀花被挖掘了出來。經過媒體報道,很多人知道了劉秀花,知道了京繡。之后,還有人主動前來拜師學藝。劉秀花收徒弟的規矩很特別;不設門檻,不收學費。
) t7 M0 m& x) u' c  R  O$ g, k( h, R3 K
“收學費太麻煩,我只想把這手藝傳下去,誰愿意學誰來學,學的人越多越好。傳下去以后,發展得越好我越高興。這也是我公公的希望,當年他就想讓更多人學會京繡的手藝?!?br /> # X2 k; ~) [- G# p, M" V
3 W" k* {. J% C# y$ f近10年來,先后有上千人來跟劉秀花學京繡,可最后堅持下來的不過20來個。王錚是其中之一,和劉秀花一樣,她堅持下來的動力也是興趣。王錚說:“我跟老師學了4年多。我就是喜歡這個東西,上了繃子以后坐在這兒繡,就想把作品繡完,看它效果怎么樣。我也想像老師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我學到的東西傳承下去?!?br /> ) i2 m  Z3 i5 B% i0 R$ _
8 C3 P0 h9 x0 T3 q' q寧國璽傳給劉秀花的不僅是手藝,還有對傳統技藝的敬重和執著。劉秀花正在以最樸素的方式,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 k* O* g1 M& M; E3 |" O4 ?2 s; F, u' |  ^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19-7-7 18:24:59 | 只看該作者
京繡代表性傳承人:
( z4 l% \: {* u- t
1 V. M6 B2 w  o. l4 q
  
編號
  
  
姓名
  
  
性別
  
  
出生日期
  
  
民族
  
  
類別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05-2711劉秀花
% U/ ^; B  k: ?- a
漢族 傳統美術Ⅶ-110京繡北京市房山區
05-2712
梁淑平
% o! R1 q; ^! C. m/ D7 ]
漢族
傳統美術
Ⅶ-110
京繡
河北省定興縣
1 l' r. l  J! S, c1 h+ L% D8 l9 b

& P: ?$ a" n. ^- d: V- \8 @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0 09:2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