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織設計基礎,雍自鴻,PDF。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材,電子目錄,27M。
0 q3 ^8 C2 p4 f' U* v, f& o 目錄 M; ~+ m* f) ?2 `' y8 C
第一章 染織紋樣概述 10 7 {4 J) x7 W' |$ d; Y W
一、中國傳統染織紋樣 10 ( W, V& N* z" g. x% ]2 k
(一)商綺、周錦和云氣紋 10 ! p" ~' ]3 {3 \1 P) W
(二)蜀中錦和陵陽公樣 11 4 ^5 ~% `/ Q+ {2 @
(三)卷草纏枝紋 11
5 K* U1 A: k q, l/ n (四)落花流水紋 11 ' ?; G6 F" S/ k$ @7 v6 [- i
(五)納石失 12 $ ?! e) @. U1 J- P- f5 b/ C
(六)藍印花布 12
$ o2 }1 R5 `2 N. @6 j (七)吉祥紋樣 13 8 Y! x3 R6 _( ~3 I* \( Y" F
二、國外染織紋樣 13 . Z( C" ]# y' S
(一)波斯紋樣 13 1 p' `9 B1 l+ L, N
(二)印度紋樣 14
- G' p9 m+ o$ l% @4 z5 K: c9 V (三)伊斯蘭紋樣 14
4 u1 |- h ]6 G/ n$ L2 P (四)巴洛克和羅可可風格紋樣 15 9 g1 n+ ?. a8 f6 `* _& s. n1 w
(五)莫里斯紋樣 17 ! `( x$ ]% J& E. w S1 V; I7 j
(六)現代藝術對染織紋樣的影響 17
" i8 U+ ~2 O% {. ]; @第二章 染織工藝和紋樣風格 20
& h2 U* [2 K3 o0 ]% \( }, e 一、印花工藝 20 ) y" ^1 b. l2 b; Y+ u0 X
(一)工藝上的分類 20 . W. z B2 e( W0 b8 Y3 C4 H7 V
1.直接印花 20 ; S2 z( e; A9 P2 p* r/ c
2.拔染印花 20 9 m" V- f( S$ u* W# L/ o
3.防染印花 20 & S7 C' U! T v7 \/ |. A
4.金銀粉印花 20
3 [; d& y3 R1 G4 | 5.涂料印花 21 4 f% C8 N! o6 Z# F3 `& H) a; p
6仿真印花和仿珍印花 21
O, L; G) g. N (二)設備上的分類 21 * y G$ r) b4 P; P
1.滾筒印花 21
5 o! R5 ?: F# _$ _) S# c 2.篩網印花 21
4 ?6 I3 p% [6 [5 T4 c" [- }/ R 3.轉移印花 21 0 W" F2 I8 m: E, q+ S
4.數碼噴射印花 21
+ _. m+ @9 k3 K 5.無版制網技術的應用 21
5 b9 {: h6 D7 E8 n 二、印花紋樣的題材 21 , r- f* k% K- M( D6 k" u: v/ k1 E
(一)花卉紋樣 21 " f3 W6 L C8 N. G( t6 t6 h
(二)幾何紋樣 22
6 W2 p& s; k6 L (三)佩茲利紋樣 23
g. V4 d# u g! q (四)民族紋樣 23
5 S0 e6 A+ w1 b) Q- E9 U7 C1 u (五)補丁紋樣 23
. D. P2 u _ s; e4 n (六)風俗紋樣 24 0 C# A9 o& i1 t) _
(七)單色紋樣 24
" I% f) ^. }; J. ` B6 b 三、織花紋樣的特點 24
, Y+ \, X' W) u% V3 J (一)結構嚴謹 25
3 H6 N& }9 @/ L (二)層次分明 25 - A- V) N& ^$ O+ J% D8 M
(三)花形豐滿 25
/ {' j2 P) n" x% }; U- w& r 四、織花織物的種類 25
. o3 G* M/ s8 e (一)花軟緞 25
! ~2 ~) q4 E9 ]" h8 m/ a% i, O (二)織錦緞 25 A- D- J1 ^5 I6 R1 ?; @
1.織錦緞的組織結構 26
4 B/ n+ w& S0 p$ n 2.織錦緞的色彩 26
% w& R( d: C1 y 3.織錦緞的題材 26 . E, ~ i8 Y) V; x3 q
(三)古香緞 27
$ b$ @6 E0 f8 i5 S6 W2 p% T7 S% B第三章 染織紋樣的構成法則 28 * `; u$ z7 N# C4 n2 I+ V$ y" L! f
一、染織紋樣的構圖 28 3 c0 r: s4 T3 t( K- q
(一)獨幅紋樣 28 1 q& j9 [/ M% a2 M- { r
1.一主四賓式 28 . c8 i( u( Q. @9 I, Y
2.散點式 28 3 m9 p) I* y4 x5 a2 d
3.多中心式 28
& h2 R. S" b8 h3 u8 B' K1 | 4.子母式 28
* N5 A M# Q- M/ C 5.對稱式 28 & J" e# }2 M1 t1 H/ n8 B% A
(二)二方連續紋樣 29 4 X9 n* s q7 L9 p$ s+ y
1.散點式 29 . M8 Z" w# z d$ C4 [
2.波浪式 29
T& K" K6 f& n+ u. h 3.折線式 29
; a* {% g+ W! v/ M8 K: N 4.連環式 29
8 c. m+ v& s' ]' x8 ]3 J 5.綜合式 30
9 A1 ?, }, N: K( z t4 T (三)四方連續紋樣 30 ) F& C6 r$ }; J
1.散點式 31
7 g0 L* X) L+ {3 y 2.連綴式 32 7 D- G' r, I$ x# p b5 i
3.重疊式 33
8 ?' o2 R3 M- }! w( i& _ 二、花與地 34 8 _% ?, d Q9 y3 c0 \
(一)花與地的布局 34
2 a) v: Y+ ~4 ~( I. Z/ j( p4 {5 N 1.清地布局 34
. x' z) y% F. e- ~ 2.滿地布局 35
' v+ Y* T! q* P, _! ^ l 3.混地布局 35 ! i9 O7 L% I/ k' v9 Y0 S" k, J
(二)花與地的空間關系 35 ! r; h( N5 `- {9 b0 }
1.平面空間 36 1 x# z } e. d0 ?% ]8 H7 Y
2.立體空間 36
1 ], O" J( h. f4 y$ M 3.曖昧空間 36
; i/ \ t1 p% n1 a 4.矛盾空間 36 1 \' E% h! v3 b7 X* e" D; A
(三)接版 37
" q1 G' u+ V3 F% e% Z" T 1.接版方式 37 ' G+ ~; f+ ]) U$ T% U
2.接版方法 38 f( F" k; q, U8 X! p, u! I q
(四)檔路 41 " |# J# K2 z2 e5 D
(五)一花多色 41 + p# |% _/ n6 ]2 d
第四章 染織紋樣的色彩 44 7 L) k9 t9 }' g$ _0 ~7 @* M
一、色彩運用的法則 44
- O8 e/ V( {5 N) b (一)色彩的均衡 44
3 B3 Y! `/ b: A. Z8 i- G' c (二)色彩的呼應 45 # | H, l* `+ H0 x; t
1.同種色的呼應 45
8 O' A2 Y9 k. `/ @/ _% ]4 u 2.同類色的呼應 45 . d+ P# x$ n, f1 S' p2 _
3.明度、純度上的呼應 46 1 e6 N4 T5 i- Q) _$ y
(三)色彩的對比 46 . T, O7 c1 j- _5 V4 f% k
1.并置對比 46
) ~1 B8 h2 M% K! K' k 2.包圍對比 47
" p. v Q9 D' f. H) E& q* }* _ 3.覆蓋對比 47 . Q. p: [. i8 F4 D6 x
(四)色彩的主次 47
[ k. @# Z) F3 G; c$ x% o! F (五)色彩的層次 47
0 d9 f w) Y0 b/ V 二、色彩運用的形式 48 0 X3 S' M* T* X
(一)調和色 48 , D& ~, N* f: w# K
1.同種色調和 48 ( ?$ {1 [- G0 m
2.類似色調和 48 7 F& i+ ]# f2 J8 \
(二)對比色 48
, U! A# v2 U- [; {) K0 W! \ 1.調整色塊的面積 49 7 u9 y2 x3 U" ~6 s
2.調節色彩的明度和純度關系 49 0 a5 [1 S1 G' {1 l: |+ G
3.運用無彩色系隔開對比色 49
! l+ z! S7 s0 B3 c ~3 |! F, b7 u (三)概念色、主觀色、習慣色的運用 49 ) @/ P& K9 i% l3 ?# q! R
1.概念色 50
b. S4 N7 L( x! c' t. ^2 C 2.主觀色 50
, q# m$ \3 ^: K0 }2 i! a 3.習慣色 51 ' ~7 Q8 w1 Z6 T1 J: F: s
(四)象征色 51 2 i8 Z+ G9 ?1 b. A% f! e3 ~% r; V
(五)色彩余像的螺旋式生成現象 52 # I5 `: ^- `4 g9 B3 t% O$ H+ E6 j
第五章 染織紋樣的繪制步驟 54
' w# U3 K8 f$ A; |3 w) m 一、寫實花卉厚畫法繪制步驟 54 ( S1 Y5 ]9 X: g. A/ M
(一)繪制草稿 54 2 _& A* _( y9 e; E
(二)繪制正稿 54
# e" p3 q+ W) D. p$ K+ I 二、寫實花卉渲染法繪制步驟 57 / r5 P/ `% [8 R& o+ @4 w
(一)畫面構思 57 % A- ~- q, Q; D9 Z! i! Z' l: B! f
1.素材的組織 57 * n" C; J$ ~1 c. M& M
2.色彩的配置 57 1 V! M+ U0 F7 ~: `1 e: Q, b% R
(二)繪制正稿 57
0 \- e D) U2 ^ 三、佩茲利紋樣繪制步驟 57
, I. U( H" ~! O: v1 p第六章 染織紋樣設計的技法與創意 61
$ z5 z. ?: A- L5 R8 X$ e 一、技法的運用和拓展 61 & l H' L( t6 G4 y6 z/ e5 U
(一)改變表現手法 61 5 ~- ]. c7 q4 F0 p* K
(二)材料的改變 61 / U* z8 |6 W2 M( e& i$ e# Z; }2 O
(三)開發工具新的表現方法 61
4 w( N# i h1 G0 z9 B5 A (四)換一種繪畫工具 61
5 [3 x$ p q D/ m# F (五)嘗試繪制以外的表現手法 63
8 F. S9 @! ?! D+ @% E 二、染織紋樣的表現技法 63 7 z/ T9 ]% t0 U. s" ` m/ g1 B1 R. c
(一)點的表現 64
( G# b5 y6 Q. `& I' L 1.單點 65 ( f+ g8 A) j0 V7 c1 }8 N
2.集合點 65 3 {1 z2 ?6 A; [3 @
3.藝術作品中的點 65 " _/ @/ g( J8 Z# e: u" z' n) b
(二)線的表現 65
( z3 J) B( o2 ? @ 1.造型線 65 0 I1 n$ e5 b% Q1 Y
2.裝飾線 67 ! \. K0 W9 { s' h
3.撇絲 67 / \! ]/ ^3 Y/ i8 A) H2 _$ o
4.書法與繪畫作品中的線 67
3 O* v1 k9 Q, h& l' A2 c (三)面的表現 69 * n2 P- N; C; r9 X) l* a2 N
1平涂面 69
/ e O3 }. Z* h( | 2.虛實面 69 ' w8 e' `' ^8 v
3.裝飾面 71 " t1 H7 [; s/ W
4.東西方表現面的差異 71
' M' s5 X2 T ?2 @; u6 @9 G (四)點、線、面的綜合表現 71 3 \' D4 g; k, l j7 h: E, E) ?
(五)特殊技法 73
7 v) r3 f" \4 r$ e 三、創意的靈感來源和啟示 81 6 C3 X0 P7 G; g
(一)傳統藝術的啟示 81 ' \0 B! ~6 R$ q! z) |+ i
(二)在生活中尋找靈感的源泉 91 ! `7 t7 v. d' d9 l! V. w( w: _! s
作品欣賞 92 ; \% q% C' G3 w9 @! K$ b& K7 k- {
參考文獻 111
4 ~- S7 Q Q3 ~2 p4 ?* H1 S&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