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屈服應力和應變
/ t- a( C4 @! i/ d* T7 H圖1中曲線上的b點為屈服點(yieldpoint),這一點對應的拉伸應力為屈服應力(σb),對應的伸長率就是屈服應變(εb)。屈服點是在拉伸變形曲線上,由斜率較大轉向斜率較小時的轉折點,或者說紡織材料經過彈性變形區后進入到黏彈性區域(在此區域變形迅速增加),從彈性變形到黏彈性變形的轉折點。* [5 p7 k5 E/ ?
纖維材料的屈服點不明顯,往往表現為一區段,由作圖法定出,常見有三種方法。$ Z- b% l8 D6 G; G: l
(1)角平分線法:如圖3所示,拉伸曲線在屈服點前后二個區域的切線交于一點,過這點作兩切線的角平分線,交拉伸曲線于Y,則Y為屈服點。
3 {) \; C: j. J7 \- I: Q. s! J+ p圖3 纖維屈服點的確定 " G( ^7 q3 j9 l4 r( _. G
(2)考泊蘭(Coplan)法:按上述方法,過兩切線交點,作平行于應變軸的直線,交拉伸曲線于Yc,則Yc為屈服點。
8 H' p- N# [3 w(3)梅列狄斯(Meredith)法:如圖3所示,從原點到拉伸曲線斷裂點連一直線,作與此直線平行線切于曲線,以此切點Ym 為屈服點。 o5 C% @( M2 M) e! G) N/ i1 f
過屈服點后,紡織材料伸長率明顯增加,其中不可回復的伸長量和回復緩慢的伸長量占較大的比例,因此,在其他指標相同的情況下,屈服點高的纖維不易產生塑性變形,織成的織物尺寸穩定性較好。
1 u5 \) W5 h6 z% J有些纖維(如錦綸)在拉伸過程中會出現第二個屈服點,如圖2中錦綸的二次屈服點,為了考核這一性能,引入強伸余效(強力余效和伸長余效的總稱)的指標,強伸余效是拉伸斷裂強伸值與第二個屈服點強伸值之差對拉伸斷裂強伸值的百分數。
% C1 O+ {3 S+ s強力余效=[(σa-σ1)/σa]×100
5 W: j& H: d2 V( L) r2 }伸長余效=[(εa-ε1)/εa]×100
) g1 n3 C+ J$ d5 ^式中:σa———拉伸斷裂強度;' g$ |( h0 x. I$ ?( ], x
εa———拉伸斷裂伸長率,%;
- D7 b9 i9 y- [+ s" e* R: q& Jσ1———第二個屈服點強度;2 l' l& o; I$ S4 s4 C8 {
ε1———第二個屈服點伸長率,%。
3 q! M# w- H3 ?) H" e. q. L第二個屈服點強伸余效與服用性能密切相關,強伸余效愈高,服用性能愈好。如某些化學纖維中低強高伸型的強伸余效較高,服用性能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