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j; ^ Q( m) c8 O (2)工序的作用和要求2 y$ h& v4 Q9 |; z- P2 x, Q( }9 R
①浸酸、軋酸。浸酸、軋酸一般用稀硫酸,有2只槽,第一槽為浸漬槽,浸濕羊毛,用活水加浸潤助劑如拉開粉、平平加等,使羊毛吸水均勻。第二槽為浸酸槽,酸液濃度為32~54.9g/L(3~5Bé),視凈毛品種、含雜量與酸液溫度而不同。酸液溫度為室溫,浸酸時間約4min。軋酸、浸酸槽出來的羊毛經兩對軋輥軋去多余酸液。/ T) ]5 o. ]- Y* Q
②烘干和烘焙。烘干和烘焙是植物質炭化的主要階段,在烘干過程中,水分蒸發,硫酸濃縮,在高溫烘烤過程中植物質炭化。為保護羊毛,先將羊毛在較低溫度下預烘,一般為65~80℃,再經102~110℃的高溫烘烤,這時因硫酸濃縮,植物質脫水成炭,因而羊毛損傷較小。若將含酸的濕羊毛直接進行高溫烘烤,則會造成羊毛角質的嚴重破壞,形成紫色毛,含水愈多破壞愈大。1 B9 |- {; r. A, x0 C) G& A6 l
③軋炭、打炭。軋炭、打炭是使羊毛通過12對表面有溝槽的軋輥,粉碎已炭化的草雜質。各對軋輥速度逐漸加快且上下軋輥速度不同,所以,羊毛和草雜質受到軋和搓的作用,使炭化的草雜質被粉碎并經螺旋除雜機排除。; N" U% i/ m2 G0 |9 y
④中和。要求先用清水洗,后用堿中和羊毛上的殘余硫酸。中和工序使用3只槽,第一槽為清洗槽,洗去羊毛上附著的硫酸;第二槽用純堿中和羊毛中化學結合酸;第三槽用清水沖洗羊毛上的殘堿。. a1 r0 ~8 F/ v7 J: e2 u
⑤最后軋去羊毛中水分并烘干。此工序后遂成為除去草雜質的炭化凈毛。 s c) N& B1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