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服飾史(第二版),袁杰英,PDF。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C/ n; ~& D# W' N
# R! l* N8 l# k* T8 j3 E5 _
+ P3 O, Z& n; ~. R內容提要! D, J9 B4 y8 u Q/ c
本書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共同組織編寫的服裝專業系列教材之一。該書于1994年第一次出版,2005年對原版進行了全面的修訂。本書共有十二章,內容包括衣飾起源、服飾材料、刺繡畫繢、圖案紋飾、古代制衣官吏和組織機構服飾演變、古代面飾、發髻與飾品、冠制、履制及風俗篇等?!吨袊鴼v代服飾史》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資料豐富、圖文并茂,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進行了綜合詳盡的介紹與分析,是一部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教材。8 S, f# V/ ?5 M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服裝設計專業作教材,也可作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服裝專業教學的參考讀物,還是一本服裝設計人員及服裝愛好者學習和研究服飾由的良好的知識性讀物。; V( V7 w* s; t& i" I
. @! ?# N: z. c8 H* j& y目錄& e' t- c% k, g3 Y$ E
第一章 衣飾的起源
x, J# ]& g' R' x% h. _第一節 人類的出現及演化歷程
5 y2 m0 w/ N5 _) @# \- j一、人體圍披穴居生存——舊石器時代" S3 ^+ Q+ @+ A( J T# u
二、紡輪、骨針出現——新石器時代2 J( a( `$ D8 I2 k9 A
第二節 中國衣服之源
% f( }" {7 a' U* o" P5 z一、象形文字中與衣相關的字跡4 N5 ?, W# C y" A
二、原始先民首創“貫頭衣”3 m9 n8 @: U- m; E0 |9 C% |$ G
第三節 原始服飾藝術
: n6 T4 y5 R3 h7 {0 C4 V$ f9 r一、原始時期裝飾品出現+ y3 K* H4 A8 E; X5 ~
二、衣服紋飾的前身——人體描繪; m* ~) c% b$ q+ r0 o& R% j- X) l
三、色彩與紋飾完整了原始衣服的形象" r% v3 s: G+ o) g% T& Y
第二章 古代服飾原料的出現與發展' |3 _! ~+ o7 Y! L9 L/ j
第一節 蠶的出現 絲的誕生
; s; b9 N2 J" [' L( G) Z第二節 絲綢原料的品種類別8 C( y d: c, F7 E
第三節 中國絲綢對國外產生的影響( W* J: e6 H; M* Q
第四節 難得的苧麻材料——“中國草”6 T, }5 _3 ~/ T4 {
第五節 貴重質高的皮革原料
% s" X1 |2 `' T2 i4 f$ [第六節 潛力無窮——棉的引進3 n F3 q% ~/ f9 s X; j+ ^0 x' q/ R
第七節 外來織物——毛紡材料; r0 s* v* J1 A, x7 I* W8 [; [6 v
第三章 古代的刺繡與畫繢
3 `2 O+ m" m0 K0 r( H第一節 “畫”和“繡”的出現及繪繡的應用1 t0 a5 [- `, p9 v$ V" q+ H: w. @* ~8 t
第二節 刺繡為織物錦上添花8 t! L9 d" l$ Z! o) u: {
第三節 染纈極大地豐富了織物的藝術效果( n- U: w' M( Z2 @3 }7 Y6 d4 {% l4 F2 S
第四章 圖案紋飾——古代服飾的點睛之筆! k' n9 M# n! h
第一節 歷代服飾圖案豐富多彩
) S7 _% B) i3 j0 c: \) r2 M! A第二節 經典的圖案紋樣 X S6 w! D- V, ~
第五章 古代的章服制度
4 Z9 {* F& o/ h0 Q& S第一節 冕服的形制" Q! F9 M, ?3 ^4 Z
第二節 十二種圖案紋飾的形成
5 w7 ]1 B0 M b第三節 冕服的演變
6 L) @: @7 O* p, U4 ?: V. W& w$ o第六章 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組織機構( g& x- @ B& ]! M$ N; W/ V
第一節 西周時期! s* s# K5 W0 l
第二節 秦漢時期
) K; T/ T% V0 W+ }+ ]第三節 唐朝時期
2 |6 C! ?2 ?7 E! g9 h* L X7 L% l第四節 元朝時期! v! W1 I/ q# e) W7 s5 U
第五節 清朝時期
- ^& W+ E8 ]( P& {' E第七章 歷代服飾的演變
( R- L8 N7 j7 A2 ^( P! I5 R第一節 綜合服飾文化背景
% t# @) B# C% s7 @8 C3 B3 V, e一、夏商/ c* @! q: R s$ `/ [3 V
二、西周7 D( r( [6 R0 o( ~& q; c( _8 Z7 j( d
三、東周7 t- J! A$ o1 Z% V
四、秦. a! X5 l5 {5 V! [: \
五、西漢
& c' I/ Y4 s. T$ u6 K$ ?. e六、東漢/ L9 a& i8 t, S1 s& u
七、三國
! e& b0 {9 J; x% C( r$ a9 k八、西晉% W, T9 B# O7 g- Z/ Z" f* {
九、東晉. G3 j7 i$ `- V8 Z. p0 K1 e e
十、南北朝5 E& g7 V, {2 T! k5 d. R+ Y9 @
十一、隋
( v% a* }: C' w3 K3 a5 _十二、唐
- F x2 g. W. w0 L十三、五代十國
' E; r1 P4 e* \5 i0 D4 Z, F0 g十四、北宋2 f6 Q$ O' E, b% ]0 i |
十五、南宋
?9 X& ?9 q. R: G+ a3 s l十六、元
9 ~+ |* Z( {& D9 U2 f0 v w十七、明
7 G' e, F5 c8 B, j5 O十八、清( p( k" y& }, o* ]8 C# G8 @- w
第二節 服飾演變與哲學觀念
4 g2 q3 d$ A. k; H; q0 l: _第三節 服飾變革與外來影響- h4 C1 v4 w) E8 Z( K) h1 B0 Y' Y
第四節 皇室精細的衣妝
( j. T- W. W2 p( s) N0 t一、漢室揮霍無度
5 z! D8 s0 X4 b$ U$ X" h二、唐宮驕奢極欲
- ]$ ]/ j6 E1 M# k; i1 S) _' D9 @9 D三、明宮榮華富貴 _' O4 y1 q4 l8 V
四、清室繁復榮華
5 A2 [. Z( [0 M. n6 S/ U' v( F第五節 古代的軍服) [# N3 `' C6 D
第六節 歷代服飾的區別與特征# |! C- g6 _7 E) r
一、古代服飾專業用語注釋
$ j2 E/ c; s7 x2 |; j& M/ y t6 O二、歷代服飾的形成2 R3 w' H- l% f r( I, }, N4 F _ U: E
(一)最早的著裝形象和殷商服制的初步形成, d. D8 x7 s! a5 G- o, h4 p
(二)西周的服飾形制8 I. x8 U! G+ F& g2 |+ V" ^& C
(三)東周服飾創新
5 [- }+ i/ e5 u8 b# i# V(四)古樸的秦漢服飾2 [1 j. y' ]+ n& v7 \
(五)娟秀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服飾6 l# l# z! [# f, f5 `
(六)富麗的隋、唐、五代服裝
7 e1 k: k3 Y# t$ c8 p5 d( ~(七)高雅的宋裝6 v% S* K) I( a" G9 h
(八)異族風情——元裝
* Y) x9 A3 W- W% u(九)堂皇的明裝
, ^2 E( R7 V; R2 J(十)華貴的清裝
7 [& Z O0 u3 x; K5 Q. X* _(十一)清裝之后的變革
, C5 E1 `2 e5 H# Z8 X第八章 古代的面飾# V- j6 M& M1 [: n( _$ c
第一節 面飾的發展/ A7 M) \- s3 e7 {- L7 K7 \" c
第二節 古代中、西方面飾比較
- G0 K( d- ^+ t c5 q0 l" U0 S第九章 歷代婦女發髻與飾品
* L! n2 M6 k! V3 [8 Q( Q. t第一節 飾物的出現與發展3 l/ u0 `' X5 E. {# B
第二節 歷代發髻形式的演變0 `" V; `5 V7 ~. D' V' ~
第三節 遺風發式變形
6 p! M! n4 N4 U! ^, Z$ `' ]( C6 d第十章 古代男子冠制/ q. T- k. f9 X' L
第一節 冕、弁和幞頭
" w, c$ R% X0 C9 }第二節 歷代冠制及其他帽式! y+ g1 q* J1 Y8 f
第十一章 歷代的履制$ G# ]5 G6 d" j! [
第十二章 歷代風俗篇 g0 J3 n( D: `
第一節 漢代習俗
# G5 [6 O& [% q$ F+ K: ^8 ^) F: H第二節 三國魏晉南北朝習俗2 h. A3 P! W$ |9 v
第三節 唐代習俗3 f- {' O- g0 t
第四節 宋代習俗) m, `& @4 p8 [ f- r3 p
第五節 遼、金、元代習俗
0 I) {4 Y K( W第六節 明代習俗
4 X P( c+ d+ K4 d5 B第七節 清代習俗* S% {1 F& g( R" j# ?) ?# L
附錄 中國歷代服飾演變圖例
. ~7 [3 m2 e( t6 v, V3 g+ F9 o)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