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婦女的服飾非常美觀大方。樣式主要有兩種:一種上著短衫,下穿裙子,裙片及腳踝,裙褶很多;另一種上穿短衫,下著褲子,褲子外面前后系小圍裙。婦女的短衫傈僳語稱“皮度”,短衫長及腰間,對襟,滿圓平領,無紐扣,平素衣襟敞開,天冷則用手掩,或用項珠、貝、蚌等壓住。有的袖口以黑布鑲邊,衣為白色,黑白相配,對比強烈。建國前,由于各地傈僳族所穿麻布顏色的差異,就分黑、白、花傈僳三種。黑白傈僳婦女,普遍穿右衫上衣,麻布長裙,已婚婦女耳戴大銅環,長可垂肩,頭上以珊瑚、料珠為飾。年輕姑娘喜歡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線系辮;有些婦女還喜歡在胸前佩一串瑪瑙、海貝或銀幣,傈僳語稱這種胸飾為“拉白里底”。有的在海貝上刻有簡單的橫豎紋或鉆以小圓孔。有些貴重的胸飾可值一至二頭黃牛。有些婦女不穿長裙而穿長褲,腰間系一小圍裙,青布包頭,耳戴小珊瑚一類的飾品。婦女均喜在上衣及長裙上鑲繡花邊,行走時長裙搖曳擺動,色彩翻飛,非常漂亮。女子年幼時,頭頂留三個尖角發,此后逐年增多,到十五歲蓄滿。頭頂用羊毛織成的帶子編成的斗帽,傈僳語稱“吾底”,維西傈僳族婦女一般裹頭帕頭巾,上綴貝殼、料珠,與怒江所戴的“歐勒帽”不同。瀾滄江一帶傈僳族婦女在額前戴一串齊眉粒珠,別具風采。有的上衣內穿白底黑紋短裝,外罩大紅或深黑色坎肩,下系百褶裙,有的在裙外面再系上風格獨特的刺繡圍腰。百褶裙分兩種,長裙拖到腳面,短裙及膝,著短裙則要裹上綁腿。 . T2 S. w- D) N. Z: C/ f傈僳族男子都穿麻布長衫或短衫,褲長及膝。有的以青布包頭,有的喜蓄發辮纏于腦后。頭人或個別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紅珊瑚,以示在社會上享有榮譽和尊嚴。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歡左邊佩砍刀,右邊掛箭包,箭包多以動物皮縫制,腰系一長帶子。維西傈僳族男性有的頭戴羊毛氈帽,形狀有船形和圓頂寬帽糖兩種。青年穿白底黑紋大襟短衣,老年穿大襟長衣,或夏著短衫、冬著長衫,中間系麻織花腰帶。傈僳族男女都喜好斜挎縫制精細、刺繡精巧的“臘表”(一種挎包),喜歡系綁腿。男子外出身必背長刀和駑弓箭包。德欽縣拖頂、霞若、云嶺三鄉的傈僳族,除施壩行政村著傈僳服飾外,均喜穿藏族服飾,從著裝你根本無法分別他究竟是什么民族。在迪慶這種互著服務的現象非常多,體現了各民族互相融合,互相吸納其它民族的優秀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