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表示某一循環的3個成圈系統A、B和C的走針軌跡。在地紗系統A,五檔高度不同的三角均為成圈三角,0~4號織針都被選中,墊入地紗成圈。在繞經系統B,最低檔的三角為成圈三角,其余各檔為不編織三角,因此0號織針被選中墊入繞經紗成圈,而1~4號織針未被選中不編織。在輔助系統C,最低檔的三角為不編織三角,其余各檔為成圈三角,因此0號織針未被選中不編織,而1~4號織針被選中墊入地紗成圈。這樣經過三個系統一個循環,編織了兩個橫列。如繞經紗采用與地紗不同的顏色,則可以形成彩色縱條紋。除此之外,也可根據結構和花型的要求,按一定規律配置變換三角,使0~4號織針在三個系統中進行成圈、集圈或不編織。
5 {) v: C: o; J0 e$ Y+ B3 x% Z. v! T
! a0 K; j( s; _6 V9 y @& Q6 Q1 U
$ d7 K# m# b: q: Z$ P5 J2 A( C2 E+ r
繞經組織用圓緯機一組成圈系統的走針軌跡
; c7 F0 Q: Y: I 1 l- R( H4 s8 _
繞經組織的每一花型寬度包括繞經區和地紗區。繞經區取決于一個繞經導紗器所能墊紗的最大針數。地紗區由兩個繞經導紗器或兩個繞經區之間的針數決定。繞經區和地紗區的總針數不變,如果繞經區針數減少,則地紗區針數相應增加。如對于機號E28的圓緯機來說,花寬為24針,其中繞經紗墊紗的最大寬度為12針。 ( t6 N4 }8 Z( o
# a! C6 ]: [5 i- B: c
繞經裝置既可以安裝在多針道變換三角圓緯機上單獨使用,還能與四色調線裝置、其他選針機構相結合,生產出花型多樣的織物。! L1 ]" I% B5 J" t8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