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B& ~! @) N! C7 t- R- C& p
2.運動條件 如圖所示,切向的梳理力R與法向的合力U(假設U力方向指向針尖時為正值)的合力為T。T與針齒間的夾角β為梳理角,β可能小于90°,也可能大于90°,但恒小于180°。T可分解成為與針齒平行的力Ty及與針齒垂直的力Tx。Ty是使纖維沿針齒移動的力,Tx則是纖維束對針齒的正壓力,摩擦力F的大小與Tx有關,它們可用下式表示: Tx=Tcos(β-90°),Ty=Tsin(β-90°) 纖維若要沿針齒運動,必須克服纖維與針齒間的摩擦力F,即 Ty=Tsin(β-90°)>F=μTcos(β-90°) tan(β-90°)>μ=tanφ β>φ+90° 式中:μ———纖維與針齒間的摩擦系數; φ———摩擦角。 故當β>90°且β>φ+90°時,才會使纖維沿針齒向針尖移動;而當T的梳理角β<90°且β<90°-φ時,才會使纖維沿針齒向針根移動。 同樣,按上述方法可求得:當(90°-φ)≤β≤(φ+90°)時,纖維被阻留在針齒上,發生上述第③種情況即“自制現象”。 根據以上分析,可將纖維在針齒上可能的運動方式直觀地用圖4-5所示的圓錐空間表示。 ①當梳理角β>φ+90°時,處于滑脫區,纖維沿針齒向針尖移動。 ②當β<90°-φ時,處于沉降區,纖維沿針齒向針根移動。 ③當(90°-φ)≤β≤(φ+90°)時,處于自制區,發生“自制現象”,纖維環繞針齒運動。
0 M$ p$ r) N9 x( f
7 A+ K5 P. l: _& p+ w# d&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