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7日,第十四屆中國紡織學術年會在安徽省蕪湖市舉行。會議以“新質學術、責任創新、科學發展”為主題,圍繞生物基纖維材料高端高值化應用、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絲綢材料及低碳制造、紡織材料循環利用技術、現代紡織加工技術、紡織前沿科學與技術、智能健康紡織及可穿戴技術、纖維新材料與紡織清潔生產技術、生態染整技術、紡織品時尚設計與綠色制造、高科技服裝、紡織與材料交叉前沿科技、紡織未來技術、車用先進纖維材料與紡織品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4 ]2 S7 j7 G0 U! z
) n! n+ p# g7 `) f/ H! W3 g& x, G
( {! ]5 q" h: T1 e& x. X會議頒發了2024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發布了第25屆陳維稷論文卓越行動計劃以及2024年紡織博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卓越行動計劃遴選結果等。
5 ?. `# l1 [. J9 ?. l9 y; ^3 u
中國紡聯副會長、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黨委書記李陵申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已經進入新一輪的“改革時間”,作為紡織科技工作者,我們應當始終心懷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緊迫感,在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進程中,把握機遇,勇于擔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這是新時期行業科技的中心內涵。 , H$ M7 }' a3 a& W. h
為此,李陵申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聚焦基于纖維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創新產業鏈,創建新質生產力。二是優化科技教育人才創新性配置,實現關鍵共性技術革命性突破。三是構建高水平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打造產業技術基礎的強基工程。
C+ C! i4 I0 [( b5 J% l
5 I' [& @3 }0 ~# l
1 }3 q$ l8 u7 W9 S& O& T7 K, `1 d5 A$ }0 q8 c/ L: Y) f' }' g
2024年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開展了科技論文卓越行動計劃遴選工作,包含3個子項目:分別是紡織博士學位論文、紡織碩士學位論文、陳維稷論文卓越行動計劃。共有54篇論文入選或入圍,其中博士學位論文8篇,碩士學位論文16篇,第25屆陳維稷論文30篇。會議為入圍和入選的論文作者頒發榮譽證書。
( D) f& o6 L# P
3 J- a" M' _. J7 M& F7 l在頒獎環節,學會頒發2024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包括紡織科學成就獎、紡織科技創新獎、“中復神鷹”紡織青年科技獎。此外,今年還首次頒發了紡織前沿科學獎(Frontiers of Textile Science Award),該獎項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支持下設立的國際化獎項,目的是激勵在紡織前沿科學方面積極探索并取得突出成績和做出重大貢獻的海內外科技工作者,凝聚海外人才助力紡織科技強國建設。
/ Y* h: z( j1 P2 z2024紡織科學成就獎
. G! `/ l1 I" Y- K' }青島大學教授 房寬峻 東華大學教授 孟 婥 ! \9 k$ w! A! Z6 L+ F+ T% z
2024紡織科技創新獎 ) Z6 B" f+ @- P# r
西安工程大學教授 樊 威 天津工業大學教授 李新榮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 劉 莉 東華大學教授級高工 王富軍 東華大學研究員 王先鋒 東華大學研究員 相恒學 東華大學研究員 張世超0 }4 r* d* u5 @
! E0 g, o' z! O6 O首屆紡織前沿科學獎
: h5 n$ b' B: Y/ A香港理工大學教授 陶肖明
$ Z" G$ \. P! B1 [" G. g r" |' U' X/ p+ ~
2024“中復神鷹”紡織青年科技獎
# U6 `, N8 b2 s' {: p+ S" _6 o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 邱志成 東華大學研究員 王黎明/ A/ w0 ^% u$ f
江南大學研究員 張典堂 $ N9 B/ J/ u: d: ~
6 W Y# ]6 y6 \. [
# G0 O: |! Z0 R7 E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以“新質學術、責任創新、科學發展”為主題進行演講。他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新的時代紡織科技創新的方法與路徑。 首先,他以大量的數據和實例闡述了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新質生產力,走在前列,干在實處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行業加快技術轉軌和質態躍升,新的生產要素、產業關聯、價值模式加速形成。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牢牢把握科技創新這一核心要素方面,孫瑞哲強調,要以科技創新破除內卷格局,要以科技創新突破要素束縛,要以科技創新構筑安全屏障。 " Q, x7 Y$ @( \( |9 a- i
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呈現新的特征趨勢,孫瑞哲認為,出現了新的內容范疇、新的組織形態、新的工具范式、新的價值標準。對行業科技創新提出新的要求。要把握科技創新的趨勢特征,深化規律性認識,推進創新更高質量發展。對于科技創新,要實事求是,立足實際,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發展實效,按照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規律,推動行業科技創新。要把牢價值取向,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紡織強國的偉大事業,扎實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