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歷史] 中國近代紡織工業成長的若干歷史規律和啟示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23-7-29 08:41:56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近代紡織工業成長的若干歷史規律和啟示

5 \7 \& d. ^6 ]* ^6 Q縱觀我國紡織工業在近代的成長過程,我們可以得出下列歷史規律 , 并 從 中得到啟示。2 a2 a* q  n+ Z) u& L' L

0 y2 _6 S! v8 L6 m9 x% U第一,我國近代紡織工業,是從國外引進開始的,這是當時我國商品經濟不發達所致。紡 織原料通過加工成為紡織產品。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如服裝可以穿著。但產品必須通過流通才能成為商品。商品除了使用價值外,還有交換價值。流通規模愈大,積累就愈多。促織網。生產規模的擴大,財富積累的增多,必然促使新技術得到應用和推廣。由此可見,技術能否被推廣,并不完全在于此項技術本身是否先進,還在于它是否為當時社會所需要。而社會需要正是由流通促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工貿(或農工貿)結合是市場經濟中搞工業獲得成功的一條帶根本性的經驗。1 I6 O' N6 ^3 e% P

0 r9 v; e+ W, E. s/ `) u7 z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23-7-29 08:45:16 | 只看該作者
第 二 ,我 國近代紡織工業首先從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建立,并且站住了腳。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紡織工業畸形地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的局面也沒有根本改變。早期企圖在靠近羊毛產地建設毛紡織工業,用心雖好,卻屢遭挫折,毫無成效。促織網可見,紡織工業先從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開始,是有客觀原因,而絕非偶然。這是因為:2 [+ x" B4 s) ?! r
, O# g( |) s5 V3 c& P( w/ I; p
①我國紡織工業是從國外引進的,而發達地區交通方便,引進外國設備比較容易;
  y" W, `1 k! _& |5 u; |' v% |7 O# D. W. S- Y
②發達地區附近人口密集,人民消費水平較高,有比較大而集中的紡織品市場;9 R/ X0 R' q$ S  f3 G

8 }9 c( [9 n: V9 p' x③發達地區相關行業比較齊全,技術配套,機配件和染化料供應容易解決;
7 S% z, p4 ^- h7 v6 h1 _/ A5 G! p; i- L
④發達地區對外聯系多,信息比較靈通,所以生產較能順應市場需要;2 G' w& L8 x% s: }

7 v6 {: Z9 i; e! a. L⑤發達地區人才較多,職工素質較高,容易掌握技術;; v* d6 I$ G- K: k0 d7 |8 ]5 Q
0 B! ?) u. t/ ?! x
⑧發達地區交通便利,運輸費用較少;. @+ H+ a2 m3 I, H, n' C! g
" [1 ]" h- g0 H, d
⑦發達地區一般手工紡織業也比較發達。5 y* Q6 f/ |( Z' U
$ D! v# t4 {4 n! ^8 Z2 H- q5 ?
這些條件,內地許多地方開始都不具備。只有當內地辦廠的外部條件(也就是投資環境)有了一些改善,而且沿海發達地區與內地后進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就是工資水平)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紡織工業才逐步向內地后進地區擴展以至轉移。促織網在此之前,不少后進地區的剩余勞動力,已逐漸流向發達地區。這在客觀上為以后的轉移,作了人才的準備。不過,即使到布局達到合理之時,發展水平較高的沿海、沿江地區老紡織基地,仍將發揮技術優勢的積極作用。# k* s' @: R' T& x

7 R! P9 |- v. o0 p7 b8 Q紡織工業 的 建 設 如波浪一樣,一層一層地向深廣推進,一直到地區布局達到平衡。在一國內部是這樣,在世界范圍也是這樣。* }7 `2 t. [' W1 U. D( @$ T% O
  ^; s( j9 {/ ~0 ]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3 #
 樓主| 發表于 2023-7-29 08:48:01 | 只看該作者
第三,我國近代紡織工業發端于繅絲 和 毛紡織,但棉紡織工業出現之后,便后來居上,而且迅速發展成為近代紡織工業的主體。開端較早的毛紡織和絲綢工業卻一波三折,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仍還規模甚小,而且困難重重。這說明各檔次消費品工業的成長,是以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為依據的。人民生活的需求,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逐步發展的。在人民生活水平較低,主要矛盾還是缺衣的時候,進行“雪中送炭”,生產大眾化產品以滿足人民低層次需求的棉紡織行業首先得到發展;而實行“錦上添花”,生產高檔次面料來滿足人民高層次需求的絲、毛紡織業,則必然市場狹小,處境困難。只有在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之后,這種局面才會慢慢改變。+ b( u4 N! z3 }* Z' E7 w6 A6 Q6 u

- r2 l' z# _7 M3 T由此可見,紡織工業內部各行業的結構比例,決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結構比例必然 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變化。生產高檔次產品的行業所占份額將愈來愈大。在行業和企業內部也同樣如此。生產高檔次品種的專業或企業,一定是后來居上。這種趨勢,使紡織工業不斷推陳出新,節節向上,永葆繁榮。  H" ]- R7 A$ ]2 k% `# r
% \# M6 T, c8 {8 z$ Z0 a2 s% x0 c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4 #
 樓主| 發表于 2023-7-29 09:02:28 | 只看該作者
第四,我國近代紡織工業的孕育,是 從 外國廉價紡織商品大量涌入開始的。進口外國紡織商品中,能夠成功地廣泛推銷的,一開始并不是較深加工產品棉布或者深加工產品呢絨,而是初級產品棉紗。進口棉布的銷路之所以遠不如進口棉紗寬廣,其根本原因是機織棉布的勞動生產率與當時手工棉布相比,差距遠不如機紡棉紗與當時手工紡紗之間的那么大。正因為如此,我國近代早期,紗廠的發展速度伐往比織廠快。機紡棉紗市場占有面大,決定了早期紗廠的繁榮。機紡棉紗市場占有面之所以大,是因為銷售機紡棉紗經濟效益好。
* P9 a0 n/ u5 N) p; T1 X
# w9 p2 t6 c) N* q5 _' {4 {; _為什么機紡棉紗和機織棉布之間勞動生產率或者銷售經濟效益會 有大 的差距呢?最根本的是因為機器紡紗和機器織造的近代技術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差距。較深加工產品機織棉布品種豐富,批量相對較小;而初級產品機紡棉紗品種較為單純,批量很大。因此,一般而言,較深加工產品生產的技術難度總比初級產品生產的技術難度大。較深加工產品生產技術的發展,往往滯后于初級產品生產技術的發展。另外,就紡紗和織造這一對特例來說,紡紗自古已有多錠化的淵源,而織造直到近代卻一直沒有多梭化的出現。兩者原來的技術基礎也存在顯著差異。
9 G/ |6 \- S/ i+ k: }
3 G1 M: Z+ G, p7 V4 S" T由此可見,在一定的技術發展階段,初級產品首先搶占市場,而生產初級產品的專業首先得到發展;其后,隨著技術進一步的發展,較深加工產品才逐步取代初級產品而搶占市場,生產較深加工產品的專業也就發展起來。這樣,產品的加工深度,一步步地提高,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的轉移的客觀規律。' u2 `& u  T# F4 s, w/ ]/ O

- Y/ v. `& i7 K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23-7-29 09:05:01 | 只看該作者
第五,綜觀整個 近 代 ,在 國內相對平靜、農業豐收的年代里,紡織工業的境況較好;在旱澇災害嚴重、國內戰爭擴大的歲月里,紡織工業也就不景氣。這是由于與紡織興衰密切相關的人民生活水平受大環境影響上下起落而紡織產品的銷路也隨之起落的緣故。" r3 X3 q2 w( I" l" N3 O
" o" a+ P  x. Q$ t: z0 e' q
突出的事例是,抗日戰爭初期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全國紡 織 工 業 受到嚴重摧殘,困難重重。促織網但在上海、天津的外國租界地區,紡織工業不但沒有衰落,反而曾有四年半的發展和畸形繁榮。這是因為在這幾年里,盡管全國遍地烽火,外國租界里卻保持了局部的安定,而且還有一定的技術配套和對外交通的便利。周圍地區紡織工業的被破壞,也從反面促成租界內生產的商品暢銷。由此可見,安定方便的外部環境,是紡織工業(其它工業也差不多)得以順利發展的重要條件。7 t, c2 c, v7 Q. f3 w, Y1 L
% K) J1 F2 ]' k+ S! d9 i! n2 _2 M# P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6#
 樓主| 發表于 2023-7-29 09:09:05 | 只看該作者
第六,紡織工 業 的 發展 總規模,有一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制約因素,那就是國內外市場的宏觀需要。促織網當紡織工業總規模低于國內外市場宏觀總需求時,紡織工業必然要擴展;當其總規模超出國內外市場宏觀總需求時,紡織工業必然會萎縮。這是因為只有在市場有銷路時,工業才能生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工業規模的漲縮會自發地、周期性地反復出現,形成波動狀的起伏,導致社會經濟景氣與不景氣的反復循環。
" O4 }$ N. a/ A2 Y/ Q2 f/ F* w% j
6 C' A, _0 _9 N  G( w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我國的紡織工業雖有相當 基 礎 , 但總規模還十分不足,以致大眾化產品還不能滿足當時5億人口低水平的需要。那時不但洋布有不小的銷路,而且手工土布也還占全國棉布總產量的1/4。促織網正因為如此,我國的手工紡織業,特別是農家紡織副業,在近代紡織工業形成之后,并沒有馬上消亡,而是保留著相當大的規模長期存在。此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還不得不采用發布票的辦法,來限制紡織品的消費。這種宏觀供應短缺的情況,成為以后我國紡織工業高速度發展的動力。這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舊殖民主義體系開始瓦解時所發生的紡織工業急劇衰退現象,形成顯明的對照。這是因為西方發達國家當時的紡織工業總規模,不但遠遠超出其國內市場的宏觀需要,而且因為殖民地紛紛獨立,海外市場急劇縮小,也大大超出外銷市場的宏觀需要。一面是“夕陽西下”,一面是欣欣向榮,這是紡織生產力在世界范圍的地區布局,由歷史形成的畸形走向新的均衡的兩個側面,反映了歷史進步的必然趨勢。3 L4 x" {1 |( ^* J5 v
: K; n- G* {, J: e; f1 d" j* P
最后的均衡狀態將是各國(或 主 權 獨 立的地區)的紡織生產能力所占的份額,大體接近于其人口所占的份額。' X0 `. ?5 j. ?
# {( J% P! Q0 S; k% ]3 ?
總之,近代中國的紡織工業,在艱苦斗爭中形成了一定的基礎,但 與 人 民 生活需求相比,還十分不足,而且帶有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烙印。這種局面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經過社會主義改造之后,才發生根本的變化。
. z# O8 B3 [: `' Q3 i+ {% m. a  L- z  H' V0 {
不過,如果離開近代紡織工業這個基礎, 那 么后 來 紡織工業的飛速發展,將是極其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i, w5 V: P; \' v. S9 b

" f) L% ^2 u8 N! t4 t在實行社會 主 義 市 場經濟的當代,重溫我國近代紡織工業發展的規律,不是沒有現實意義的。
9 L; D0 |- J3 H8 N2 h. R4 Q7 z: l7 H& f) D8 e/ i) p" S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18 12:2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