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服在服裝制度上堅守其本民族舊制,不愿意輕易改變原有服式。清太宗皇太極曾說:“若廢騎射,寬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與尚左手之人何以異恥!0 c& |. h% ] A' Z1 F" E, ]5 ?( o
3 }( C. m4 k- a1 \& x
朕發此言,實為子孫萬世之計也。在朕身豈有變更之理,恐后世子孫忘舊制,廢騎射以效漢人俗,故常切此慮耳?!庇捎跐M漢長期混居,服裝樣式自然互為影響。到了乾隆年間,有人又提出改服式為漢服,乾隆在翔鳳樓集諸王及屬下訓誡曰:“朕每攻讀圣謨,不勝飲懔感慕……我朝滿州先正之遺風,自當永遠遵循……”后又諭以“衣冠必不可以輕易改易”。由于滿族統治者執意不改其服,并以強制手段推行滿服于全國,致使近三百年中男子服裝基本以滿服為模式。
! {' Q4 p/ l4 C1 i- c6 h5 {! J7 D4 C" a! J: E
清代男子官服以袍、褂、襖、衫、褲為主,一律改寬衣大袖為窄袖筒身。衣襟以紐扣系結,取代漢族慣用的綢帶。領口變化較多,但無領子,再另加領衣。
- C' Z0 l) S, ?
- x' g1 t9 S7 r3 m補服7 W! m* U; c: R- l, K: Y
在完全滿化的服裝上卻沿用了明代的補子。只是由于滿裝對襟,所以前襟補子為兩塊對開。補子圖案與明代補子略有差異。補服,形如袍,長度略短,對襟,袖端平,是清代官服中最重要的一種,穿用場合很多。清代補子圖案根據《大清會典圖》規定如下頁表所示:' } b" Q8 I" Y' e. S
按察使、督御使等依然沿用獬豸補子,其他諸官有彩云捧日、葵花、黃鸝等圖案的補子。2 I: S- w3 p' v' P. q u# i
2 p; D" \% L4 w$ Y5 E5 Z; `: J4 G6 K! N8 N(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