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婦燕居與平民女子的服飾,主要有衫、襖、帔子、背子、比甲、裙子等,基本樣式依唐宋舊制。普通婦女多以紫花粗布為衣,不許用金繡。袍衫只能用紫色、綠色、桃紅等間色,不許用大紅、鴉青與正黃色,以免混同于皇家服色。1 w8 ]/ R, ~$ R4 |! C
其中比甲本為蒙古族服式,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多加以金繡,罩在衫襖外面。后傳至中原,漢族女子也好穿用。明代中葉著比甲成風;樣式主要似背子無袖,亦為對襟。比后代馬甲又長,一般齊裙。
. Z( F* Q j7 m2 n9 J& h" \明代女子單獨穿褲者依然很少,下裳主要為裙,裙內加膝褲。裙子式樣講求八至十幅料,甚或更多。腰間細綴數十條褶,行動起來猶如水紋。后又時興鳳尾裙,以大小規矩條子,每條上繡圖案,另在兩邊鑲金線,相連成裙。' R; _, e: z3 a# g: {2 n
明代女裝里還有一種典型服裝,即各色布拼接起來的“水田衣”,非常有藝術性。
! v) D9 c9 f9 Y6 c- `8 d* J( [
. a" |7 N5 d' W0 e; Y7 a所謂“紫花布”是具有天然的棕色(非染色所得),是用開紫花的棉花手工紡紗織制的,并因此棉所開花色而得名。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彩棉。紫花布從明朝時在江南開始流行,一直到清朝。了解更多“紫花布”知識,請在促織網搜索:紫花布。 k; r% A) ?: T: m, r. a9 C
z: o( l. i: u0 p
穿背子、衫、裙、披帔子的女子(唐伯虎《孟蜀宮伎圖》)8 A2 e* r6 z4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