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目:噴氣渦流紡存隱憂,下一步怎么走?( w3 g) _" b' h# a, \; H
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 章友鶴 趙連英 浙江省紡織行業協會 姜華飛4 j" J& X1 ]: p, H# l
導讀
: r. G) U" _% }$ p4 B. F噴氣渦流紡是目前紡紗領域的一項新技術,我國從國外引進噴氣渦流紡裝備已有10多年時間,生產規模正在增加。最近我們對浙江20多家噴氣渦流紡紗生產企業進行實地了解,尤其是對生產品種、銷售、盈利情況及使用中相關問題與企業領導及相關人員進行了交流與探討,感到在噴氣渦流紡發展中有幾個問題值得行業重視與關注。# ^; ]# b, q, J# I2 d) a" n
關注一:產能發展快,但銷售形勢不樂觀5 Q( a' C/ }/ j. C0 R- l
據相關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噴氣渦流紡產能發展較快,裝備擁有量從2011年的9.36萬頭增加到2015年的13.5萬頭,2016年估計超過15萬頭的噴氣渦流紡設備投入運行,已相當于環錠紡300萬錠生產能力。5 e! B3 k% p8 S3 T; n2 z2 q
據統計,目前浙江已有24家紡紗企業擁有600多臺噴氣渦流紡機投入生產運行。從生產品種分析,有70%左右的機臺以生產粘纖紗與T/R本色紗為主導產品,存在生產品種不多、使用領域較狹窄的局面。
9 }9 T" {$ S- \- v從全國分析,用噴氣渦流紡生產的紗線雖只占紗線總量的3%比例(按全國1億錠產能計算),但因目前多數企業生產粘纖本色紗,所以已出現供大于求的態勢,價格不斷走低,以粘纖30S 紗為例,目前粘纖每噸在1.5萬元左右,而紗的售價只有1.8萬元/噸,甚至更低,使噸紗加工費不足3000元,低于同規格的環錠紗。故目前生產本色粘纖紗為主的企業,均已出現無利可圖與虧損,形勢比較嚴峻。如不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嚴峻形勢短期內難以改變。
; h9 i6 g( k0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