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歷史] 絲綢史話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19:27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 ~6 ^, F% Q1 V, P
絲綢史話
陳娟娟  黃能馥
& b: g5 `1 i% B6 Q6 D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蠶絲的國家。遠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精美的絲綢,就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波斯、羅馬等地,受到人們熱烈的歡迎和稱贊。我國也因此被稱為“東方絲國”。幾千年來,美麗的中國絲綢,勝似天上的彩霞,地上的鮮花,為美化人們的生活,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 q4 {3 k0 S" @) {' {/ s+ _4 u一、發明蠶絲的故事
4 ^: j' }( ?" {. j蠶絲是世界上最好的紡織原料之一,它絲支纖細,光潔柔軟,耐磨耐拉,富有彈性,而且能夠吸收人體排出的汗濕潮氣。蠶絲能織成輕涼透明的薄紗,也能織成溫厚柔軟的絲絨;能織成華美的錦緞,也能織成素雅的綢絹。; [8 K# E) e$ r- C2 U7 Z- I
說起蠶絲的來歷,我們都知道它是從蠶兒的嘴里吐出來的。蠶,在遠古的時候,原是一種野生的蟲類。我們的祖先發現蠶繭打松以后,可以做成柔軟溫暖的絲棉,抽出的絲能織成美麗柔軟的絹帛〔bó勃,就是綢〕,于是就把蠶拿回家里,經過人工飼養,把原始野生的蠶馴化成家蠶。有些蠶還可以按照它們的發育期,把蠶子放養在山野間一些它們愛吃的樹葉上,隨它們自生自長,等待蠶熟結繭,把繭收回繅絲。這同現代放養柞〔zuò作〕蠶的方法很相象。我國古代僅放養的野蠶,就有五種之多。
: y: d' F3 y  z2 W8 _/ m+ y7 n/ s蠶絲的發明對于后世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人們就編出許多美麗的傳說。我國古代“蠶神獻絲”和“嫘〔lěi壘〕祖養蠶”的傳說,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下面我們就簡單談談這個故事:
, t( e  v5 M& F; f遠古時代,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居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當時,有一個叫黃帝族的部落把另外一個部落九黎族打敗了。為了慶祝勝利,黃帝族的首領黃帝就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慶功會。當人們正在興高采烈、慶祝勝利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位美麗的姑娘,身上粘著一張馬皮飄飄然自天而降。她手里捧著兩束絲,一束顏色黃得象金子,一束顏色白得似銀子,前來獻給黃帝。這位獻絲的姑娘,就是傳說中的“蠶神”。黃帝見了這樣稀罕的東西,大為稱賞,就叫人把它織成絹子??棾傻慕佔佑州p又軟,好象天上的行云,溪中的流水,原有的麻布簡直沒法同它相比。黃帝的元妃嫘祖,就親自養蠶,并把養蠶的方法教給人民。這個神話只是古代人們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主觀上的幻想。其實從發現野蠶到把它馴化飼養,是我國古代廣大勞動群眾長期實踐的結果,自然不是“蠶神”賦與的,也不能算作某一個人的功勞。自從家蠶開始飼養之后,蠶種孳生繁衍,愈來愈多,漸漸遍及我們祖先所居住的這塊富饒的大地。采桑、養蠶、織帛,就成了我國古代勞動婦女一項重要的生產活動。
* C& Y0 j9 ]: w6 ^0 v考古工作者曾經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一些保留著紡織品印痕的陶器,其中有一件陶碗的底部,保留著清楚的紗羅的印跡,這件陶碗現在保存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q; i# i2 J2 L3 y
1926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灰土嶺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曾經發現過一個被刀子割切過的蠶繭。這說明黃河流域地區的確很早就有了蠶。: ~. y0 `9 X0 [# @# P- I
195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浙江吳興錢山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用竹筐盛著的絲絹的殘片、人字紋細絲帶和絲線等實物,經科學方法測定,它們是四千七百多年前遺留下來的文物。另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了刻有蠶紋裝飾的骨器。! B& L7 \5 W& v% M% k+ [6 q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蘇梅堰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黑色陶器上,發現了蠶紋的裝飾。由此可見,我國長江流域也已在很早就開始養蠶了。
* t- f- d/ L9 b5 U

4 i8 Z; n: X! X# t: {/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20:52 | 只看該作者
二、一門古老的工藝$ E+ o* d8 V3 }4 Q* C: d# J
(1)絲綢織花技術的發明
- h+ e: ?( g7 T" X0 e  S1 i到了商朝(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我國的蠶桑生產和絲織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并受到統治者的重視??脊殴ぷ髡咴谏坛F族的墓葬中,常常發現玉蠶和金蠶。商朝銅器的裝飾花紋中,也有蠶的形象。商朝的甲骨文中還有蠶、桑、絲、帛等字。
9 _' \  C$ Q* v8 v) y% l1 h3 n絲織品不僅成為統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而且還成為他們死后的殉葬品??脊殴ぷ髡咴诼尻柕鹊厣坛F族的墓葬中,就曾發現了不少腐爛的絲織遺痕。在河南安陽還發現了商朝一個埋葬馬車的車馬坑。馬車是當時大貴族的殉葬品之一,一般埋在墳墓的前面。這些殉葬的馬車上面,覆蓋著朱紅色的布帛,由于年代久遠,布帛已經腐爛,但它留在土中的殘跡,還看得十分清楚。
7 P! `5 j5 `& L隨著絲綢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生產技術也有了進步,發明了織花技術。這對人類的物質文化,是一個巨大的貢獻??椈ǖ慕z綢也是在河南安陽一個商朝貴族的墓葬中發現的。這塊織著回形幾何花紋的絹子,包在一個銅鉞〔yuè月〕上面。這種銅鉞是死者生前用來作禮器的,死后用織花絹子包起來放入墓內作殉葬品,后來絹子腐爛,就在銅鉞上留下了花絹腐蝕的殘痕。
, k! K! c; c* `  b+ K此外,在故宮博物院,還保存著一把商代遺存下來的玉戈,這把玉戈也殘留著幾種絲織品的殘跡。其中有一處保留著清晰的雷紋綺的殘痕。3 h% f: H: a/ W* R- v8 ^8 W2 m
在奴隸社會,奴隸主過著奢華的生活,而創造絲綢的勞動大眾,卻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勞動人民被當作會說話的工具,可以隨便殺戮或出賣,據周代(約前11世紀—前770年)舀鼎的銘文記載,用一束絲一匹馬,就可以交換五個奴隸,說明奴隸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統治是非常殘酷的。7 {  {" I/ c, \3 f  q0 Q: I

7 {2 O* B. v! h$ [  m$ S4 J. a, N8 p- J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3 #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24:37 | 只看該作者
$ L3 z3 W% F& i% x2 l- l+ K
(2)精細的分工# P) _6 [/ O0 h3 n
商周時期,我國已經有了官府專營的絲織手工業,它和民間的絲織業同時發展著。官府為了便于管理手工業生產,設置了號稱“百工”的各級官吏。在絲綢生產方面,周朝政府設立了“典絲”官,專門負責絲織品的質量檢驗以及原料儲存和發放等事務。另外還設立了“筐人”和“幌〔huāng荒〕人”,負責煮練絲帛;設立了“染人”,負責絲帛及其他紡織品的染色;設立了“畫”和“繢”〔huì繪,就是畫花紋〕,負責絲帛和其他紡織品的畫花繡花等裝飾加工;設立了“典婦功”,管理紡織生產。因為當時從事紡織生產的,主要是婦女,所以把紡織勞動稱為“婦功”。, H1 M: R$ X- ?& m
那時候,王室四時八節①的禮服和各種儀仗旌〔jīng京〕旗,帷幕巾布等等的織造,也都有專官管理。這些東西大都用絲綢來制作,足見周朝官府工場的絲綢生產,規模是相當可觀的。絲綢生產的專業分工,也是很細致的。$ X9 o( O* l+ r, a. \
當時,除了官府專營的絲織業之外,民營的絲織業也十分發達。政府設有“載師”官,負責管理民間的絲織業生產。我國西周到春秋時期(前770—前476年)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不少詩篇描繪了婦女們養蠶織帛的勞動情景。比如《豳〔bīn賓〕風·七月》的第二、三兩章,就有好幾段是敘述養蠶織帛的景況的:5 H! {; p/ V# |0 I
春日載陽,
) t- s, j: `: ]! i: V0 [! S; l有鳴倉庚。5 y; o4 R5 s+ p2 m/ z3 W
女執懿〔yì益〕筐,+ O* O" r7 _+ f. v
遵彼微行,
8 u, E2 ?" F+ C# f9 e# w4 s! V' g爰求柔桑。
$ C% P/ I& Y% D/ \8 ?. g2 O5 Q蠶月條桑,% f, J" ~3 t. S/ Y  @
取彼斧斨〔qiāng腔〕,# L# Q( m/ ]4 a0 H
以伐遠揚,
- a3 j, s6 X! k/ n1 \猗彼女桑。, S4 i' M3 f+ v' E' I. _4 F" a
七月鳴鵙〔jué決〕,
" V0 |3 f/ N, l2 n八月載績。
# G6 C5 [: X0 i/ p0 f載玄載黃," C- w( ?. z/ B% l% F3 V
我朱孔陽,
+ T" F0 S9 k; ?1 C為公子裳。
0 a# B7 B% y/ c9 I! C  S〔譯文〕春天里好太陽,; ]# J6 s' }$ y. N4 [5 o& I
黃鶯兒叫得忙。) ~5 s% |/ ?. h9 y* n
姑娘們拿起高筐筐,* z" h3 T% j2 V2 y( f1 b# y
走在小路上,
' v: c. ]5 I  T& ?( O去采鮮嫩的桑葉。
- a: g+ B2 ^( `! ?% V# S三月里修桑條,) J  u6 l# M/ c
拿起砍柴刀,, {8 [. o8 |- V, U2 S7 g
太長的枝兒都砍掉,5 G9 t' d1 P  Y( W  ?
拉著嫩枝兒綁綁牢。
. b6 k0 x% v9 `3 \; @, ^七月里伯勞鳥叫得歡,
! L: X& }+ M2 X$ t八月里績布更要忙。
2 [/ N  ^, a' h! J染出絲來有黑也有黃,
' E. n3 `2 y8 B2 b7 E9 ]& i朱紅色兒更漂亮,9 ]! }/ z4 A/ p2 J) |0 D, |( ?
得給那闊少做衣裳。
8 g4 X# O, B3 ]: p' u; B* M' ?/ ]
/ M& a# `% ~$ s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4 #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27:08 | 只看該作者
6 t3 `) v9 Z. e* e4 M8 Z# W
(3)“織錦”的出現' x' N* n; x; I, K3 i+ e
“織錦”是一種多彩織花的高級絲織品,這種華貴的絲織品在西周已經出現了?!对娊洝防?,就有不少地方提到“錦”的名稱,例如:1 k+ Y+ X4 U, ~2 V" V
萋兮斐兮,
  b/ |9 o5 n  ?/ k4 }- j8 h成是貝錦。& X) H% H8 K8 j$ S  s
角枕粲兮,
7 D, a5 U3 T) I/ z7 w6 v錦衾爛兮。
5 s  y0 e- e7 y錦衣狐裘。# q$ w" j, [( X  t/ C
衣錦褧〔jiǒng冏,麻衣〕衣,
5 x" a  h6 X7 z& x3 O裳錦褧裳。
* E% L6 g, x2 Q' K: y3 X彩綢亮啊花線明啊,8 |0 f, F5 g* f' a3 a4 ^% f
織成貝紋錦。7 q& Q2 u" z" q+ W/ v" N
《小雅·巷伯》
0 f* f4 z( b/ P0 k: G; {( c漂亮的牛角枕啊,% e" J2 m7 {, X- A, x* w( ^
閃光的花錦被。
! s5 ~* m" I8 ^: p《唐風·葛生》+ P$ x4 s" i, ?+ V/ m, I
錦衣狐皮袍子。
9 E5 q- ]7 r- W! C3 o6 L& t  Z《秦風·終南》
, z: Y, {5 l9 K' K* ?錦衣外面罩麻衣,- ?: l( O( C+ L6 |3 W
錦裳外面罩麻裳。+ y6 j6 ?. n" a# m5 x  W
《鄭風·豐》5 `, ^/ X( A# p5 u
《詩經》里有“錦”字的詩句還很多,我們不能一一引述,僅從上面所引的一些詩句里,就可知道錦的用途已經很廣泛,人們用它來做上衣、下裳和被面等。
- f0 l9 q, }# ?"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陜西省寶雞茹家莊發掘了兩座西周奴隸主貴族的墓葬,出土了的文物中有一些玉蠶和絲織品的印痕。絲織品的印痕有些附在銅器上,有的附在尸骨下面淤積的泥土中。這些絲織品有的是三、四層堆疊著,可見在埋進去的時候,數量是相當多的。編者曾對這些絲織品的標本進行分析,認定品種有絹,經錦,和用“辮子股”針法繡成圖案的刺繡,繡針針腳整齊,技術很純熟,朱紅色的地子和石黃色的繡線,色彩至今仍鮮麗如新。經錦是用兩組以上的不同色的經絲,直接在織機上織出花紋,以一色作地紋,另一色作花紋。經錦的出現,標志著我國絲綢織花技術的重大發展。這種經錦在遼寧省朝陽縣西周墓和山東省臨緇東周墓出土的絲織品中,也曾經發現過。
0 B, N9 V, ~5 ?. K, Y( `
9 H/ Y% D$ p- E  O2 M6 p2 b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28:48 | 只看該作者
0 W8 m9 J( M8 ?8 d& F3 I
(4)絲織生產遍九州2 t. z/ H& o' b+ c+ f* Z8 N
春秋、戰國(前475—前221年)時代,人們開始使用鐵制工具進行生產,社會生產力大為提高,絲織品的生產也更加普遍。據史書記載,當時九州中的大部分州,如兗、青、徐、揚、荊、豫等州,都能夠生產絲織品了。其中,兗州蠶桑很盛,出產“織文”——一種織著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青州出產檿〔yǎn演〕絲(野蠶絲)。徐州產玄纖、縞〔gǎo稿〕,玄纖是黑色的細綢子,縞是一種未經染色的薄綢?!稇饑摺防镉羞@樣一句話:“強弩(有臂的弓)之末,力不能入魯(今山東)縞”。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強弩雖然能夠射穿堅硬的鎧甲,但是到了力將盡的時候,就連很薄的魯縞也射不透了。揚州出產織貝,織貝大概就是貝錦一類的東西,花紋和花貝殼上的條紋很相似,所以稱為“織貝”或“貝錦”。荊州出產玄、纁〔xūn勛〕、璣組,玄是黑色,纁是用茜〔qiàn欠〕草多次浸染而成的紅色;璣組就是穿珠子用的絲帶。豫州出產纖、纊〔kuàng礦〕,纖是細綢子,纊是絲綿。
' r+ P9 R- L, k2 c3 o9 h絲織品生產日益擴大,它的用途也越來越多。諸侯朝見天子以及諸侯間互相拜訪、集會結盟等重大政治活動,必須用絲綢和美玉等物作為禮品。比如,當時作為禮品的六種美玉當中,璧玉必須配上帛,琮玉必須配上錦?!稇饑摺酚涊d說:楚莊王有愛馬,用錦給它做衣服。; `0 i5 P' v( K! Z- l; G
諸侯們死后,絲織品是很重要的殉葬物,甚至棺材的內壁都要用絲綢裝裱。在長沙戰國時代楚墓中發現的殉葬品中,就有織花絲帶(皮包上的帶子),彩畫加繡的絲綿被,兩色提花的織錦,各色花綺、絹、紗羅、刺繡等絲織品。棺木四面內壁上裱糊著繡有精美的龍鳳花紋的絲綢。棺木上面覆蓋著帛畫。1958年在長沙左家塘第44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絲綢,品種更為突出,光說經錦就有六種不同的花色,花紋多數是幾何紋,其中有一件褐地色小方格花紋的錦,經絲密度達每厘米140根,緯絲密度每厘米60根,每個小方格寬不過0.2厘米,小方格中心還嵌織著凸出的中心花。那是專門用一組特殊的“掛經”織成的,這組“掛經”只是在織中心花時同緯絲交織,在其余的地方它是浮掛在織錦的背面的,所以稱為“特殊掛經”。這種“掛經”同緯絲交織的次數比普通的經絲少得多,它所承受的張力比普1 n- p2 @! v# q% r
通的經絲也就少得多,如果不把“掛經”和普通經絲分別卷在兩個送經速度不同的經軸上,織物表面就不能保持平整。由此可見,我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使用多經軸的織機了。此外還有一件在深棕色地上織對龍對鳳,并且加朱紅地幾何紋條子的經錦。這件經錦的花紋采用了自然形的形象,這在織造技術上也是重大的發展(因為過去只織制形象規則的幾何紋),而且朱紅色的彩條是專門采用牽“彩條經線”的辦法織出來的,這就為后來漢代的“多色彩條經錦”技術,奠定了基礎。& P% Y: |, K7 o
1982年1月,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北江陵城西北21公里處發掘了一座公元前三世紀左右的戰國楚墓馬山一號墓,這座墓是一棺一槨的小型土坑墓,但棺內放滿了絲織品,有六條寬46、長179—190厘米的錦繡絲衾(被子),和尸體上包裹的十余件用各種絲織品制作的衣著,品種有絹、紗、羅、錦、繡、絳等。錦的花紋多是自然形的風格,其中有一件是由龍、鳳、神獸及舞蹈人等七種題材組成的。刺繡的針法仍為辮子股繡法,但針工規整。有一件繡羅單衣,用紅、黑、金黃等色絲線繡出兩面對稱的龍、鳳、虎紋?;⑸碛眉t黑兩色繡出交錯的斑條,正反兩面花紋都非常清晰,龍鳳和虎的形象威武雄壯,有蟠躍奔騰的氣勢。
; r; q. `, a; l; D*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絲織品,已經開始向國外交流,因此在國外也有所發現,例如在蘇聯南西伯利亞的巴澤雷克古代游牧民族的貴族墓葬中,也發現了來自我國春秋時期的絲綢鞍褥面,上面繡著精美的鳳鳥穿花紋樣。
/ ~* G1 N+ i3 X9 P此外,絲綢還是一種很重要的商品。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資力十分雄厚的大商人中,有不少是做絲綢買賣的。例如戰國時候的大商人白圭〔guī規〕,就是靠做絲綢、糧食等生意發家致富的。* l8 C0 C* T  h) o5 B
在絲綢貿易的刺激下,生產技術先進、土地肥沃的齊、魯地區,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我國絲綢生產的中心地區。這一帶桑麻遍地,婦女們不僅會刺繡美麗的花紋,還能夠織出很精致的絲綢。因此,人們譽稱齊國“冠帶衣履天下”?!褒R紈魯縞”是當時極負盛名的絲綢品種。+ g0 d9 s( z  Y- A4 M9 d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6#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35:50 | 只看該作者

, U8 ~) ^) P. i5 G% M! a(5)絲綢品種花樣繁多8 a. D2 V& ]2 @7 ~( z
隨著絲綢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春秋戰國時期的絲綢品種也進一步多樣化了。當時一些文獻材料上提到的絲織品的名稱就有帛、縵、綈、素、縞、紈、紗、縠、縐、纂、組、綺、繡、羅等十余種。這里還沒有把前面已經說過的高級傳統品種貝錦、織貝、織文……計算在內??梢娢覈糯z織品種是多么豐富多彩。- y5 E) y1 W' ?* I4 `
帛、縵、綈都是沒有花紋的普通絲織品,綈的質地較厚??c、紈、紗、羅、都是細薄的絲織品。其中紗、羅的組織比一般的絲綢復雜,它的經絲是互相纏繞糾織的,表面有透明的紗眼。明清時期紗眼布滿織物表明的叫做紗,紗眼每隔一段距離成行分布的,叫做羅。我國古代所謂的紗,指方孔紗而言,它的經絲并不纏繞,但間隔疏朗、留出孔眼,就是現代織物學上所講的假紗羅組織,在我國古代則稱作方目紗或方孔紗。綺是斜紋起花平紋織地的絲織品。綾是以斜紋組織變化起花的絲織品??e是表面起皺點的絲織品,因為表面的皺紋象粟粒狀,所以叫做縠,其實就是縐??U是利用兩種撚〔hián年〕度不同的強撚絲交織而成,因它們發生不同的抽縮而起皺紋。機織紗、羅、縠、縐的出現,是我國絲織技術的巨大進步。纂、組是絲帶子一類的織物。長沙出土戰國時的絲帶子,有的雖然只一厘米左右寬,但上面還織著精美的彩色幾何花紋,也可說明那時絲織技術的進步。
1 y1 D- `, r6 H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7#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37:17 | 只看該作者
. D1 a* P" n: d2 s# J& i
三、“絲綢之路”
8 Q7 a8 ~: S4 W* p7 P漢朝除了普遍發展的民間絲綢手工業外,官府也擁有規模巨大的絲織手工業,例如設在長安的“東織室”和“西織室”,設在陳留郡襄邑(今河南雅縣)和齊郡臨淄(今山東臨淄)的“三服官”,都擁有織工各數千人,專門織制各種王室專用的精美絲綢。高級的品種除“織錦”以外,還有“冰紈”、“方孔紗”、“霧縠”……等等。東漢(25—220年)時,四川的“蜀錦”馳名全國。西漢(前206—8年)以來,絲綢除供上層社會大量消費外,還有一部分通過西域①運到波斯、羅馬等地。
9 e3 ~- e, J6 i公元前138年,漢朝杰出的外交家張騫〔piān千〕曾經出使西域。這以后,從內地去西域的陸路就更加暢通了。當時通往西域的大路有南北兩條:南面的一條出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經鄯善(即古樓蘭,在今新疆若羌)、于闐(今新疆和田)、莎車(今新疆莎車),再向北到達疏勒(今新疆喀什)。由疏勒向西,就可以到大宛(今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費爾干納盆地)。北面的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今新疆吐魯番)、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到達大宛。南北兩路在大宛會合,然后經布哈拉可到安息(即波斯,今伊朗)。從安息再往西可通往條支(今伊拉克)、大秦(即羅馬帝國)。* `. `4 q1 z3 ]! K  F" u
當時,漢朝的絲綢多由南路運往西域,再由西域經波斯運到歐洲。十九世紀德國地理學家李?;舴野堰@條道路稱為“絲綢之路”。以后“絲綢之路”的名稱,就為全世界學術界所公認。' n$ |, n  J; \: Y
輕軟光亮、華麗無比的中國絲綢,受到歐洲人的熱烈贊美和歡迎,被當作至寶。他們把中國絲綢稱為“大也勃兒”(意思是和真的一樣),把中國稱做“絲國”,對中國充滿了美好的憧〔chōng充〕憬。
. R% E7 C2 w0 \5 ^3 Q( D據西方的史書記載,羅馬的愷撒大帝(前100—前44年)有一次穿著中國綢袍去看戲,大臣們認為那是破天荒的豪華。此后,男人們穿綢的就慢慢多起來了。' B: F. y/ a( h$ r& Q* N" n( J
隨著絲綢的西傳,中國的養蠶育絲和織綢技術,也慢慢地傳到西方,而西方的一些科學文化知識,也慢慢流傳到中國來,在公元十二世紀中西陸路交通衰退以前,絲綢之路一直是中西文比科學技術交流、經濟往來的友好之路。. I1 C' _. a/ B) X+ |

6 y" k- u% |. \/ F# ?( M1 ~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8#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40:03 | 只看該作者
2 p& D& k7 n. y1 i0 Q3 [
四、考古工作中發現的漢代絲綢
4 v# l% P* H# ]4 B. ]& \漢代的絲綢實物,在國內外的考古工作中多有發現,分布的地區也很廣。國內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內蒙古自治區、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國外如蒙古人民共和國諾因烏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古樂浪遺址、蘇聯南西伯利亞葉尼塞河左岸奧格納哈特地區,以及黑海北岸克里米亞半島的克赤地區,敘利亞沙漠中的帕米拉、幼發拉底河上游的杜拉、歐羅巴斯……等地,都有出土。6 _+ d) ?" i1 k: @
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葬里,曾發掘出大批西漢初期的絲織品,計衣著、鞋襪、手套等服飾四十余件,雜用織物二十種,還有整幅和不整幅的絲織物五十余件。絲織品種有:7 ~* J( u! W6 P7 t
(一)絹:經絲密度粗的每厘米55根,中等的每厘米75根,細的每厘米達120根。緯絲密度一般比經絲略松一些。細的絹一般作綿袍、幾巾、枕巾、夾袱等的邊緣,或作手套、香囊等用。& {: e9 V5 d6 z9 x
(二)方孔紗:這是一種質地輕薄、有方形紗孔的絲織品。其中有一件素紗褝衣,衣長128厘米,袖通長190厘米,重僅49克,還不到一市兩。還有一塊幅寬49厘米,長450厘米的紗料,重僅2.8克。漢代有一種“蟬翼紗”,同它很相近。這種薄紗在織制過程中從繅絲、牽經、絡緯、穿綜、插筘①到投梭織緯,都需精工細作,工藝技巧很高。這種紗料,有的還經過印花,也有的是印花后再用毛筆填彩的。
2 P/ u% Z& `, d(三)花綺:這是在平紋地子上織出斜紋暗花的絲織品。其中有一些是織出帶耳的菱形花紋的,這種花形同漢代的漆耳杯外形相似,故稱為“懷紋綺”。這種綺質地細薄透明,仿佛是現代的玻璃紗。還有一些是在菱形幾何骨架內填雙鳥紋和四面對稱形花紋的綺,質地稍厚,表面都繡有五彩云紋,用作香囊、竽律(樂器)袋、衾〔qīn親,被單〕等。9 P3 E( t, A8 f- H. G
(四)菱紋羅:這是利用特殊的絞紗裝置織成的高級絲織品,特點是花紋和地紋都露有絞紗紗孔,花地透明。這類品種在我國山西陽高,甘肅磨嘴子,西北沿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古樂浪遺址,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諾因烏拉等地都有出土,說明當時使用是很普遍的。
7 L* T3 f0 q9 V- M(五)起絨錦:這是一種多重經絲提花的絲織品,花紋由絨圈組成,有浮雕狀的立體效果。如果把組成花紋的絨圈剪斷,讓絨圈的絲頭散開,就相當于提花絲絨。因此,它就是提花絲絨的前身。9 g, q. k: f2 X! [, p
起絨錦在蒙古人民共和國諾因烏拉漢匈奴墓和我國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墓,以及湖北江陵漢墓中都曾發現。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起絨錦,有四種不同的花型,有的絨圈大小相等,有的絨圈大小相配,使花紋多一個起伏變化。這些起絨錦,主要用作衣服和衾的鑲〔xiāng鄉〕邊,或者用來作香囊。8 g% L9 A0 K6 g/ H, Z* \6 q! A4 D
(六)經錦:這是西周、戰國以來的傳統品種,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經錦,同左家塘戰國楚墓出土的經錦一脈相承,花紋題材除幾何紋外,還有自然形象的獸紋和植物紋等。它是東漢豐富多采的經錦的光導。
# C$ ]. ]- [! b2 M9 P. [0 U(七)絳〔tāo滔〕:是一種狹幅織有八分體書文字①的絲帶子,用來作手套和邊錦。在絲織品上織八分體書文字的風尚,到東漢盛行一時,許多經錦,都織有表示吉祥的銘文。
; c* Z2 H4 w1 o6 a(八)組帶:即織花絲帶,用來捆扎東西。0 _9 f; c4 N% X0 ~: k* ]! u
(九)其他的花紋裝飾:包括1.毛筆彩繪;2.以墨線印花,然后填繪色彩;3.以金、銀粉印花;4.用辮子股繡法繡成五彩云紋;5.在方孔紗上納繡圖案花紋等各類品種。色彩有朱紅、絳、紫、墨綠、黃綠、深淺褐、深淺棕、中黃、深藍、寶藍、淺藍、銀灰、黑、白、金色、銀色等等,反映出我國在西漢初期絲織、印染、刺繡技藝的高度成就。
1 n9 X2 B" D$ l  }* ?7 R  T% |: t/ x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是西漢初轪〔dài代〕侯利倉夫人的墓葬。轪侯利倉的封祿不過七百戶,而隨葬的物品如此精美,數量如此眾多,證明封建統治階級的生活無比奢侈,他們對勞動人民的掠奪剝削是無比殘酷的。另一方面,這批寶貴的文物資料,卻閃耀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光輝!
4 J+ }& u0 h0 j! }; j% k+ }我國新疆是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經之途,在古代“絲路”通過的地方,發現的絲織遺物特別多。從這些絲織品的不同織法以及它們的花紋風格上,可以清楚地判斷出它們所屬的朝代。漢代(主要是東漢)的重要絲織品種“經錦”,圖案的變化極為豐富,其中最生動的,是那些以動物、云氣等花紋為主題的圖案。在這種類型的織錦中,各種動物的形象都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在作為主題花的動物紋樣周圍,穿插著流動自如的云氣和山脈紋樣,使整個構圖顯得更加豐滿和嚴謹。在花紋的空隙里,還織著各種漢字的銘文,例如“萬世如意”、“延年益壽宜子孫”、“子孫無亟”、“昌樂”、“長樂明光”等等。
* p  p7 F/ `" H# z- H+ V2 G- R0 K東漢織錦的花紋,一般都是利用多種彩色的經絲織成的。經絲一般有三四組,每組經絲的色彩都不相同,其中有一組還采用分條換色的辦法排成彩色條紋,以增加色彩的變化。遇到有花的地方,彩色的經絲就浮織在表面上,組成花紋。遇到沒有花的地方,那些經絲就織在反面,使正面顯露出地紋來。. I8 k& I9 W$ l8 l# I. D
這種織法,現在叫做“經絲牽彩條的重經織物”。使用經絲牽彩條的方法,能使紡織品不致過厚,而色彩可以增多,是一種符合經濟、實用、美觀原則的工藝設計。這種工藝設計從現代生產技術的角度來衡量,仍然具有科學的價值。
. e3 E. k8 J3 ~% A# R) I通過對漢代的提花紗羅、提花起絨錦和提花經錦等品種的分析,我們可以斷定,我國至晚在西漢初期,就已經有了性能良好的提花機。這一事實,從文獻中也可以得到證明。例如,在古書《西京雜記》里記載著這樣一件事:西漢的大官僚霍光的妻子,有一次把二十五匹散花綾送給一個叫淳〔chún純〕于衍的人。綾子出于巨鹿郡陳寶光家,織機有120個牽引線的鑷〔niè聶〕。這種綾機可能就是一種用鑷作為提花裝置的提花織機了。
2 q4 `  J; p5 e/ {/ f& a
2 p" L! h" ?( X6 C: D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9#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52:04 | 只看該作者

% x6 t8 `+ ~7 a  B6 q五、無比精美的唐代絲綢9 e( Z7 d9 x( ^7 p$ i) Z: m) J
(1)門類齊全的“作”
7 }# Z0 h' P* U+ e: H6 z9 a
唐代(618—907年),是我國絲織手工業發展史上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在這個時期,絲綢生產各個部門的分工更加精細,花式品種更加繁富,絲綢產區更加擴大,織造技術也大為提高。% s) J6 O# a" y0 B& [% |! v' \6 t
唐朝的絲織業也和過去歷朝一樣,主要分為民營和官營兩部分。這里,我們只談談官營的絲織業。唐朝官府經營的絲織生產,由織染署負責管理??椚臼鹣旅嬗衷O立了二十五個“作”,各有專門的分工。這二十五個“作”是織絍(織綢叫絍)之作十個:布、絹、?〔shī師,粗綢〕、紗、綾、羅、錦、綺、■、褐(粗布)。組綬(織有花紋的絲帶)之作五個:組、綬、絳、繩、纓(帽子上的裝飾物)。?〔chóu綢,比較厚實的絲綢〕線之作四個:?、線、弦〔xián玄,用作琴弦〕、網。練染之作六個:青、絳、黃、白、皂、紫。
% b( k# ^* N3 I& Z  g7 R8 H從這許多“作”的名稱,就可想見它們組織的龐大,分工的精專了。以上是直屬中央的機構,在各地還有屬于地方領導的織錦坊,等等。
! F8 M$ i- H! |) J( E+ _( A(2)名目繁多、花式新穎的貢賦絲綢
5 V+ @" c0 S5 |9 z! l* j唐朝初年,把全國分為十個道,各道每年要向朝廷交納一定數量的貢賦,絲織品是貢賦中很重要的一項。當時各道作為貢賦向朝廷交納的絲織品,名目繁多,花式新穎,例如,河南道仙、滑二州的方紋綾,豫州的雞鶒〔chǐ尺〕綾、雙絲綾,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文綾;河北道恒州的孔雀羅、春羅,定州的兩窠?綾;山南道荊州的交梭縠子,閬〔làng浪〕州的重蓮綾;江南道潤州的方棊〔qí棋〕、水波綾,越州的吳綾;劍南道益、蜀二州的單絲羅,益州的高杼〔zhù柱〕衫段(緞),綿州的雙?〔xún旬,一種用股線織成的絲織物〕,遂州的樗〔chū初〕蒲棱等等,都是花色綺麗的高級絲織品。2 X. V3 W' Q; Y4 M& x# M
從以上的敘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唐初絲織品的主要產區還是在北方。
7 J0 ]2 L: F/ Q& l  o+ n) B安史之亂以后,北方遭到戰火的摧殘,而江南地區沒有直接受到戰禍,破壞較少。這樣,江南地區的絲織業迅速地發展起來。江南道越州的“繚綾”、宣州的“紅線毯”都是名重一時的高級絲織品。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他所寫的《繚綾》一首詩中,描寫那皎潔精美的繚綾“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即花紋)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痹诹硪皇酌小都t線毯》的詩中,詩人用“彩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的詩句,來形容紅線毯的松厚柔軟。0 y# |, \; b1 M$ y" h# Z3 ~
(3)精美的絲綢圖案
5 c4 D6 U6 \, E8 \. \: d5 L" \0 B前面在介紹唐朝各州貢賦的絲綢品種時,已經提到了許多新異的圖案名目。但是,那些圖案名目,只是當時流行的花式。此外還有不少特別精美的花式,是上層人物才能享受的精品。下面舉幾個例子:2 Y6 P+ I, n5 r
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時,有個叫竇師倫的,在四川益州大行臺任上,曾創制了不少絲綢花式,其中有對雉〔zhì至,野雞〕、斗羊、翔鳳、游麟等花樣,一直流行了幾百年。因竇師倫受封為“陵陽公”,人們就把那些花樣稱為“陵陽公樣”。我們從新疆等地出土的唐代絲織品中,經??梢钥匆姵蓪Τ呻p的動物花紋,形象很豐滿。- ~' b, a7 P! N2 \
唐朝文學家陸龜蒙在他所寫《紀錦裙》一文中,敘述了他所見到的一條錦裙,錦裙上面織著二十只勢如飛起的鶴,每只都是折著一條腿,口中銜著花枝。鶴的后面,還有一只聳肩舒毛的鸚鵡。鶴和鸚鵡的大小不一,中間間隔著五光十色的花卉〔huì匯〕。這類花紋在現在發現的唐代銅鏡和漆器等工藝品上面,也常??吹?。
5 S  g/ Z7 O: ]3 q" d5 T8 _7 M9 ^  I唐朝韋端符寫的《衛公故物記》中,提到一件紫色花綾襖子,襖上織著樹林,樹下有狻猊〔suān—ní酸尼,獅子〕、?〔chū出,虎一類的動物〕、駱駝等動物在奔馳,還有獵人在騎馬射獵。我國各地出土的唐代絲綢和日本正倉院保存的唐代絲綢中,有一種“狩獵文錦”的花紋就織有這些形象。那騎射的人物,飛奔的走獸,飛翔的鳥,以及樹木花草,都容納在圓形的團花之中。在團花外面,還點綴著串珠形的圖案,層次分明,組織緊湊。這一類構圖通稱為“聯珠團窠紋”,是唐代流行的一種裝飾形式。$ x9 ]/ y& L- z5 b' Y8 K- a& L
唐代宗(763—779年在位)時,有一些絲綢品種被禁止織造,其中提到一種“獨窠文綾四尺幅”的花樣,照詞意解釋,這是一種直徑長達四尺的大團花。一個大團花就能布滿絲綢的整幅寬面,所以叫做“獨窠文綾四尺幅”。日本正倉院保存的一幅唐代獅子舞錦,一只獅子在寶相花枝藤中漫舞,在每朵寶相花上面,都站立著載歌載舞的人物,有的打著長鼓,有的彈著琶琶,有的吹著笙笛?;y的單位足足有三四尺長,整幅畫面充滿著一片歡騰熱鬧的景象,氣魄真是宏偉極了!
) S( {6 n' w. E( E(4)精工細作的織造技術1 ]* o7 k7 i( O* Q+ A
唐朝的絲織品種很多,單以織錦來說,現在保存在日本正倉院的實物中,就有用染花經絲織成的“廣東錦”;用很多小梭子根據花紋顏色的邊界,分塊盤織而成的“綴〔zhuì墜〕錦”;利用由深到淺的暈色牽成的彩條經絲,織成暈色花紋的“大繝〔xián閑〕錦”;利用彩色緯絲顯花,并分段變換緯絲彩色的“緯錦”;利用經絲顯露花紋的“經錦”,等等。這些絲織品種的實物,在我國西北古絲路經過的地方也都發現過。, y' I. }1 u& b$ p$ f4 N. u$ k, D
其中廣東錦就是現在流行的“印經織物”的前身。綴錦就是中國所說的“緙〔kè克〕絲”日本稱它為綴錦。用經絲牽成暈色彩條的辦法,在現在的紡織生產中也經常運用。經絲顯花的經錦,是漢以來的傳統方法。用緯絲顯花,分段換色,要不斷換梭投緯,織制時比較費事,但緯絲可以比經絲織得更密致。用緯絲顯花,花紋就可以織得更加精細,色彩的變換也可以更加自由。因此,緯絲顯花和分段變色的方法,在現代的絲織生產中仍然是主要的技藝。
: @! [1 P! D' q0 T/ D8 r, }+ W' q根據目前考古發掘的實物資料證明,我國在唐朝初年,就已經生產緯錦這種品種了,故宮博物院保存著一件從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331號墓出土的瑞花幾何紋緯錦,這件錦是和高昌義和六年(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的文書同時出土的,說明它最晚生產于公元619年。這件緯錦的花紋,也是初唐時期中原流行的典型式樣,它是用一組藍色的緯絲織出斜紋組織的地紋(三枚右向斜紋),另外用兩組緯絲織出花紋??椈y的兩組緯絲中,有一組是白色的,專門用來織花紋的邊緣部分;還有一組是分段換梭變色的,用來織花心部分,在標本上看到換梭的顏色有大紅、湖綠二色。這件文物標本還保留著17.3厘米長的幅邊,從幅邊能清楚地看到緯絲回梭形成的圈扣,以及幅邊的組織規律。
) m: C) Y+ W/ T7 ]5 a9 \斜紋組織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早已發明的織法,江蘇吳縣草鞋山屬于新石器晚期青蓮崗文化的遺址曾出土斜紋組織的葛布。西安半坡新石器遺址出土的陶器底部、發現過斜紋織物的印痕?!兑住は缔o》有“參伍以變、錯綜其數”的句子,就是用斜紋織法的紡織述語來解析卦象的。因為織機上用三片綜或五片綜交錯提沉,都能織出斜紋變化的花紋。從商、周到西漢,用斜紋起花的紋綺更是屢見不鮮。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曾出土斜紋組織的“千金絳”。都證明斜紋織法是我國傳統的技藝。但有些人以為中國古代沒有斜紋織法。以為中國斜紋織法的緯錦是公元七世紀末才從西方傳來的?,F在都已為我們考古發現的實物科學地證明它們是一種錯誤的判斷。! M  b# S2 o5 w2 I) Y
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絲織品中,還有一件由兩組不同色的經線和兩組不同色的緯線互相交織成正反兩面花紋相同的雙面錦,正反兩面的區別僅僅是花紋的顏色和地紋的顏色互相轉換,即正面花紋的顏色,在反面恰恰就是地紋的顏色;而正面地紋的顏色,在反面恰恰就是花紋的顏色。這種雙面錦的織法,就是現代“雙層平紋變化組織”的織法,它的優點是正反兩面都能使用,組織牢固,使用性能高。9 O# u& |' N( S. g- B0 @; _
唐代的印花絲綢,花色也很多,印花加工的方法,除臘染、夾板印花、木板壓印等方法外,還有用鏤花紙版刮色漿印花及畫花等多種方法。
/ I" y4 Q, ~/ ^4 p* T& t8 ~唐代的薄紗,也織得很好。當時的貴族婦女,肩上都披著一條“披帛”,大都是用薄紗作成的。另外還有一種用印花薄紗縫制的衣裙,也是當時貴族婦女們很喜愛的服飾。  H9 B  ?2 Z! _" }3 I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10#
 樓主| 發表于 2017-2-11 19:55:55 | 只看該作者

- k3 R& E: |/ R) z六、宋代的織錦和緙絲; |" v1 P* F$ O) F# \5 t6 [
到了宋代(960—1279年),民間的蠶絲生產和織帛生產開始有了分工。農村婦女養蠶繅絲,卻不一定自己織綢了,而是把蠶絲出賣給專門的“織帛之家”(即機戶)去織綢。養蠶和織帛的分工,大大推進了絲綢紡織業的發展。- e! k8 v! O, B  z4 Z' `
宋朝歐陽修在一首送客詩中寫道:“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鳴機”,可見民間絲綢紡織業已在城市興起。
# V* k/ ^. C* _  P1 F) `: ~宋朝民間機戶和機坊生產的絲綢,數量非常大,政府每年都要向民間征購巨額絲綢,如紹興元年(1131年),就在浙江、湖北征收?三十九萬匹,川、廣、湖南、兩浙征絹二百七十三萬匹。
  i' ?/ [# Z  S  @(1)具有寫生風格的織錦
% G" n* Q, q+ E- {% i& o# T織錦是宋代絲織生產中一項主要的品種,它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生風格,圖案形式顯得更加生動活潑,圖案的題材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對后來的絲綢裝飾藝術風格,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D; p; L! F& _( C9 N3 G
成都是當時織錦的重要產地之一,北宋(960—1127年)時,成都轉運司在那里設立錦院,專門生產上貢的“八答暈錦”、皇帝賞賜臣僚的“官誥錦”、“臣僚襖子錦”,以及為廣西各少數民族喜愛的“廣西錦”。
8 `; c# s/ b1 c8 {( U, i1 n, V" Q“八答暈錦”用多邊幾何形作圖案的骨架,在骨架中的主要部位填入寫生風格的花紋,在其他次要部位輔以各式細巧的幾何形小花。它是由幾何圖案和自然形圖案結合在一起組成的景色花紋,適合室內鋪陳和裝裱錦匣、字畫裱首等用。這種圖案形式一直到清代(1644—1911年)仍然很流行。5 Q# {7 I  k/ M0 m) U" o" p
“臣僚襖子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節和十月初一賞賜百官用的。其中有一種“燈籠”圖案,據說是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時文彥博為了討好仁宗的張貴妃而叫人設計的。燈籠圖案象征“元宵燈節,君民同樂”,所以又稱“天下樂錦”,這當然是欺騙群眾的一種手段。當時還有用南方翠色的羽毛捻成線,織出獅子紋樣的織錦,稱為“翠毛獅子錦”,也是皇帝賞賜大臣的貴重禮品。5 ]; L' n& C$ e: }) M* F) e1 J: {
到南宋(1127—1279年),成都織錦的花色更為繁復美觀。當時茶馬司錦院生產的細色錦,有青絲瑞草云鶴錦、青綠如意牡丹錦、真紅穿花鳳錦、真紅宜男百花錦、四色湖州百花孔雀錦等二十多種名目。這些花式對明(1368—1644年)清時代的織錦藝術影響很大。南宋茶馬司錦院還制作各式錦被,后來,成都的絲織被面也就成為全國著名的傳統品種了。
2 S& P* g  w/ p3 O- y) \; ~+ |(2)緙絲9 s0 v* m, n" B0 u
緙絲,又名克絲、尅絲和刻絲,我國唐代已有這種品種,宋代成為我國著名的絲織藝術品。緙絲是用許多特制的小梭子,穿引各色絲線,根據畫稿花紋色彩的輪廓邊界,一小塊一小塊盤織出來的。日本人把它叫作“綴錦”。運用這種織法,能織出無比精細的花紋來。但是很費工夫,大件的作品,往往要幾年才能織成。遼時,北方地區就用來製作女衣和被面。但緙絲這一名稱,卻是宋朝才開始有的。北宋時,定州成為緙絲的主要產地,產品多供畫院裝裱名人書畫。如今,我們在故宮博物院還可以看到北宋的緙絲織物“紫天鹿”、“紫湯荷花”、“紫鸞鵲譜”,等等。. e, m) m& T7 J1 |, K# q
南宋時,緙絲的產地擴大,江南的鎮江、松江、蘇州等地都產緙絲。著名的藝人如朱克柔、沈子蕃、吳煦〔xù序〕等,專門仿織趙昌、黃荃、崔白等名畫家的書畫,織得和原作一樣。故宮博物院里至今還保存著他們的一部分作品。
4 J# J( [( B6 Y( U4 @# x! R緙絲技藝在明清時期更趨精湛,作品除欣賞性的書畫外,還有龍袍、臺毯、坐墊、香荷包、宮扇等物。
# l0 t9 m$ Q6 M7 f+ w5 \8 \: {) }6 j! {% e4 v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0 08: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