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重構棉紡產業貿易模式
' h- D) D) o' O
$ H5 Q% ?) I/ {3 A0 ]1 A+ a8 U2 w% |& v當前,一件服裝使用印度的棉花和棉紗,由國內紡織廠織布、印花,在孟加拉國制成服裝半成品,再運到海灣國家或者中東國家進行縫制,最終成品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這樣的“跨國模式”已經越來越成熟。某種程度上,沒有全球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的公司未來將被市場淘汰。在全球資源配置的大環境中。在全球資源配置的大環境中,棉紡織行業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才能盡快驅散籠罩在整個棉花和紡織產業鏈上空的那片烏云。
! z* U4 s# E- |+ ^: A9 b* n
: P2 X, J8 G: _8 H S1 K* ~$ K; F. d! Z: j
7 T3 f$ P; J! ~% R
8 Z, n# [- d( U6 q. ^/ [隨著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買賣雙方很容易通過線上方式完成國際貨物買賣的交易,以至于如今的廣交會,“貿易成交”的意義不大了,慢慢的變成了企業形象的“展示會”和新老朋友的“聚會”。在廣交會和各種類似的展會上,再用“數人頭”或者注過了水的成交金額去判斷行業發展趨勢的方法已經過時,但通過在廣交會上與眾多棉紡織企業老板面對面的深入交談,卻可以真實地了解到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得到很多有用的訊息。
/ _& T6 }: o3 T$ \$ A+ {0 N4 D7 ~
6 u5 L" [7 j/ k( k6 W( ] 3 J$ D0 t; s! `2 o$ B
& L- M) O+ o9 K2 C" i; C% W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棉紡織行業下游訂單的減少,導致上游棉花原料的“去庫存化”時間比預期的長,如果此時再傳來儲備棉拋儲的消息,那么對整個棉花和紡織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棉花加工企業的老板看看賬上快到期的銀行的貸款,再看看自家倉庫里銷售出貨緩慢的棉花,不禁感嘆,初夏天氣炎熱起來,而市場的行情怎么還是這么冷!
4 g% Q+ s5 S, A: J- m* _: \' U$ B/ C7 d, d2 w
7 M0 V i- m4 @' c0 @4 l6 U
$ D& n C8 F0 v& v( f* v; s4 ]8 R% F6 G& w' i1 \# M# j: F
化纖原料代替棉花加速
( y+ e5 p+ |. b9 r7 J$ G' v6 s當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各類紡織品中,棉花纖維的使用比例在大幅度下降。由于近年來棉花價格居高不下,而且劇烈波動,下游客戶逐步采用混紡原料或者化纖原料代替棉花。在廣交會上,原來傳統的“用棉大戶”牛仔服裝,現在也廣泛采用了粘膠、棉混紡紗和再生纖維混紡紗,可以說,大量使用化纖原料替代棉纖維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使用非棉纖維,可以避免棉花價格的波動而造成的訂單的不確定性,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對于不同功能性服裝的需求。7 M8 {+ i, f& T9 u
/ h _0 ?8 I N( h6 N% G, @; C. c( X5 f5 w0 I4 c
- x8 v7 D$ S, t5 X% M/ e
5 O* x$ Q0 d& ]* }由于紡織品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對于紡織品的功能性要求也日益復雜。這就需要生產企業不但具有訂單操作的能力,同時還需要具備新產品開發的能力。這方面,廣交會上的臺灣參展商值得大陸企業學習。與幾家臺灣展商交談發現,他們每年拿出企業利潤的15%~20%作為新產品的研發費用,所開發的功能性紡織品廣泛被運用在各類功能性服裝、產業用紡織品、汽車用紡織品領域。反觀大陸的大部分棉花、棉紗生產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常年處于低水平的“出賣資源和出賣體力”的層面上,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市場要求,沒有人才和實力的公司很快就會被淘汰。
1 |9 A3 B- X6 I
# s& O. |. D. u! [& S M; N5 R0 B o# ^0 G( }% E. [0 k, [6 o8 i2 \
7 x* [" ]& |& } H( e/ A# i/ }6 Y2 ^! M( x4 t6 \ f" h. r; p
在廣交會現場,筆者試圖找幾家生產純棉產品的工廠,但好不容易才在一個角落處找到一家來自湖北的生產純棉類紗線和坯布的企業。該企業負責人陳老板介紹,企業有15萬紗錠和280 臺豐田牌寬幅噴氣織布機,最近不怎么關心國產棉花的價格,因為公司主要生產60~80支的純棉紗和用于織造高檔家用紡織品的精梳緊密紡紗,出口和內銷市場都不錯,由于60~80支精梳緊密紡利潤好,所以企業還打算擴大生產規模,新的設備目前已經在安裝調試。
) F7 V6 N4 x# i5 t4 m. f
0 a ]' T [* n2 D! O" J( c
/ C) V' O! F& G0 [; p" j 0 s# O4 r2 o& @+ V
4 E0 D! e Z4 y6 P4 C. O; ?
放眼全球尋找優質棉花 6 W5 O$ J8 u8 y4 k, M, R6 j
有企業表示,目前最擔心的事就是棉花原料的供應問題。國內棉花加工企業和棉紡織用棉企業嚴重脫節,國內的儲備棉花品質達不到企業的用棉要求,加上政策面的偏離,造成了目前“好的棉花缺乏、差的棉花泛濫”的局面。所以有多家企業說道,目前加大對全球棉花的的采購力度,以尋找到能與高檔產品相配套的優質棉花原料。; j2 w! {" ?! d* P/ G3 ~
0 r$ _( n( s8 v) Z" }1 C1 Z2 b
" C" n% M! W: l2 c . p2 y! J- c6 j n& @
" c; o- I2 L$ _' H# I& [
對于目前市場上較為關注的棉花拋儲問題,紡紗廠更多的是希望棉花價格相對穩定,無論是價高還是價低,只有原料價格穩定,才敢接長單、接大單。有企業老板表示,棉花價格就算再高,但是只要市場認同,企業就有生存的空間;相反,如果市場不認同,棉花價格一降再降,對企業來說也是無法接受的。目前,國內棉花價格大都在13000元/噸~14000元/噸之間,大多數企業認為還有下調的空間,因此目前企業并不敢大量補庫,以免因拋儲政策的出臺而遭遇庫存貶值。; h, ^) T0 E4 j
. O* o- }. i+ S& I
: r, Q0 ?; a Z8 i5 h6 \ 0 P/ Y" P# m& @
' I; \( u/ K+ Y( Y1 k5 H) @& N% R也有企業老板對棉花拋儲說出了自己的看法,2015年的新棉花剛剛播種,此時拋儲的條件并不成熟,因為目前市場上低等級棉花并沒有達到“供不應求”的局面,相反還有大量的棉花沒有銷售出去,如果近期拋儲低等級棉花,既打擊了棉農,也打擊了紡織廠。一旦拋儲得以實施,下游客戶立即要求棉紗和坯布廠進行相應的降價,因此棉紡廠根本不敢持有原料庫存。; P: Y! z" N% h) K
, n; ?' l* J* m' C; S% m; O( V% v/ M. \: \
/ m( }4 s& l2 I0 m7 p
1 u0 Z/ u3 h3 p利用電商技術增強優勢 5 E+ @8 ^) e5 s; X$ `9 V
當前,一件服裝使用印度的棉花和棉紗,由國內紡織廠織布、印花,在孟加拉國制作成服裝半成品,再運到海灣國家或者中東國家進行縫制,最終成品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這樣的“跨國模式”已經越來越成熟。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全球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的公司未來將被市場淘汰。廣交會上,一家東莞的制衣廠老板表示,幾年前公司就已經把工廠搬到了國外,但是由于當地的面料、輔料市場不配套,所以服裝的設計、打版工作還是要在廣東進行。廣東有配套齊全的各類專業市場,服裝設計師在廣東的各個專業市場幾乎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的物料,最快的半天內就可以搞定,等到歐美客戶確認訂單后,再把物料清單交給廣東采購部門進行操作。
! C. Q$ S ?, S8 U4 B: S, y/ P- d( U! B( k+ i/ [; W/ P; H
5 u+ c, m7 s/ }8 M8 n
5 e# b8 d: z* \* R
4 @. u( K. \9 L+ J) o同樣,棉紡織企業也需要全球化的資源配置,更要利用好現代化手段,不斷增加自身的生存優勢。近年來,由于電子商務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產商和采購商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完成交易。以前,客戶需要某一個顏色的面料或者紗線,需要寄實物樣品給生產商,生產商再打樣給客戶確認。但由于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國家的人員的眼睛對顏色的辨別能力不同,往往在中國工廠覺得很接近的顏色到了美國客戶那里遲遲不給批復意見,于是用電腦測色、配色和顏色電子數據系統應運而生。在本屆廣交會的現場,一個歐洲客戶需要一個墨綠色偏黃光的紗線,客戶拿出便攜的電子測色系統,通過網絡瞬間傳到歐洲總部,不到5分鐘就可以拿到來自總部的批復意見。而在以前,這件事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通過不斷國際快件往來,反復修改多次,才能得到一個肯定的色板批復意見。& \8 i# t, t0 Y5 `. w, h7 e) {
# w1 f1 S$ |$ i4 |
. L3 n y$ ^! P( \, |
; M k& \6 K0 A* `( T" m棉花產業紡織產業鏈上的企業大多數是民營企業,通過本屆廣交會與上下游的企業溝通,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在全球資源配置的大環境中,不斷增加自身的競爭優勢,才能盡快驅散籠罩在整個棉花和紡織產業鏈上空的那片烏云。(中國紡織報,吳法新)
! u* R0 \6 n;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