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碰碰在所難免,縫針拆線更是人生里常見的經歷。在萬物皆可智能一下的互聯網社會,將縫線智能化的想法,也就不足為奇了。日前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研究者還真的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縫線,它能夠監測傷口的愈合情況,并將數據發送到醫生端,而不僅是普通的皮外傷,器官甚至是骨植入物都可以用同樣的原理進行監測。6 }5 C5 u& [- q& M9 o4 a8 [; N
在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雜志上,科學家們解釋了這款縫線的原理。它是由棉花和合成纖維織物組成的,縫線為可以導電的材料組成,棉花上有導電油墨,而縫線因為接觸了皮膚組織,結合其它材料,科學家們便可以利用涂層的縫線檢測到皮膚所受的壓力、溫度、pH值、血糖水平等。而通過這些數據,醫生就可以遠程判斷傷口的恢復情況了,數據支持移動端或PC端傳輸。/ u3 ]$ s2 E3 T( O' Y% m
Patrick Collins/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 E. q) j! J, j: E# @1 I 論文第一作者Pooria Mostafalu認為,線具有價格低廉、輕薄靈活的特點,而且可以通過它能傳導液體的特性連接組織。
3 I! ]2 X9 S: b& K& p 目前為止,可植入裝置通常是二維的,即使是扁平的形狀也需要專門處理,并且造價不菲。
- h+ m3 w- I/ D, o: A5 R% e6 }8 S6 B# y+ ~/ C
Tufts /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1 E4 ~! Y' y. J- \
塔夫茨大學的納米實驗室主任Sameer Sonkusale表示,“這種基于縫線的設備可以用于外科植入、智能繃帶進行監測、或做成織物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檢測?!?br />
& T* H& I5 b1 |6 j2 o 雖然這款縫線離量產還有一定距離,但至少從科技含量上看,它已經在普通紡線的基礎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了。(環球網)
# j' }/ K" x7 i( T, `' a) x1 D" T' E- A1 H% H& W0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