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大圓機技術] 雙羅紋機、棉毛機的編織工藝及花色雙羅紋織物編織示例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18-8-6 22:44:3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雙羅紋機又稱棉毛機,筒徑一般為356~965mm(14~38英寸),主要用來生產雙羅紋組織等,采用變換三角還可編織復合組織。
! I% P: ]; ^, q一、成圈機件及其配置8 [& Z& e/ l, X0 p' S! k- @
與羅紋機一樣,雙羅紋機也有下針筒和上針盤。所不同的是,雙羅紋機的下針筒針槽與上針盤針槽相對配置,而不像羅紋機那樣上下針槽相間交錯對位。圖1顯示了雙羅紋機上下針槽的對位。上針盤Y的針槽(1~6)與下針筒Z的針槽(1~6)呈相對置。: c' c9 ^- U, w1 r8 j% r
由于雙羅紋組織是由兩個1+1羅紋復合而成,故需要用四組針(四種針)來進行編織,如圖2所示。下針分為高踵針1和低踵針2,兩種針在下針筒針槽中呈1隔1排列。上針也分高踵針3和低踵針4兩種,在上針盤針槽中也呈1隔1排列。上下針的對位關系是:上高踵針3對下低踵針2,上低踵針4對下高踵針1。編織時,下高踵針1與上高踵針3在某一成圈系統編織一個1+1羅紋,下低踵針2與上低踵針4在緊接著的下一個成圈系統編織另一個1+1羅紋。
- X/ C4 ~. k- f9 y7 o. }0 t
圖1   雙羅紋機上下針槽對位            圖2   雙羅紋機的織針配置3 x3 P! A# D/ A

% z4 L" J. y! D% v' e( x" u& `
( J1 D' M& O, j# f& S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18-8-6 22:49:23 | 只看該作者
由于上下針都分高踵和低踵兩種,故上下三角也相應分為高低兩檔(即各兩條針道),分別控制高低踵針。圖3所示為某種雙羅紋機相鄰兩個成圈系統上下三角對位的平面圖(實際機器中上下三角并不在一個平面,這里為了更清楚說明問題),其成圈三角的對位關系可以歸結為兩點:下高對上高(即下三角3與上三角4對位),下低對上低(即下三角9與上三角10對位)。圖中箭頭表示織針的運動方向。不同的機型三角針道廓面形狀可能有差異,但基本工作原理是相似的。
: l  M1 y0 Q' n2 i在成圈系統A中,下高踵針1和上高踵針2分別受到下高檔成圈三角3和上高檔成圈三角4的控制,編織一個1+1羅紋。與此同時,下低踵針5和上低踵針6經過由下低檔不編織三角7和上低檔不編織三角8形成的針道,在7 N1 j9 X4 F( p* D( I
下針槽中不上下運動及在上針槽中不徑向運動,從而將原有的舊線圈握持在針鉤中,不退圈、不墊紗和不成圈,即上下低踵針都不進行編織。. ~2 U- q7 D+ }) u
在隨后的成圈系統B中,下低踵針5和上低踵針6分別受下低檔成圈三角9和上低檔成圈三角10的控制,編織另一個1+1羅紋。與以上相似,下高踵針1與上高踵針2經過由下高檔不編織三角11和上高檔不編織三角12形
7 L) O; A1 j! }% e3 Q成的針道,將原有的舊線圈握持在針鉤中,不退圈、不墊紗和不成圈,即不進行編織。* |5 T% R; B, q- p, M
經過A、B兩路一個循環,編織出了一個完整的雙羅紋線圈橫列。因此雙羅紋機的成圈系統數必須是偶數。, Y7 }' f# t4 j8 Q4 `
圖3 雙羅紋機的三角系統
& V6 H5 v! m" D( D' v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3 #
 樓主| 發表于 2018-8-6 22:58:49 | 只看該作者
二、成圈過程及上下針的配合分析3 I1 P2 @3 B. I9 |& c7 B
雙羅紋機高低踵針的成圈過程完全一樣,且與羅紋機采用的滯后成圈方式相近。
3 t# s$ n9 l$ q7 k7 z1.退圈% a7 c* Q. v: R# }
雙羅紋機的退圈一般有上下針同步起針與上針超前下針1~3針起針兩種方式。后一種方式,上針先出針能起到類似單面圓緯機中沉降片的握持作用,在隨后下針退圈過程中,可以阻止織物隨下針上升涌出筒口造成織疵,保證可靠地退圈。同時,這也可適當減小織物的牽拉張力。
4 }( Y9 x, S: T0 T3 H& H2.墊紗 + j* }9 e2 r5 L
由于雙羅紋機一般采用滯后成圈方式,所以下針先墊紗、彎紗和成圈。從圖4可以看出,下針先下降,紗線已墊入針鉤并閉口,此時紗線尚未墊入上針針鉤。上針的墊紗是隨著下針彎紗成圈而完成的。因此,導紗器的位置調整應以下針為主,兼顧上針。2 S- B' E. C5 J9 Q( L9 \0 I" v# Z
3.彎紗 
& X2 y1 }- ^. n; e( h下針先鉤住紗線,并將其擱在上針針舌進行彎紗,形成加長的線圈,如圖5所示。然后下針回升并分紗給上針,上針向針筒中心運動進行彎紗,如圖6所示。這種分紗式的彎紗可減小彎紗張力并提高線圈均勻性。
5 J0 U- T/ r- g7 P  [
& x$ r7 Q2 b' a1 f7 u" O2 E4 b5 j有些機器,下針壓針三角設計成一個小平面,即平底彎紗三角。下針運動到壓針三角最低位置后,不馬上回升和放松已彎好的線圈,讓其穩定一個短暫時間。此時正在彎紗織針所需的紗線只能從導紗器那側獲得,這有利于提高線圈的均勻性。+ i1 y% H5 \& ~
, t. Q% [4 C5 |4 l8 m1 n( l: X" p
圖1  下針墊紗     圖2  下針彎紗     圖3  上針彎紗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4 #
 樓主| 發表于 2018-8-6 23:03:04 | 只看該作者
4.成圈 * V( h( l) E( y
在下針回針和上針壓針彎紗成圈后,上下針都形成了所需的線圈長度。最后由牽拉機構對織物進行牽拉。+ W: w% W: ]( ^" T3 ?
5.上下針運動軌跡及配合 - N% I$ d( n8 E9 y1 c
雙羅紋機成圈過程中上下針的配合還可用上下針運動軌跡來表示。
$ J+ V3 D, u# X! |# m圖7是某種雙羅紋機的上下針頭運動軌跡及其對位??椺槒淖笙蛴疫\動。1、2分別是下針頭、上針頭的運動軌跡,3、4是分別是針筒筒口線和針盤盤口線。上下針分別在位置Ⅰ、Ⅱ開始退圈,因此上針先于下針退圈。上下針基本上同時在位置Ⅲ完成退圈。下針在位置Ⅳ完成彎紗,上針在位置Ⅴ成圈,所以上針滯后于下針成圈。此外,上下針在退圈階段還有一小段近似平面(位置Ⅵ附近),這稱為“起針平面”,在壓針階段也有一小段近似平面(位置Ⅶ附近),這稱為“收針平面”。設置起針平面和收針平面,優點是導紗器的安裝和調整比較便利,缺點是增加了成圈系統所占的寬度。當三角角度保持不變時,成圈系統寬度的增加意味著針筒一周能夠安裝的成圈系統數量減少,即機器的生產率降低。因此,在設計三角時要綜合考慮。需要說明的是,各種型號的棉毛機的三角設計并不完全一樣,因此上下針的運動軌跡及其配合也不盡相同。
2 d+ J( }. m$ _' E' p
圖7  上下針頭運動軌跡及其對位1 T0 |3 x% b' Z. {2 A) H

. `! V$ N$ B( e
. i: m! c# p( J8 b/ G% Y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18-8-6 23:07:40 | 只看該作者
三、花色雙羅紋織物編織工藝實例
: E& i! f5 ~4 o. Y( e5 S7 d+ X圖8顯示了一種花色雙羅紋織物的編織工藝實例。其中圖8(1)是編織圖,上下針都是按照2根高踵針(長豎線表示)與2根低踵針(短豎線表示)相間排列,而且是上高踵針對下低踵針,上低踵針對下高踵針,這種織針排列方式又稱為2+2雙羅紋。一個完全組織需要8個成圈系統(8根紗線)編織,每一行編織圖的右側文字表示該系統編織所用的紗線顏色。圖8(2)是與編織圖(1)相對應的各系統上下針三角的排列和色紗的配置。由圖8(1)、(2)可知,從第1至第4路,上下針編織兩個完整的雙羅紋線圈橫列,在橫列上呈現2個藍色縱行與2個紅色縱行相間排列的花色效果;從第5至第8路,上下針編織另兩個完整的雙羅紋線圈橫列,在橫列上呈現2個白色縱行與2個綠色縱行相間排列的花色效果。因此,經過8路的編織,織物兩面都呈現出圖8(3)所示的四色小方格完全組織(最小循環單元),每一色小方格寬度2個縱行,高度2個橫列。通過改變上下織針的排列和色紗的配置,還可以編織出其他花色雙羅紋織物。9 M/ }" U1 J' T5 p
圖8 花色雙羅紋織物編織實例7 S( h6 U6 ^" p
& i" P# C8 s* i8 h1 j, Y+ Z& ?

- W5 [3 J4 G! Y1 Y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3 05:3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