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材料學(第3版),姚穆,PDF。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科,28M。 ) a/ h0 H9 e7 R4 H, ~" p
內容提要 本書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之一。 本書介紹了紡織纖維、紗線、織物的分類、形態、結構以及它們的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等性能和織物服用性能,并分析了各種性能的主要特征指標、測試方法及影響因素。 本書主要作為高等紡織院校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師生、紡織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工程技術人員及營銷人員參閱。 目錄
' c! ]- Y7 u$ V% g" J% @緒論 19
% [4 ?7 F6 r; y; e* M; c+ Z 一、紡織材料的概念與范疇 19 . y, F9 E( ]' x* c$ X. u# z
二、紡織材料的分類 19 - M# D8 f# P0 M. r M3 G5 k
三、紡織產業的發展 21
. f( {. I" [4 R; Q+ b* A" E 思考題 23
4 P, C% V. G* @8 x( Z5 d1 L 參考文獻 24 4 M4 \- f x3 ^, r& W( y, d D
第一章 纖維結構基礎知識 25 & N* x7 N9 Q# m9 b* T4 ~
第一節 纖維大分子結構 26 # K+ o( {; ~ a }
一、纖維大分子主鏈的化學組成及連接方式 26 ' z- J, {% M1 z
二、側基與端基 28 : g. X- {) B) t' c2 w5 V" v5 t/ Y( ~
三、大分子鏈的柔性 28 g/ F' `5 V' Y& f" e
四、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布 29
% c# P: l: A) k3 Y 第二節 纖維的凝聚態結構 29
! E* |4 I! g- M4 C5 M 一、纖維大分子間的作用力 30 - ^6 S. {6 |' z0 P* g- f
二、纖維的凝聚態結構 31 & N. ]/ x% o9 h0 y* b6 O+ g$ Z
第三節 纖維結構測試分析方法 36
3 O' l3 Q! x. |; A 一、顯微分析技術法 37 ; V1 E4 S% w6 f, @' s
二、X射線衍射法 39 $ ?" q& A% k4 F* w' Y1 T2 D
三、紅外光譜分析法 40 $ z$ m; }# q, q( [7 |0 P0 {, y; F
四、核磁共振法 41
& {. Y/ l/ Q- }' N) f- Q 思考題 41
6 K3 q2 q& l1 Q3 { 參考文獻 42
5 O$ H# i7 T' b; M1 e第二章 紡織纖維的形態及基本性質 43
9 i* P0 g9 t1 ^, ~ 第一節 纖維的細度 43 . X/ [4 u; [8 ~% U* q
一、纖維的細度指標 43 ) p5 ~) _7 z7 _9 f g& e
二、纖維的細度不勻及其指標 46
# B) C9 r0 O a) t( E; f 三、紡織纖維細度測量方法 48 3 S2 H4 B4 M8 v5 l6 j3 K
四、纖維細度對纖維、紗線及織物的影響 48 : K1 T9 b7 f- E9 Q9 c. w- \
第二節 纖維的截面形狀 49 , j+ Q5 v' C+ ~- |# P
一、纖維異形化 50
# _9 i ?1 |: \& T5 o) g 二、異形纖維的特征與指標 51 3 K6 r9 T: S5 r' \7 e
第三節 纖維的長度 52 * W J$ X4 E* h; b
一、纖維長度分布與指標 53
; ?' v8 P/ y2 e3 H 二、紡織纖維長度測量方法 56
" t S. [. A4 \+ X6 b1 u; Q5 b 三、紡織纖維長度與工藝的關系 57
; h7 Z" f- o2 }! c8 c/ M# C 第四節 纖維的卷曲與轉曲 57 + H) k, a' k3 A9 g o1 d7 W# m
一、纖維的卷曲及表征 58
; C5 a% S. R% b5 t2 i; q& I' `: q 二、纖維的轉曲及表征 60 4 w$ Z5 ~4 Q1 G6 ^
第五節 纖維的吸濕性 61 ; ]+ C: @; \: p& g/ j& u' j: j+ S
一、纖維的吸濕平衡 61 , P- }- F1 {' j2 k) {# i
二、纖維的吸濕指標 62 9 U: S& s) w, \6 C% n
三、纖維的吸濕等溫線 65 , Y5 k- ^1 b4 P8 C+ O4 S
四、吸濕滯后現象 65
! }! _- y8 e1 N* y9 ~ 五、溫度對吸濕的影響 67 - d" W$ J6 ]0 g/ s
六、纖維結構與吸濕的關系 67
; D% j( a! H. o! c 第六節 纖維的拉伸強度 69 ' n5 c& R) K/ G- z' Y
一、纖維拉伸斷裂性能的基本指標 69 0 X7 D: o3 V; @" B" d
二、斷裂伸長率 70 3 [# A" N! H: R+ U0 Z& d8 t
三、纖維拉伸的初始模量 70
8 ^+ C. ^) g. V* |3 j 思考題 71
. W$ K8 c+ m0 S" k# n 參考文獻 71 , J/ C* w. W4 p, A
第三章 植物纖維 72
, w+ }, t; M, f) I2 r+ _/ b' C 第一節 種子纖維 72
' k- p) W5 I% v, p7 [/ Y( i 一、棉纖維 72
9 r0 S6 |- V$ Y2 c3 B5 i 二、木棉 79
% [% r; U- y/ ^; F9 C 第二節 韌皮纖維 81 6 G% _2 j$ Z3 ?, o# e
一、韌皮纖維種類 81
x, D! l0 \+ q5 Z) `: H 二、韌皮纖維的初加工 91
1 e8 n1 u4 t8 l! B; G 三、韌皮纖維的化學組成 91
+ A1 P$ j* D1 p& x 第三節 葉纖維 93 + a. e+ m9 `8 |
一、劍麻 93 9 l5 l2 a T$ r# k; }! p
二、蕉麻 95
5 x; F# R) P3 S; j0 N: j4 U" u 三、菠蘿葉纖維 95 5 @8 ?, R" e" q! o; a
第四節 維管束纖維 96
( j7 S2 e6 o0 O2 M( @8 Q 思考題 99 ) y% {3 _( m" b- Z
參考文獻 99 $ K4 @* D( V( R; o* R
第四章 動物纖維 101
# O# W3 V7 ?* s- Z, Q 第一節 毛纖維 101 ' p u+ S7 c' C* L
一、毛纖維的分類 101
4 M" g. [ Q7 C& p 二、毛纖維的分子結構 102 0 u8 h' x1 i4 F7 G
三、毛纖維的形態結構 103
" R( P) d0 j; u: u$ x/ d- E$ ? 四、毛纖維的品質特征 109
- ~- m; }( z. u; O$ f1 [, q& k 五、毛纖維的初加工 113 : c6 ?1 J) Y) n) t, W8 K' w
六、用于毛紡工業的其他動物毛 113 ) b3 N+ q. ^+ J x
七、改性羊毛 117
/ |+ ~1 g( A+ i2 F( k$ I 第二節 蠶絲 118
5 d6 s2 U5 p$ j% Z6 S3 l 一、桑蠶絲 118 + M$ J6 B4 e4 e& Y( C0 F
二、柞蠶絲 124 $ N3 z6 p- w3 ^& A: z" [* z
三、其他蠶絲 125
* Z0 B& l2 y* }) H, [ 四、天然彩色蠶繭 126 ) p+ E$ e V0 c3 X' a
五、絹紡原料 126 , V( b. Z' W4 {
第三節 蜘蛛絲 128
9 w* j4 ?0 z8 u, a/ ? 一、蜘蛛絲的分類和形態 128 " g. K* X; E- R. p$ [& ]
二、蜘蛛絲的組成和結構 128 & I p4 h# d/ ?( t) d8 c2 O9 m, b
三、蜘蛛絲的力學性能 129
; s$ D2 U- m4 K 四、蜘蛛絲的化學性能 129 ' P0 i0 ]. f7 ~/ [
五、蜘蛛絲的其他性能 130 ' [0 _% v Y; S" ?. v
六、蜘蛛絲的人工生產 130
' x& ^$ u4 j. [0 a# A8 H 思考題 131 " e! m" U7 x2 v( q1 J! U1 C
參考文獻 131
9 k( w4 S V* ?6 j2 x0 k: {; u& t第五章 化學纖維 133 ) ~' {( g1 m& }
第一節 再生纖維 133 4 O" N% O1 u$ S5 ~! z# ^1 j. W
一、再生纖維素纖維 133 * T2 @& v& R3 i) Q7 J$ [% p
二、再生蛋白質纖維 136
5 s% c! j4 n$ c 三、其他再生纖維 140 . }: f1 c: |! l
第二節 半合成纖維 142
3 g; @9 L& ]! e/ h! b1 u! V2 e 一、醋酯纖維 143
# J; m/ I- S! e. c, @ F7 |8 \ 二、聚乳酸纖維 144
f: t2 [3 y& }, x1 ?; C* G 第三節 合成纖維 146
3 ~- A+ I( c% O 一、合成纖維的種類 146 % p, N) B) L8 x" ^$ I1 _ g
二、聚酰胺纖維 151
' Y, A7 K" k3 R. _, L 三、聚酯纖維 153 # n1 `; ]* q3 c, B& D
四、聚烯烴類纖維 159 3 }) |; m' j& C
五、高性能纖維 167
3 n* M# O3 Z3 _ 六、聚雜環纖維 170
& {2 A. B# ?4 n 思考題 171
+ S! z- V" w# Q 參考文獻 171
# z' S/ v4 h1 W4 G第六章 無機纖維 173
; Y! ]8 ^1 C, f5 ?. r& o0 C 第一節 石棉 173 8 g) T' A- N' n' w: A& o
一、石棉纖維的種類 173 5 ?6 S9 [$ _! N! E) X) e! k
二、石棉纖維的結構 174
, S& \" k% c1 s! j0 Z 三、石棉纖維的性能 174
6 {+ k" e6 E% k: a 四、石棉纖維的主要用途 175
5 h/ M4 X* w5 d! ?" Z 第二節 玻璃纖維 175 6 \: Y) ?. k0 r/ r' b; L: m
一、玻璃纖維的種類 175
4 U/ b! N, T L+ O* C- V 二、玻璃纖維的組成 176 . u# h, w* y# d7 X# K0 u
三、玻璃纖維的主要性能 176 $ K J" J$ A) p/ i. U H' N
四、玻璃纖維的主要用途 177 9 ~0 ~0 n& v; u! M& ~( M7 ]2 t
第三節 碳纖維 178 ( ]1 j( p' `3 U( l$ Z" O
一、碳纖維的種類 178 : j" E6 F* k f5 w: j |8 P8 a
二、碳纖維的結構 179 . [& `! c, O1 |7 W) Z- E8 v- `
三、碳纖維的性能 179 * y: l2 ?5 s4 ]( k3 B) b! J
四、碳纖維的主要用途 180
! u% F0 h6 Q% O! ~* A( g8 x 第四節 金屬纖維 180 * O$ f3 z$ A% B# A) l
一、金屬纖維的種類 180
) K0 y% k/ _8 s" B 二、金屬纖維的性能 181
, X- z2 s- j5 a8 P+ q6 L 三、金屬纖維的主要用途 181
$ D9 \6 p" W k6 c ~8 Y7 F 第五節 新型無機纖維 182 1 Z r5 W) c4 `1 a/ w: o
一、碳化硅纖維 182 ! O/ k: m5 Y z/ Q$ E
二、玄武巖纖維 182
8 V' O% r' X1 s3 [6 x1 A 三、硼纖維 183 3 w* u% H9 g) I, c+ M
四、氧化鋁纖維 183 ?1 @6 \- W/ x1 I) @
思考題 184 5 _0 t% l" ^8 x
參考文獻 184
6 W3 i: W$ }4 ]5 L7 t& x+ G5 D第七章 紗線的分類與結構 185
4 u0 ^. n9 F/ U, S( j( ]4 T 第一節 紗線的分類 185
2 f P, `6 _4 B. o 一、按纖維原料組成分類 185
3 z( c1 ]2 B7 P: N# r j/ E; D/ k 二、按紗線結構分類 185
" |6 i2 X) ^$ R6 q1 Q8 D6 Q1 x 三、按紡紗系統分類 187
; p/ k0 A; v9 @& G# Y4 C$ K 四、按紡紗方法分類 187 % Y/ e* s' F. C
五、按紗的用途分類 188 / K7 N& K4 R y, c: ?- J
第二節 紗線的結構 188
' O/ g0 }" h9 Z D( c$ b; W 一、紗線的基本結構特征 188
V2 k7 N) y4 k' e& q% z 二、理想紗線的加捻 189 4 @3 _2 r* y8 l6 w
三、常用紗線與長絲紗的結構特征 190
9 o7 F: w3 ]+ ]5 [- c- g 思考題 192 3 U. t1 L9 w( |/ b5 b, f
參考文獻 192
' n/ J8 X. ?, p$ O3 o第八章 紗線的結構參數與性能指標 193 \7 y& o5 X- _
第一節 紗線的細度指標 193 , Z! Q# w3 P2 \, K
一、紗線的公定回潮率與公定重量 193 4 o" l k* T0 ]& P; Y$ n4 U0 D, D
二、紗線的細度指標 195 ! v0 J6 D& i( ^$ M4 p8 c
三、紗線的線密度偏差 196
+ \: C% ~, U9 j1 k9 |+ v$ C 四、紗線的體積質量與直徑 196
9 X' n5 ~8 G9 i/ {: d) m 第二節 常用紗線的規格與品質特征 197
0 b; I0 U+ ~. N 一、紗線原料及混紡品種、比例的標志 197
% E2 x7 |7 Z6 ~ 二、棉型紗線的主要品種、規格和用途 197 ) J7 Z' ^# Y7 j. W, }, G- @
三、毛型紗線的主要品種、規格和用途 199
0 G7 T3 B$ H3 @/ T 四、化纖長絲主要品種、規格和用途 199
) U3 p- o; ^) c/ p. }2 |8 F V 第三節 紗線的細度均勻度 200
3 Q/ t8 Q i1 C: I 一、不勻率指標 200 ( z X' E) M( r
二、紗線不勻的檢測方法 201 / ]6 U% I$ K# B1 H6 S+ R
三、波譜圖 202 2 P1 n& d% Y, M! m3 S
四、長片段不勻和短片段不勻 204
- R3 }4 n3 u# T$ [ 第四節 紗線的加捻指標與纖維的徑向轉移 204
) Z' e3 ]/ I4 q3 N 一、紗線的加捻指標 204 ' o) L2 T% c& B1 d' {- z
二、紗中纖維的徑向轉移 206 * u1 I. k* D; K$ I- O( m& F
第五節 紗線的疵點和毛羽 208
0 R, c$ L5 P5 ^, x' Q: ] 一、紗線的疵點 208
% J+ H1 c9 t; q; k( M. H 二、紗線的毛羽 210
5 ?9 J2 b' [6 s6 w+ y1 C/ Q( Q+ c* e 思考題 211 ! J% i% M; [0 A# Y" D
參考文獻 211
0 j; n6 l& v Z5 n# l. n第九章 織物的組成、分類與結構 213 6 e5 e# f2 d& L) h
第一節 織物的組成、形成方法及其分類 213 0 h& w7 }5 k6 w3 s9 u! w. ^
一、織物按組成分類 213
; x/ o# d! U& E- h L, p6 [# o 二、織物按形成方法分類 214 - S( G# d6 u9 V, z
第二節 機織物的結構 215
; \$ [+ K }1 [0 K 一、基礎織物組織 215 ! m6 ]2 I9 r n9 f5 o% F8 Z7 _
二、結構相的表述 218 ; `4 Y1 `# J c* v
三、多向及多維機織物 220
, o1 _7 f- p- a K% I- k% S 第三節 針織物的結構 221 % z" ^% D. z$ ^/ x) @' P& B# ]9 R4 d" G
一、緯編針織物的結構與織紋組織 222
1 J& Q" y, K' I7 I0 b1 }8 U 二、經編針織物的結構與織紋組織 226 3 `0 r& _# L8 n# \
第四節 編結物 228 - {$ M+ M9 @! q. ]
一、編結物的基本概念 228 7 A$ N& p( @$ a" F; V" [* |2 R
二、四步法立體編結 230 1 `8 W/ U; o d2 p: R
三、兩步法立體編結 231
' t8 f/ w$ J6 i/ g; w 四、編結物的結構參數 232
# S9 B& D( [5 H: l- W. k1 t. X 第五節 非織造織物 233
' h( g2 T+ Y' {/ k+ b1 X 一、非織造織物的定義和分類 233 # q, J) Q) q1 G E4 Z& s
二、非織造織物的結構 236 + n+ k# x7 J$ E
第六節 織物的基本參數 239
4 j" ~, ?$ `! P 一、織物匹長、幅寬、厚度 239
) w- a: t1 s% v- l: U0 y 二、織物的密度 240 , G) B( P8 A9 g' E( |- V7 N
三、織物的覆蓋系數、未充滿系數、孔隙率和透孔度 242 $ H8 Y$ u G6 s6 I
四、織物表面的平整度 245
% S9 [7 P, ?( ]( v* h, J1 a 思考題 246
" W8 s% {4 L& c! y' f9 z0 Q& F 參考文獻 246 U( B; Y# f1 u! S0 o0 C
第十章 紡織材料的基本力學性質 247
' y5 ], A7 e* y* B# t2 K 第一節 拉伸性質 247 ( }1 ]! ~* M, l$ K- E
一、拉伸斷裂性能的基本指標 247 2 B/ e# h. D3 P6 C, J4 W5 k
二、紡織材料拉伸斷裂機理及主要影響因素 250 7 |$ C5 @ f+ s- v1 n n( w
三、紡織材料的蠕變和松弛 264 ' i7 _7 C: h# ?0 P9 u6 K
四、紡織材料動態力學性能簡介 270
4 b' A/ Z/ i1 N+ j 第二節 壓縮性質 272 4 O& R5 E# W5 r3 C+ K& F4 b1 V
一、紡織材料壓縮的基本規律 272 , i6 S; |' p$ _. b' R
二、紡織材料在壓縮中的破壞 275 7 ?, f# j0 R* w" n6 o+ W1 s
第三節 彎曲性質 275 & b- L2 B4 V7 p6 }7 s
一、纖維和紗線的抗彎剛度 276
6 g3 X/ J2 B- b# Y6 m 二、纖維和紗線在彎曲時的破壞 277
( C- d+ Y: a; t( U6 N2 v 第四節 剪切性質 280 2 L6 ^3 V( f: R% F( D
一、纖維和紗線的抗扭剛度 280 + g# q2 r' c5 C) g9 X
二、纖維和紗線扭轉時的破壞 283 ! P# O! ]- {2 B8 H
第五節 紡織材料的振動性質和聲學性質 285 ) R, P; J( C5 ^2 e
一、紡織材料的機械振動 285 ( \! T) E8 y- @
二、紡織材料的吸音性能 285
$ d$ o9 w* z$ @6 a+ B _1 I9 f 三、聲波在紡織纖維中的傳遞 285 2 |" g2 }' W5 K8 e# w4 W
第六節 表面摩擦性質 286 7 K0 N% M7 i# L: ~$ h
一、纖維摩擦的實驗結果 287 4 h+ R( H F% i* s% g) }! }% q
二、靜摩擦和動摩擦 289 . Z$ ]% Y/ s$ j$ A
三、表面狀態對摩擦的影響 289
$ A; \& l, z1 D, y# `1 U. t 四、纖維摩擦因數μ=F/N的典型值 290 , v$ G. D c5 l6 U, g. I
五、羊毛纖維間的摩擦與縮絨 291 / ?+ g0 g0 q7 S6 D$ v
第七節 力學疲勞性質 292
3 p; n5 U& p6 L 一、拉伸疲勞性質 292 1 m. @& p3 U9 ~+ \1 h
二、彎曲疲勞性質 294 4 K6 H4 z- k) ^9 e
三、扭轉疲勞性質 296 & O+ L9 X4 Z$ B! W
第八節 侵徹性質 296 + N5 Z% J" F* f1 b% Z/ I
思考題 300
9 Q! C8 X ?5 `0 \# ` 參考文獻 301 . m6 D( M9 n7 V9 L
第十一章 紡織材料的熱學性質 303
' n: @% n' y) U 第一節 比熱容與熱焓 303
% y# P; Z5 F* E& s 一、比熱容 303
# }* b+ o3 J% q) ~/ k 二、熱焓 305
( _2 i3 F; Z' W7 _9 j9 k$ |$ F 第二節 導熱性質 305
# z" \9 k6 m5 j4 o3 p4 B8 C 一、纖維的導熱系數 305 0 [! ~- ^' D9 c9 j" K& |
二、纖維集合體的導熱系數 306
4 O t5 r5 l o* A& x4 a; X ~$ S 第三節 熱轉變溫度 310
4 \) h j4 O3 q, x 一、纖維材料的熱力學三態 311 ; {# L* M% C6 G( G
二、熱轉變溫度 312
7 D9 @2 e. J$ g8 X 第四節 阻燃性 317 & k- D0 P, G5 z0 D8 Y
一、阻燃性的定性表述 318 : h3 v i4 \5 ~- l. F' u9 H. {
二、阻燃性的定量表述 318
0 S7 o, Y3 j! ]9 e" v* f, ]+ ~' X 三、阻燃織物的阻燃性能要求 320
% T; l) b W/ j4 N/ R 四、提高紡織材料阻燃性的途徑 320 , B& f2 @8 y" K6 f
五、常見纖維的燃燒特征 321
' R- L9 h9 a2 M/ Q* _$ h1 K, C 第五節 熱變形性 322
2 A- z- Q& @0 S 一、熱收縮 322
7 a3 u5 u' P ~# m! X- q( X% w 二、熔孔性 323 ( }9 ?! q- \; v
思考題 324 + f6 e% k* ?$ h6 e5 ?+ [5 h
參考文獻 324
; @! o1 ]. T2 I6 A; l第十二章 電學及磁學性能 325 ! p, u. G5 p- D! x5 c: l7 |
第一節 紡織材料的介電性能 325 : L1 G, d9 e" X+ ^8 R& P
一、電介質與極化現象 325
6 U( v v7 o/ Z8 u5 c/ P 二、電介質的介電常數 326
) L$ ]0 O7 a: E' U7 A 三、電介質的介電損耗因素 328 9 D; a/ _' W+ P! o
四、電介質的介電強度 329
: U4 _3 q: y& @$ Y* u 五、影響介電性能的主要因素 330 5 p/ `$ I* {) ^) k5 V
第二節 紡織材料的導電性能 333
# h, I& [6 x& }' T 第三節 紡織材料的靜電 336 g% j- A' s2 G) a/ D$ K' L/ Y
一、紡織材料的靜電現象 336 - s1 [! H' w$ ~/ R8 N) x* W
二、靜電產生的機理 337
: l( X3 |* s2 r P 三、表征織物抗靜電性能的相關指標 340
8 Z8 Q# F N" L 四、紡織品抗靜電的原理及方法 341
' W/ G+ Y6 P7 I/ y6 F6 ?9 | 第四節 紡織材料的磁學性質 343 7 o0 C& M5 f- A$ C0 S4 I |8 p! L
第五節 紡織材料防電磁輻射性能評價 344
+ W# r& o0 f6 j4 V: c4 X6 O 一、電磁波的特性及電磁輻射的危害 344
; Z" ?: B* E1 t: J- F Z 二、紡織品防電磁輻射的評價指標及方法 346 8 g `! Y2 _! Q0 l3 g! z
三、紡織品防電磁輻射的方法 348
" `% d6 H$ c7 r! _1 C2 k 思考題 349 8 k6 N# P5 u7 P$ `5 r, U: g% c
參考文獻 349
# \; _, x2 g/ [) y/ L第十三章 紡織材料的光學性質 351
1 c& ]4 }" v, g* A! D" |- t; ~ 第一節 折射率和雙折射率 351
' q1 I. N' |& u$ h" v 一、折射率 351 , B' f! Q. O R# _
二、雙折射率 353
* M0 J9 S9 u; b7 n* c 第二節 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 355
+ E" g2 g# i% R! d; E2 l! [! d+ z 一、反射、透射和吸收的基本規律 355
4 m+ I! O9 j) A3 w4 F, q 二、纖維反射光及其應用 357
0 E0 o# \0 p: v6 u; F- N. N 第三節 衍射性質 358 ; j: [/ k) I0 L! [/ ~1 p
第四節 紡織材料的吸收光譜 359
1 k# F M& x& q" f 思考題 361
* W1 _) H) {/ y# m% V, J 參考文獻 362
) `- U g( s* U' p! p2 R; p第十四章 紡織品的服用性能 363 : ?9 m$ b/ F7 G& `( j& S
第一節 紡織品的外觀性能 363 . ~- y9 {5 j4 ]. i( _1 B
一、光澤 363 6 B3 B* p' Y& p8 i% l' |
二、白度、色度與色牢度 365
- t3 @: r; F+ ^5 h. Q 三、折皺回復性和褶裥保持性 366
( }7 }# {* f8 G) t: K7 r' |5 z/ N 四、抗起球性與抗鉤絲性 368
! x6 i3 s/ z5 r5 p3 n* E( i5 m 五、懸垂性 369
; ?- g' x" o4 U% Q2 H$ s& v% O 六、織物抗起拱性 373 % x) T0 j* ]5 V9 b
第二節 織物的手感 373 $ D& E9 V! V- M: U) |* i
第三節 紡織品服用的耐用性 376
. Y* K+ B+ l3 B 一、織物的頂破強度或脹破強度 376
+ W, {' `( R4 m! t 二、抗紕裂強度 377
0 y3 c& p- U/ l. ^ f8 g3 W2 a( O# p 三、抗撕裂強度 377
3 D2 U s# F; | q& j 四、織物耐磨性 378 9 K2 Z# K! I% S
五、織物的其他特種耐用性 379
0 F' P' g8 s5 Q$ E8 s2 B 第四節 織物的衛生安全性能 379
% Q9 k( n3 z, a 一、織物的服用舒適性 379 * R% T& u8 \4 w* T
二、抑菌性、抗菌性、防臭性 381 ) e" |8 d) w0 h" H% W8 o& n
三、紫外線屏蔽率 381 , Y( f; g) U2 s: {- K3 {
四、紅外輻射性 383 ( K: }, i# R1 N$ @0 E( |7 c
五、輻射屏蔽性 386
; T5 ^( f5 Q# D1 p" [ 思考題 387
& J0 o' Q7 @: Y+ T 參考文獻 387 $ k- B% ]; J: M1 ~% N/ c
第十五章 紡織材料的標準與管理 389
! P* N3 L5 e( A7 h 第一節 紡織材料標準的概況 389
R& Z$ E3 y2 C+ o$ U 一、按領域范圍制定的標準 389 ' u$ ]- b! d7 t( ~3 W4 i! c
二、按性質制定的標準 390 2 M* \) J# G# V* S S/ a& n
三、按形式區別的標準 391
- Z0 i) H# O& w# B: s 四、按功能區別的標準 392 ! F+ d% ]6 P) }9 j& c! J- n: Y H
第二節 標準制定與管理的組織系統 392
* O' D$ G# d1 {) |. n7 X) x 一、國際和國外的管理組織 392 9 T! Y/ |; i1 r- p7 m( T
二、中國標準的管理組織 396 9 |2 O% j" _: ?2 K& z/ o8 J6 K8 ~" y
思考題 397
, I: e8 J0 g& D6 d1 E! c 參考文獻 397
# D4 R8 ?1 c/ P- j8 u* k( ?附錄 398 : V+ Q( C6 e# i$ {% K
指標符號及單位 398
" ]9 ?+ z* |0 b+ n7 r 國際單位制詞頭(倍率代號) 400
- P2 W- m' t7 G6 J 參考文獻 400
( i. J9 p% s- T' Q: H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