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m: S6 o, A' h 龍紋 6 @/ g: J6 v1 |0 J- a* F' R! ^ : ~; O q9 k4 T t% Z 這種紋樣在刺繡、挑花當中常見,在蠟染中也有表現。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龍紋極有特色,其外形和內涵.與漢族地區的龍紋截然不同。龍是中國的原始圖騰。世界上古老的氏族和部落,一般都以同他們有親緣關系的動物或植物形象為圖騰,作為崇拜的偶像或氏族、部落的徽記。而中國灼龍圖騰卻是人創作出來的,并無實物。根據聞一多先生的考證,龍是由以蛇為圖騰的氏族或部落為主體,吸收了其他氏族或部落圖騰的部分器官組合而成。漢族自秦、漢以降便以龍為尊,龍成為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征,龍紋逐漸演變為頭角崢嶸、尖爪利牙的威武形象。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龍紋卻大異其趣,表現為稚拙天真,憨態可掬,與人和自然萬物十分親近。而且龍的形象并不固定,變化很多,如苗族就有水牛龍、魚龍、蠶龍、葉龍、盤龍、魚尾龍、水龍等等。榕江苗族蠟染中的龍紋,形體既像蛇,又像蠶。龍紋的內涵除了龍圖騰崇拜的原始意識,還有乞求納福迎祥、消災免禍之意。 7 g" Q# O, p' i" f4 j1 H! C
. s: q: Z* `5 z 螺旋紋 5 ]1 t- i' t8 W D8 B) g: i; D " j/ ^* t$ K/ I/ m n0 W/ h, ] 螺旋紋在中國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上就有出現,那是出于先民對自然水紋的摹擬。這種紋樣后來在漢族的民間工藝品中少有出現,而在貴州的民間蠟染中卻較為常見,是幾何形紋樣中引人注目的一種。這種紋樣在流行蠟染的各少數民族中都有,對其內涵的說法卻不同。如丹寨苗族將螺旋紋稱為“窩妥”,對其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這種紋樣是祖先創作的最早紋樣,為了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就照原樣保留下來了;一說苗族在“鼓社祭”的盛大祭典里,要殺牛作供品并敲長鼓祭祀祖先,婦女們便將牛頭和鼓頭的旋紋變成花樣,以志紀念。布依族則對螺旋紋另有解釋,說古時有位聰明能干的姑娘,不幸染了重病,請醫生治療無效。她母親到坡上采了一種“皆皆豆”(漢話叫“郎雞草”)的嫩苔煎給姑娘吃,病就慢慢好了。姑娘為紀念救命的“皆皆豆”,就按其外形繪成螺旋紋,留在衣裙上。布依族還說其祖先“百越人”居住海邊,螺旋紋是表現水波紋;或說螺旋紋如蛇盤成一餅,是表現蛇的形象。5 j" W" q% G! ]+ u n, ^9 k/ s
0 P. N' I! @) y4 I3 C% n' c3 O4 L 貴州蠟染紋樣& p! c1 o: W# U, ?2 m6 K
傳統貴州蠟染紋樣分為自然紋和幾何形紋兩人類。自然紋中多為動物植物紋,人物紋罕見,反映社會生活的紋樣逐漸出現。幾何形紋多為自然物的抽象化。由于歷史上的文化交流,已很難確認哪種紋樣是本民族的獨有紋樣,或哪種紋樣是某種民間藝術品的獨有紋樣。有些紋樣雖同一“母本”,不同的民族含義也不同。傳統蠟染紋樣繁多,內涵豐富,現僅選擇幾種重要的作—些闡釋。 : i4 H, X3 i e$ X4 g$ K銅鼓紋 3 ~' F* Z' J2 D這是貴州民間蠟染中最古老的紋樣。銅鼓是一些少數民族極為尊崇的重器,古時在祭祀、娛樂和征戰中使用。對銅鼓的尊重意味著對祖先的緬懷和崇拜。宋代的朱輔在《溪蠻叢笑》中就說“溪峒愛銅鼓甚于金五?!毕鄠飨炄镜募y樣早就取材于銅鼓紋。清代張澍在《黔中紀聞》小說嚴佯僚有斜紋布,名順水紋,蓋模取銅鼓紋以蠟刻板印布?!边@種紋樣在傳承中雖有變化,但銅鼓的中心花紋在蠟染中還是常見的。這種中心花紋實際上就是太陽紋,在圓形外輻射光芒?!疤柍绨荨痹缭谠忌鐣统霈F了,至今有的少數民族仍認為太陽是萬物之源,萬物向著太陽才有生機。在黃下一帶的佯家蠟染中,太陽紋更為多見。8 n) K. |% `/ V.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