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展特點/ g- b- K" C/ V5 w1 n* h, {( A
(一)依靠自然 環 境 和 原料優勢,形成紡織工業基地" C$ Q, w: E/ x1 V: F0 T' d$ D8 o
江蘇很早就是全國主要的棉花和蠶繭產地,又是絲、 棉 手 工 紡織發達地區,水陸交通方便。尤其是蘇南地區,鄰近中國最大的國內外貿易市場上海,商貿活動頻繁,有著相仿的發展條件。因此,近代江蘇紡織工業在蘇南地區和蘇北沿長江地區的一批中小城市中(如南通、無錫、蘇州、常州、常熟、太倉、江陰)都有發展,而且具有較強的生命力。1949年無錫、南通、常州、蘇州四地的棉紡錠分別占全省棉紡錠數的35. 2%、18.6%, 10.2%和7.7%。
7 ? X0 q$ s3 e. P+ m# n3 f+ {
# n9 C R; M- G7 F( \/ {(二)有一批頗具規模的企業集團
) m: e- S0 W6 z近代江蘇紡織工業,除日商蘇州瑞 豐 絲 廠 (今蘇州第一絲廠)和英商和記洋行南京毛紡廠(今南京毛紡廠)外,其余全部是民族工業。江蘇的一批有識之士,在洋務運動“實業救國”的思想影響以及辦廠厚利的刺激下,在自己的家鄉投資創辦以紡織業為主的近代工廠。南通的張騫創辦大生紡織系統的一廠、二廠、三廠和八廠;創辦通海墾牧公司,建立產棉基地;興辦教育,培養人才。此外,還創辦其它企業和社會公共事業,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奠基人之一。無錫的榮宗敬、榮德生兄弟,1907年創建振新紗廠,后又陸續創辦申新系統的9家紡織廠和天元麻紡廠、開源機器廠,創辦江南大學、工商中學等教育事業,成為中國紡織業最大的民族工商業者。劉國鈞也在常州創辦大綸機器織布廠、廣益布廠,1932年成立大成公司,后來發展到擁有大成一廠、二廠、三廠等紡織染齊全的大成系統。還有無錫的薛南溟、薛壽營父子,從創辦永泰絲廠起,至1937年已形成擁有21家絲廠、1家機器制造廠的永泰絲業集團,成為中國的“絲業大王”。類似上述的民族工商業還有很多。這些民族工商業者,全力以赴,創業、敬業、勤業,苦心經營,不斷進取,獲得很大的成功。9 q, }0 e# h( P. I {1 J" e4 z
8 e& y6 n' a+ d: O- l! K1 D0 T2 I
(三)提倡紡織教育事業,注意提高技術
/ x$ e4 f: G# b. [江蘇省先后創辦了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 ( 繼 又 創辦江蘇省立制絲??茖W校)、南通學院紡織科、蘇州工業??茖W校紡織科以及南通女紅傳習所等,辦學之風頗為盛行。其中南通學院紡織科和蘇州工業??茖W校紡織科以創辦較早并在近代培養紡織人才較多而著稱。此外,1922年南京國立東南大學農科曾設立蠶絲系。1935-1937年,吳江縣成立 縣 立 絲綢學校,設絲織、染色等專業課。
7 Y) k! q8 m8 ^4 {3 K% c% P3 R/ h
7 h+ M; r' y, V8 H2 U/ P4 \4 T(四)爭創名牌,開拓市場
4 D( V) t' y: l) U/ h近代江蘇紡織企業重視提高 質 量 , 生產出一批具有特色的紡織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如無錫慶豐紡織廠的雙魚牌棉紗、申新三廠的人鐘牌棉紗、蘇州蘇綸紗廠的天官牌棉紗,常州的大成藍布、蝶球牌細布、印染布,無錫麗新廠的鯉星牌精元布,永泰絲廠的金雙鹿牌白廠絲、蘇州蘇經絲廠的豐人牌白廠絲、瑞綸絲廠的金錨牌白廠絲,無錫協新毛紡廠的防蛀精紡呢絨等,在國內外市場上都有較大的聲譽,成為搶手貨。江蘇的近代紡織工業以自己的產品和比較完善的生產管理,以及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獲得了較大的利潤,并以此擴大再生產,不斷地得到發展。如南通大生紗廠,1899年有資本44. 5萬兩,萬余枚紗錠;1923年已發展到擁有4家紗廠,資本709. 4萬兩,紗錠16萬余枚,布機1342臺的大生系統。僅24年時間,資本增加近16倍,紗錠增加近8倍。
, }8 n, c1 Q+ I' y& _/ H: j! X
: J5 J) j' K$ o/ b江蘇絲綢產品以外銷為主,各絲廠生產的白廠絲 絕 大 部 分外銷。1936年共出口生絲3. 4萬擔,銷往歐美等國家。絲織品內外銷都有。1909-1918年平均每年出口絲綢43萬米,其中1912年出口達165萬米。江蘇的棉紡織品面廣量大,以內銷為主,1919年以后也開始出口。申新的人鐘牌棉紗,蘇綸的神鷹牌棉布,無錫、常州的純棉印染布以及精紡呢絨、毛巾、襪子等主要出口港澳地區,以及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也有出口西歐的。: O! \6 R& P; t( a% q' b. H1 h
& U$ O( S" y" k( s,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