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清梳聯的發展歷程
+ l, Q" m0 d$ l7 r我國清梳聯技術的研究與外國基本開始于同一時期,但由于當時基礎工業和紡織應用技術非常薄弱,所以清梳聯的研發屢屢受阻,一直到20世紀末,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迅速發展壯大起來。仔細來說,我國清梳聯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9 ] B) x- G! r4 s4 ^
1.初次探索階段
4 w6 M# x- V$ R1956年我國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中就把清梳聯定為紡織工業的重點發展項目, 但由于當時工業基礎極為薄弱,技術工作受到種種干擾,研究由振蕩板簡易棉箱組成的清梳聯機械裝置,幾乎全由各紡織廠機修間加工制造,紡織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自己動手進行簡單拆裝連接。 配套的開清棉設備沒有進行相應改造, 運轉中機械故障極多, 質量極不穩定, 生條重量不勻和重偏波動極大。1964年,紡織部研究院與青島紡機合作開發了A176型、A177型清梳聯喂棉箱,1965年試制成功,1967年在河南省三門峽會興棉紡廠,由鄭州紡機生產的包括A005A型墻軌往復上抓式抓棉機、A006型混棉機、A035型混開機等組成的LA011型開清棉聯合機組與青島紡機生產的A177型喂棉箱、A186型梳棉機組建我國第一條國產有回花清梳聯生產線。當時國內對清梳聯技術的認識尚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主機制造廠的加工母機、檢測儀器的精度不高,沒有可靠的質量保證體系,生產出的設備精度低、可靠性差。在開清棉設備中抓棉機排包少且上包時必須停機,也沒有大容量的混棉、清棉設備,機型單調,適應性差,喂棉箱過于簡單,自身穩定性9 ^) t2 U, i3 K \3 n3 A, e# [4 c
差,運行過程中機械、電氣及系統故障多。以上這些因素,嚴重地阻礙了當時清梳聯技術的發展,不具備推廣條件。
5 w' Y( h# |1 f" j3 t, v4 p)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