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族馬尾繡,是水族獨有的以馬尾作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與方法。! e# D/ P# n6 I2 r" g2 J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水族馬尾繡這種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分布在三都境內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龍等鄉鎮的水族村寨,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一種現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被稱為刺繡的“活化石”。馬尾秀流傳于水族地區的這一民間藝術,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其藝術造型豐富多彩,充分體現了水族人民對生活的感受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 E3 o3 [; K0 e. ^/ O$ Q
1.制作工藝& @8 m* L7 L5 I2 t
取馬尾3--4根作芯,用手工將白色絲線緊密地纏繞在馬尾上,以此作為預制繡花線,然后按照傳統刺繡紋樣或剪紙紋樣,將這種預制繡花線盤繡在花紋的輪廓上,再用7彩絲線編制成的扁形彩線,添繡在盤繡花紋的輪廓中間部位,其余部分按通常的平繡、挑花、亂針、跳針等刺繡工藝進行。一件繡品一般需要經過52道工序。采用這種工藝制作的繡品具有淺浮雕感,造型抽象而夸張。
# S: N7 p8 l( X( i- i馬尾繡工藝十分復雜,雖歷經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號基本不變。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
( n$ r o& |! D# L+ }水族刺繡技法的種類很多,有平繡、馬尾繡、空心繡、挑繡、結線繡及螺形繡等。8 _; ^$ b* E5 L3 i& I2 w N
2.水族馬尾繡的主要產品形式/ `, X/ V" E# r* \
水族馬尾繡的主要產品形式有背小孩的背帶(水語稱為“歹結”)及翹尖繡花鞋(水語稱為“者結”)、女性的圍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護套等。水族馬尾繡工藝的杰作制品是馬尾繡背帶,上半部為主體部位,由二十多塊大小不同的馬尾繡片組成,以絲線在彩色鍛料底子上平繡出有嚴格數序規律的幾何圖案。下半部與主體部位相呼應,也繡有精美的馬尾繡圖案。制作一件背帶,一般要花一年左右的時間。四川成都織繡和其他民族的刺繡技藝也用馬尾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將之用于背帶等繡品。
; A o! a) `4 `, i馬尾繡精湛的工藝傳承出現嚴重斷層,現代馬尾繡的工藝制品質量下降,人們已很少愿意使用。2006年6月,馬尾繡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古老的原始藝術的保護帶來了更好的機遇,這對搶救、保護、傳承馬尾繡技法、保護文化的延續性、提供文化研究的材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為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提供了珍貴藝術資料和保護途徑。/ t- z% L. X9 l.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