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確定紗線的捻度和捻向 分別確定經紗和緯紗的捻度和捻向。捻向的鑒別,以手指對紗段進行適當退捻,觀察紗段中纖維排列情況,呈“Z”形為左捻向;呈“S”形為右捻向。一般單紗呈“Z”捻向;股線中Z捻的單紗合股加捻后呈“S”捻向。強捻紗中單紗與股線同捻向。捻度的確定可通過紗線捻度測試儀測定。$ ?6 o: h) c" t5 \ 十一、鑒定經緯紗原料 正確、合理地選配各類織物所用原料,對滿足各項用途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布樣的經緯紗原料要進行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 K( F$ r% L R, |7 m. g 1.織物經緯紗原料的定性分析 ( ?& J3 V8 t* c! }5 b& D# F, ~ 目的是分析織物紗線是什么原料組成,即分析織物是屬純紡織物、混紡織物,還是交織物。鑒別纖維一般采用的步驟是先決定纖維的大類,屬天然纖維素纖維,還是屬天然蛋白質纖維或是化學纖維;再具體決定是哪一品種。常用的鑒別方法有手感目測法、燃燒法、顯微鏡法和化學溶解法等,其具體方法與纖維的鑒別方法相同。3 N+ g2 s8 o* z0 W+ c 2.混紡織物成分的定量分析 這是對織物含量進行的分析。一般采用溶解法,選用適當的溶劑,使混紡織物中的一種纖維溶解,稱取留下的纖維質量,從而也知道溶解纖維的質量,然后計算混合百分率。# W8 u# [5 _! ~: S! ^ 具體方法同混紡紗線含量分析法。$ b; E' y; m+ z( ^ |
九、測算經緯紗線密度 紗線線密度(lineardensity)是指1000m的紗線,在公定回潮率時的質量。計算公式如下:: P T4 q" Y' Q p Tt=1000m/L1 T9 B+ a. ]' v6 N% K 式中:Tt———經(緯)紗線密度,tex; m———在公定回潮率時的質量,g;. h- K, a! T( T% _ L———長度,m。; @% W5 ]2 W) A( s' z& ` 紗線線密度的測定,一般有兩種方法。 1.比較測定法 此方法是將紗線放在放大鏡下,仔細地與已知線密度的紗線進行比較,最后確定試樣的經緯紗線密度。此方法測定的準確程度與試驗人員的經驗有關。由于做法簡單、迅速,所以工廠的試驗人員樂于采用此法。 2.稱量法 在測定前必須先檢查樣品的經紗是否上漿,若經紗是上漿的,則應對試樣進行退漿處理。; T ?, j; o7 l3 k# i 測定時,從10cm×10cm織物中,取出10根經紗和10根緯紗,分別稱其質量;測出織物的實際回潮率;在經緯紗縮率已知的條件下,經緯紗線密度可用下式求出: Tt={m(1-a)×(1+W?)} ×1000/(1+W) 式中:m———10根經(或緯)紗實際的質量,g;5 p" E: c& m r/ h2 E; i4 e& w- \ a———經(緯)紗縮率; W———織物的實際回潮率; W?———該種紗線的公定回潮率。& \0 u( |. E3 h* M6 O 各種紗線中纖維公定回潮率見表。 各種紗線中纖維公定回潮率
5 Z% z3 e) f, U9 Q% f! Z, p |
八、測定經緯紗縮率 經緯紗縮率(take?up)是織物結構參數的一項內容。測定經緯紗縮率的目的是為了計算紗線線密度和織物用紗量等。由于紗線在形成織物后,經(緯)紗在織物中交錯屈曲,因此織造時所用的紗線長度大于所形成織物的長度。其差值與紗線原長之比值稱作縮率,以a表示。aj表示經紗縮率,aw表示緯紗縮率。$ A/ }$ h8 L# K$ c6 \ aj=(Loj-Lj)×100%/Loj; L9 z8 z4 ~0 A8 D9 c' x2 f9 f aw =(Low -Lw )×100%/Low 式中:Loj(Low)———試樣中經(緯)紗伸直后的長度; Lj(Lw)———試樣的經(緯)向長度。 經緯紗縮率的大小,是工藝設計的重要依據,它對紗線的用量、織物的力學性能和織物的外觀均有很大的影響。 影響縮率的因素很多,織物組織、經緯紗原料及線密度、經緯紗密度及在織造過程中紗線的張力等的不同,都會引起縮率的變化。) u8 v( k# s# W& W, o& R 分析織物時,測定縮率的方法,一般在試樣邊緣沿經(緯)向量?。保埃悖恚ㄔ嚇映叽缧r,可量5cm)的織物長度(即Lj或Lw),并做記號,將邊部的紗纓剪短(這樣可減少紗線從織物中撥出來時產生意外伸長),然后輕輕將經(緯)紗從試樣中撥出,用手指壓住紗線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輕輕將紗線拉直(給適當張力,不可有伸長現象)。用尺量出記號之間的經(緯)紗長度(即Loj或Low)。這樣連續作出10個數后,取其平均值,代入上述公式中,即可求出aj和aw之值。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精確程度較差。在測定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撥出和拉直紗線時,不能使紗線發生退捻或加捻。對某些捻度較小或強力很差的紗線,應盡量避免發生意外伸長。& w6 k8 E! K, {/ n (2)分析刮絨和縮絨織物時,應先用火柴或剪刀除去表面絨毛,然后再仔細地將紗線從織物中撥出。2 e. j1 c0 N* d: L (3)黏膠纖維在潮濕狀態下極易伸長,故在操作時應避免手汗沾濕紗線。 |
' u4 S, Q! i K1 X5 q 2.局部分析法 有的織物表面局部有花紋,地布的組織很簡單,此時只需要分別對花紋和地布的局部進行分析,然后根據花紋的經緯紗根數和地布的組織循環數,就可求出一個花紋循環的經緯紗數,而不必一一畫出每一個經緯組織點,需注意地組織與起花組織起始點的統一問題。& R5 J! s9 A r 3.直接觀察法 有經驗的工藝員或織物設計人員,可采用直接觀察法,依靠目力或利用照布鏡,對織物進行直接觀察,將觀察的經緯紗交織規律,逐次填入意匠紙的方格中。分析時,可多填寫幾根經緯紗的交織狀況,以便正確地找出織物的完全組織。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主要是用來分析單層密度不大、紗線線密度較大的原組織織物和簡單的小花紋組織織物。" s' ^2 K+ W1 J6 a 在分析織物組織時,除要細致耐心外,還必須注意布樣的組織與色紗的配合關系。對于本色織物,在分析時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多數織物的風格效應不光是由經緯交織規律來體現,往往是將組織與色紗配合而得到其外觀效應。因而,在分析這類色紗與組織配合的織物(色織物)時,必須使組織循環和色紗排列循環配合起來,在織物的組織圖上,要標注出色紗的顏色和循環規律。 在分析時,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9 c5 H! y) h+ j' d( { (1)當織物的組織循環紗線數等于色紗循環數時,只要畫出組織圖后,在經紗下方、緯紗左方,標注顏色和根數即可。% j& u& B2 H' Q p q1 f& R: \ (2)當織物的組織循環紗線數不等于色紗循環數時,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色紗循環大于組織循環紗線數。在繪組織圖時,其經紗根數應為組織循環經紗數與色經紗循環數的最小公倍數,緯紗根數應為組織循環緯紗數與色緯紗循環數的最小公倍數。 在分析多層復雜組織織物時,需要找出每一個有代表性組織點的屬性,因分層點在組織圖上出現時很有規律,可以先確定各層分層點的位置,進而確定各根經緯紗的屬性,分解出各層織物,最后分析各層的組織;紗羅織物分析時,首先要了解紗羅織物的生產過程和生產工藝,分析織物時應分析織物的反面,要區分出絞經和地經。一個緯紗循環中,當絞經在地經某一側需要開口的次數多時,起始時該絞經就應該安排在地經的這一側,據此繪出合理的組織圖。 |
6 k) V3 D2 _2 w" k* L2 p 四、確定織物的經緯向9 Z5 | ~ m% F 在確定了織物的正反面后,就需判斷出在織物中哪個方向是經紗,哪個方向是緯紗,這對分析織物密度、經緯紗線密度和織物組織等項目來說,是先決條件。 區別織物經緯向的主要依據如下。6 R [' H2 y9 n' t+ p/ d( a0 Y (1)如被分析織物的樣品是有布邊的,則與布邊平行的紗線便是經紗,與布邊垂直的則是緯紗。6 h6 X% V; b3 Y2 h (2)含有漿的是經紗,不含漿的是緯紗。4 `3 s: A& @, O+ u& Z (3)一般織物,密度大的一方為經紗,密度小的一方為緯紗。 (4)筘痕明顯的織物,則筘痕方向為織物的經向。7 c# M0 o; n& r (5)織物中若紗線的一組是股線,而另一組是單紗時,則通常股線為經紗,單紗為緯紗。% e3 h& a+ a, D/ U3 B/ J; C (6)若單紗織物的成紗捻向不同時,則Z捻紗為經紗,而S捻紗為緯紗。 (7)若織物成紗的捻度不同時,則捻度大的多數為經紗,捻度小的為緯紗。 (8)如織物的經緯紗線密度、捻向、捻度都差異不大,則紗線的條干均勻、光澤較好的為經紗。( X* r2 t- L& D. z (9)毛巾類織物,其起毛圈的紗線為經紗,不起毛圈者為緯紗。 (10)條子織物,其條子方向通常是經紗。# v6 G9 f4 g* p (11)若織物有一個系統的紗線具有多種不同線密度時,這個方向則為經向。 (12)紗羅織物,有扭絞的紗線為經紗,無扭絞的紗線為緯紗。 (13)在不同原料交織中,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織的織物,棉為經紗;毛絲交織物中,絲為經紗;毛絲棉交織物中,則絲、棉為經紗;天然絲與絹絲交織物中,天然絲為經紗;天然絲與人造絲交織物中,則天然絲為經紗。. f% M$ T* a9 r; y 由于織物用途極廣,因而對織物原料和組織結構的要求也多種多樣,因此在判斷時,還要根據織物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 |
二、鑒定織物的類別與用途& f; ~9 q5 q" x( i1 q 根據來樣判斷織物的風格大類,如棉型、毛型、絲型、麻型、化纖仿真型等,初步確定產品的名稱和主要用途,對樣品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V+ C9 Z- H% y8 r 三、確定織物的正反面+ y# S& a( b4 f% C5 D h 對布樣進行分析工作時,首先應確定織物的正反面。) [& ?& g$ k' @3 | 織物的正反面一般是根據其外觀效應加以判斷。下面列舉一些常用的判斷方法。: p) \# ~; I. V6 V5 E, { (1)一般織物正面的花紋、色澤均比反面清晰美觀。 (2)具有條格外觀的織物和配色模紋織物,其正面花紋必然是清晰悅目的。 (3)凸條及凹凸織物,正面緊密而細膩,具有條狀或圖案凸紋,而反面較粗糙,有較長的浮長線。 (4)起毛織物:單面起毛織物,其起毛絨的一面為織物正面;雙面起毛織物,則以絨毛均勻、整齊的一面為正面。% W3 X; q: G% x) ~8 z. d: p (5)觀察織物的布邊,如布邊光潔、整齊的一面為織物正面。3 G) C+ @# J, R (6)雙層、多層及多重織物,如正反面的經緯密度不同時,則一般正面具有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較佳。* G' n$ u$ I# o) r& u, n6 F; R" i (7)紗羅織物,紋路清晰、絞經突出的一面為織物正面。 (8)毛巾織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為正面。 多數織物其正反面有明顯的區別,但也有不少織物的正反面極為近似,兩面均可應用。因此,對這類織物可不強求區別其正反面。 |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2 15:5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