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不知道為什么要漚麻,其實就是使麻纖維從麻稈上容易脫落下來并容易分解為較細的纖維?,F推薦本網的幾篇文章:古代麻纖維的脫膠(提?。┓椒?a href="http://www.35722aa.com/thread-819-1-1.html" target="_blank">http://www.35722aa.com/thread-819-1-1.html;葛麻脫膠法www.35722aa.com/thread-54-1-1.html;麻微生物脫膠、酶脫膠的原理、途徑www.35722aa.com/thread-6559-1-1.html。! X* n! X1 ] c& u% ?# ^. k 如果還想進一步了解漚麻的知識,請在本網搜索“脫膠”,可獲得更多相關知識。 |
想起了小時我們老家也有“漚麻”的勞動,那時候地里種的是應該苧麻,比較高大,苧麻籽不知是否可以榨油,沒有印象了。麻桿剛割下來還是綠色的,需要捆成束,很多束扎在一起形成四方的麻垛,然后放到池塘里,麻垛上壓上石頭或者淤泥,以麻垛剛好沒入水中為宜(麻垛其實是懸浮在水里),為了防止麻垛順水飄走,有的還要在岸邊系上繩子。漚麻的時節是在夏季,天氣悶熱,也是一種體力活,現在想來,肯定是沒有“彼美叔姬,可與晤歌”的情景的。只有民生多艱的感觸。漚麻的時間火候要掌握好,時間短了,麻不熟,皮不好剝,麻纖維也不夠柔軟。漚的時間過長,麻如果“熟透”了,麻纖維就會很容易扯斷,沒有了利用的價值。麻漚好以后,將麻垛散開,一束束拉到岸上,然后再一根根剝皮,漚好的麻皮很好剝的。原本綠色的麻皮,剝下后經過洗滌就變得很白了。這些麻皮再根據需要裁成不同規格的長度,用工具紡成繩子出售。我記得那時紡的比較多的一種是捆袋口的細繩,我們叫“搓串兒”,還有一種是很粗的象拉纖用的那種繩子,我們叫“合繩兒”。這些勞動也是當年村里農閑時的主要工作,應該也是當年一種重要的經濟來源,我現在還能清楚地回憶起小時的夜里,我睡在床上,父母在微亮的油燈下“搓串兒”的情景,在一張小板凳上一下下的搓著,用他們勤勞的雙手搓亮了兒女的明天。。。。。。 |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6 15:3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