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經染色或印花加工后,雖賦予了織物各種斑斕的色彩和繽紛的圖案,但織物的外觀平整度、尺寸穩定性、手感以及內在性能等都不能滿足制成品的質量要求,尤其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紡織品的功能性要求越來越高。通過各種后整理,可以賦予織物更多的特殊功能,在改善織物服用性能的同時,拓寬了織物的應用領域,從而使織物的附加值大為提高。從某種意義上說,紡織后整理技術是體現紡織產業技術水平的重要環節,也是目前制約我國紡織產業整體技術進步和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升的瓶頸。紡織后整理按工藝劃分,可分為機械整理和化學整理。機械整理中不涉及化學品的使用,因此不存在有害物質產生的風險。而化學整理是通過在織物上施加某些化學物質,使之與纖維發生物理或化學結合,從而獲得各種特殊功能的整理過程,因此在化學整理過程中,由于使用不當,就會產生有害物質危害的風險。# \0 ]! S' h8 N; B! M! Q
就化學整理而言,常用的有后整理工藝主要有;柔軟整理、免熨燙整理、拒水拒油整理、抗靜電整理、抗菌除臭衛生整理、阻燃整理、抗紫外線整理、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等。在這些整理中,所用到助劑大部分系各類表面活性劑。根據Oeko-Tex100生態紡織品標準(2006年版)和Eco-Label 生態紡織品標簽規范要求,在整理劑中不得含有以下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禁用或限用物質。 % m* ^! e" w9 N5 a9 z+ y
因此,合理選擇生態環保型的整理劑,是降低整理過程中有害物質產生的關鍵一步。8 C% \8 |. p, k& L
0 i1 Z7 A1 B0 V+ T9 H: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