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I. Q2 R$ S9 z
本屆大獎以“企業在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功能”和“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為重點展開,充分發掘中小企業在管理創新中的典范作用。評選條件除參考企業兩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資料外,最重要的是看創新成果是否對當前紡織行業發展具有示范和指導意義。 從最終勝出的企業管理創新經驗來看,可以總結為: 首先,規模以上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如以印染為核心主業的盛虹集團有限公司,面對近年來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的雙重壓力,通過“綠色印染”創新管理,不僅在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還通過提前安排生產計劃進行成本控制,使企業效率與社會效益同步增長。山東南山紡織服飾有限公司是中國毛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通過紡織品生態安全風險防范體系的建設,涵蓋了從APEO、GOTS、Oeko-tex到白名單、REACH等全球五大紡織安全標準,并采取信息化追溯平臺,降低了企業出口風險,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次,產業升級引導消費。浩沙實業(福建)有限公司和浙江新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已經將觸角延伸到產業之外,從被動等訂單到主動引導消費需求的典型企業。浩沙集團從泳裝起家,到成立健身會所,整合產業鏈,形成以銷售面料、泳裝和健身服務,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說成衣是流行的落腳點,那紗線就是流行的起源地。作為上游企業,浙江新澳主營毛精紡紗線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由于能為客戶提供從色彩到原料及成品的解決方案,使得他們已超越僅僅作為供應商提供產品的層面,而成長為品牌離不開的戰略合作伙伴。 再次,從制造到“智”造。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正逐漸減弱,國內經濟增速逐漸放緩。隨著材料、勞動力成本增長,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的約束力正在增強,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傳統制造企業的生存發展。青島環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信息化平臺,創新產品研發設計手段,推進智能化生產控制,依托智能制造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建設實踐,提升了公司的國際競爭力,促進了企業的持續發展。江蘇奧神基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創新管理機制,構建產學研合作體系,提升了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成功率,順利實現從“老三絲”(滌綸、丙綸、氨綸)到“新三絲”(聚酰亞胺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碳纖維)的轉型升級。 最后,特別值得提到的是這次中小企業創新成果百花齊放。改革開發以來,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產品生產、吸納就業和穩定社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憑借自身特點,許多中小企業充滿活力,并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由老板集團投資成立的杭州諾邦無紡股份有限公司遇到過非織造行業的動蕩起伏,也經歷了國際經濟形勢的不利影響,但在其內部管理上以效率優先,逐步形成了“簡于形、精于心、重于行”的企業文化,通過效率優先、簡約管理,企業不僅平穩渡過金融危機,并且在歐債危機時期得以逆勢增長。 浙江三志紡織有限公司被評為“中國長絲遮光織物精品生產基地”,且擁有一支專業技術研發團隊。該公司非常重視知識產權,已申請專利400余項,獲專利授權64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專利24項。其自主研發適合企業特色的ERP軟件,基本實現了企業生產與經營的信息化管理。 鄭州市晟宇服飾有限公司在成立不到10年間,從一個私人小作坊發展到一家集服裝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市場銷售和品牌運作于一體的服裝企業。該企業管理者根據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變化,在管理理念、管理技術及管理制度上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中小型服裝企業的發展道路。 山東海思堡服裝服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2008年,從單純的加工貿易企業,逐步向集高端研發設計、先進生產制造和品牌營銷于一體的企業轉變。其創新點在于企業采用吊掛系統(UPS)柔性制造,鐳射技術導入印花處理,以及將臭氧整理技術應用于牛仔服裝。通過這些已經成熟的科技,企業卻創造出新意,產生了效益。 青島紡聯物流有限公司是青島紡聯控股集團所屬國有全資子公司。作為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的運作平臺,青紡聯物流通過基于品牌價值的紡織虛擬供應鏈管理體系建設實踐,依托網絡協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拓展了企業的利潤增值空間,提升了公司的競爭力。 據悉,作為推廣活動的后續步驟,獲獎企業的管理創新成果將繼續被編寫成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經典案例匯編,通過各種宣傳平臺進行滲透,并根據企業的需要組織培訓、交流,推動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體系建設,加快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向縱深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