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鐵輥回轉不靈活( p' ^+ f/ {: i
現象:
8 P: A* {. W0 Q- s+ Q; `塵籠表面小鐵輥不靈活,甚至不回轉,造成塵籠表面落棉棉網一時厚、一時薄,甚至停止輸出。停車后掀開風斗蓋,會發現落棉短纖維充塞在風斗內。當充塞增多后,會被毛刷重新帶入錫林梳針間,造成錫林梳針損傷。- F7 C% G0 y( W8 w: V, D
這一現象多為個別眼出現,因此很容易同塵籠回轉打頓現象相區分。. `! `; n' j0 K2 e- `% f9 w& R
o6 y8 Z; S4 o3 e7 e
原因分析:
) j9 L7 I$ R+ l# C* ?1 v 1.小鐵輥長度較長,而風斗開檔較小,造成小鐵輥與風斗相卡住,不能回轉。
e* Y- b3 s$ @& [/ y2.小鐵輥擱腳安裝位置過高,以致小鐵輥懸空于塵籠表面,不能被塵籠摩擦帶動回轉。
; `: g4 q* Y. L. p1 D4 e. v3.小鐵輥擱腳進出位置歪斜,或太出、太進,都會卡住小鐵輥,造成回轉不靈活,也有的因小鐵輥絨板壓上后,使小鐵輥歪斜或卡住,也是引起小鐵輥回轉不靈活的一個常見原因。
) C1 t( k. W) K, F( T+ q4.塵籠表面不圓整,有凹陷等情況,也會造成小鐵輥與塵籠接觸時回轉、脫空時就不轉的現象。: R' j3 P+ ~! C( j% u
修理方法:. P$ u9 C- v3 x1 M! B& j }, ]
1.風斗下口開檔太狹,小鐵輥有卡住現象時,可用小錘輕擊,使風斗兩側適當張開些,使小鐵輥在其中能有一定的間隙。
& A) M# G) B& o" [" v" W& U5 j9 F2.小鐵輥托腳應盡量裝得低些,只要不碰塵籠表而即可。這樣,即使在塵籠圓整度差時,小鐵輥也能被塵籠表面摩擦帶動而旋轉。" |" M4 I* { ^* L& `8 n/ x
3.小鐵輥托腳緊固螺釘應在絨板壓上后,轉動塵籠,看小鐵輥的轉動是否靈活自如,再慢慢擰緊。注意不能用力過猛,螺釘不宜太長,以免螺母脫焊。) N; X. @' g7 Q
( I) w$ s$ N- `
五、落棉棉網呈云斑狀或含白星: r% B7 [* a3 ~/ X) g
現象:/ i; t* [" R' G v% U5 }/ h( \
從吸附在塵籠表面的落棉棉網外觀看,有明顯的一塊厚、一塊薄,如云斑狀;或含有大量白色星點狀棉結。以上兩種現象的出現,有的僅在個別眼里,有的整個六只眼都有,輕重也不一。& j& ~. y# C& V8 ]" n, u6 ?
8 @0 V: N6 S2 r
原因分析:# c( I7 E/ M2 h5 j6 O
1.落棉棉網云斑狀,大多是風斗內壁通道不光潔,有棉蠟或毛刺,容易粘附短纖維所致。. r0 ]% j2 ]# Z+ V) r6 J6 [
2.風斗內弧形板襯料倒嵌在風頭內側,有的是風斗下沿皮或小螺釘嚴重扎嵌短纖維后,運轉時間一長,就容易造成棉網云斑狀不勻。7 p2 C3 d6 e, f0 c9 u
3.落棉棉網中含“白星”,也是毛刷本身粘花不潔的一個反映。這種現象,一是因毛刷直徑偏小或棕毛彈性不足,以致與三角氣流板接觸過松,毛刷棕毛間的短纖維不易被排除,與錫林摩擦后引成“白星”狀棉結。二是因部分棕毛被扎斷,造成毛刷頭端過稀,或是毛刷直徑測量偏大,造成毛刷與三角氣流板、錫林插入深度過淺,這也是造成毛刷棕毛間粘附大量棉結的因素之一。
$ @4 ]! Z0 v8 I0 E9 ]4.塵籠總吸風力不足,往往也是造成上述現象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j M( v1 |/ N! z7 T! C( c9 d
8 }+ F2 h5 \6 b0 c/ [( u
修理方法:
( g2 x6 z1 C/ I3 V, L. K6 [4 L8 o 1.停車后,掀開風斗蓋,挖除風斗內積花。. Z3 }( j1 N: ]1 _3 Q
2.對于風斗弧形板襯料倒嵌現象,可托起風斗,使弧形板稍與塵籠表面脫空,然后用小旋鑿將襯料重新嵌填好。
5 W0 C4 O3 ?! z0 F6 i3 s3.風斗內的棉蠟,可掀開風斗蓋,用熱濕布擦清,必要時,可趁揩車時拆下用細砂布縱向砂擦光潔。風斗下沿皮條應同塵籠安裝密接,以減少嵌花扎棉纖維現象。* c) R) ^+ I. b2 W
4.如落棉棉網“白星”僅在個別眼出現,可適當將三角氣流板稍微敲下些,使與毛刷接觸近一些。如果“白星”現象比較普遍和嚴重,應檢查總吸風風力是否充足,必要時拆下毛刷,重新對毛刷進行修剪、測量,并重新調整隔距。1 N3 @; I) C# _( T" B
. Q# y+ r; ^8 @1 m1 I"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