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長安興教寺發現的唐代石刻線畫“搗練圖”+ d# _: h8 y) p3 Z/ O7 S/ y( @; |
6 Z' G- T1 i3 J$ Y8 O0 V+ s* q7 x) a" R3 N
2000 年11 月13 日, 陜西省文物局鑒定組成員呼林貴、劉合心、徐進、徐濤、尹夏清一行五人, 應長安縣文管會及長安縣公安局文物緝查大隊之邀, 到長安縣興教寺鑒定被盜的佛教文物。工作間隙興教寺的佛堂大殿前, 發現一個放置假山的青石槽上刻有線刻畫 。
3 p4 v" L4 u7 k, x/ W1 y) f& a$ N5 ~7 y) G, W4 t
經仔細辨認后發現, 該石槽的前后兩面分別刻有一幅“搗練圖”線刻畫;石槽的兩端, 分別刻“飛廉纏枝海石榴”及“鳳銜瑞草纏枝海石榴”線刻圖案。
% h& K; I; }) C# E
r+ M. o" p- v j/ v6 V據興教寺主持常明法師介紹,這件青石槽是1985年據寺院東十多米處取土時發現。石槽一端有一直徑約5厘米的排水孔。有專家根據這件刻有“搗練圖”的石槽大小、形狀推測,它極可能就如畫中內容一般,為唐代婦女在搗練之前盛清水以浸泡、洗滌練帛的實用石槽。
0 W* V1 D! V! b, C' C; u4 E' R2 x$ f!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