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信部聯消費〔2022〕44號 & R2 N9 |+ s1 q( c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主管部門:3 j3 G. {/ ^/ A6 e7 {% Q
+ W7 G5 d4 n' @' ~
產業用紡織品用于工業、農業、基礎設施、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是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紡織工業高端化的重要方向。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有關要求,推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國民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現提出以下意見:
) c3 K! N1 e$ @9 h! x8 z
$ o4 h. }& ?7 _; s- z$ O4 I一、總體要求: ^/ g# M7 Z5 @# X9 G
+ R% q( C' }6 A9 F0 v(一)指導思想。
8 u: j3 }$ j% o; K' U% g; ~$ c' K/ s7 ~6 X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科技創新為動力,滿足國民經濟各領域需求為重點,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產業用紡織品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升級。! V: ^) X. |, M7 d! ~4 m8 }8 y
. V0 c- @& o" \; g" Q
(二)基本原則。
; }. O' K B3 u5 V8 n5 F3 B2 G9 R. v5 ~- T' \& k
堅持創新引領。強化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強產業基礎、共性技術、高端替代應用創新,加大新技術應用力度,推動業態變革、價值創造和結構升級。
% {6 } P: T( h/ V3 ^( p
4 _5 F, b2 B$ ~" c0 e" Q q堅持需求導向。以適應醫療健康、安全防護、海洋經濟、環境保護等領域需求為重點,加強產品開發設計,增強質量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化服務水平,拓展多元化市場。" @6 [' [) P2 n8 W$ K" Y
6 J& x% I& w2 z1 x# o堅持結構優化。營造公平競爭發展環境,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落后產能,加大行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力度,培育優質品牌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0 R; W6 u& e2 l
d9 Z( D* I4 k7 B& `4 q堅持合作共贏。鼓勵產業用紡織品企業與基礎材料及終端應用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銜接,完善覆蓋生產與應用的標準檢測評價體系,建立誠信共贏產業鏈供應鏈。# `5 H- f2 p+ l! Z! |$ c# C
+ x+ y3 X; n7 l" b+ ~3 P(三)發展目標。
- T8 f! j. N( G, |- l% s/ Q8 j$ p5 n c1 _. n( d! @& B7 A
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左右,3-5家企業進入全球產業用紡織品第一梯隊??萍紕撔履芰γ黠@提升,行業骨干企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循環再利用纖維及生物質纖維應用占比達到15%,非織造布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對行業提質增效作用明顯,行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5 Q) U" G) H Q6 h3 z; V
5 O4 N" e! n% v3 I: ~) E
二、重點任務
! e) c, p- J/ ]* p8 E9 S# F
1 T$ ]& k- Z$ A* M) `, n! D5 \$ u# x(一)強化科技創新,穩固產業發展基礎。
" Q1 ^8 ^, @/ D- b
1 {( _+ W3 i; _% N4 b' ^7 T加強共性基礎技術研究。開展非織造布紡絲、成網、成型基礎研究,提升特種纖維成網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紡絲成網技術穩定性,推動納米、微米纖維非織造布技術產業化。加強多軸向經編、大尺寸成型、三維編織、2.5維織造等工藝技術研究,破解立體成型連續化、自動化、數字化技術難題,開發紡織柔性材料功能化、綠色化整理技術和復合技術。
- V9 j u. G% z( j' B9 f6 J
$ i2 G6 i h6 K開展強鏈補鏈聯合攻關。梳理重點產品產業鏈圖譜,支持龍頭企業組織上下游企業協同開發,開展非織造布專用聚丙烯切片、可生物降解材料、專用纖維、專用助劑以及織造成型裝備開發,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質量效率。) n" \* B5 c6 J# ? A' o
x0 C7 f9 r) v完善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打造新型創新平臺,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研發,加大在應急救援、醫療健康、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拓展。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開展細分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和市場應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業鏈協作,建設行業重點技術研發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C. C/ C: s0 } E) k" W# k
7 k3 U2 ?- P& W0 N3 T1 a
(二)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推進產業高端化。
+ M8 u3 a' }, J0 R& o. k7 Q v4 @& k5 g; p0 F
加強技術迭代升級。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開拓產品在醫療健康、海洋工程、高效過濾、安全防護等領域的高端化應用。充分應用質量、能耗、安全生產、環保等技術標準、法律法規淘汰落后產能。/ O9 Q$ f4 `9 A6 V# y( O( t/ A
, f: R8 ?* J& f4 E3 m梯度培育優質企業。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創新能力突出、具有生態主導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引導企業深耕細分領域,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強大中小企業多維度協作,形成良好產業生態。
. l" Q6 ^5 n! O% y9 V' d. F1 D4 {8 {+ H" Q
推進先進產業集群建設。推動產業集群建設高水平公共服務平臺,加快要素資源引進力度和更新速度,完善產業鏈條,升級制造能力,優化產品結構。推進非織造布、防護用紡織品、高溫過濾用紡織品產業集群建設,提高集群產業鏈配套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 G$ q4 j6 M; `) I
1 A# C, V9 ?1 N8 @) ^; G
(三)促進兩化融合,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 S6 l) T4 ?! S1 N J' b/ A+ M* y8 |. x; V- J* U
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大關鍵環節數字化、網絡化改造,加快先進數字設備、在線監測系統、智能倉儲物流系統、先進制造及管理軟件等推廣應用。在非織造布、醫療健康紡織品、土工建筑用紡織品、交通工具用紡織品、柔性復合材料及線帶繩纜等領域推進數字化工廠建設。& i, B2 O/ u! A5 Z, T
2 u7 ]- a' ~- U( B- c0 R _加大智能紡織品開發推廣。開發能量采集與儲存、數據傳輸技術,提升柔性傳感材料可靠性。開發推廣體育運動、醫療健康、安全防護用智能可穿戴產品。拓展智能紡織品在土工、建筑、過濾等領域應用。. \0 E$ J2 j6 m6 ~+ ^/ g
! m9 j$ M9 R4 S2 ^% c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共享設計、協同制造、質量追溯、供需對接為目標,在個體防護、工業過濾等領域,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開發行業專用工業APP,提高產業鏈協同制造能力和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2 I% |+ Q6 ]& ^+ F( ?$ ]! ^& z# Q
3 O# N% _; `% r3 Z(四)堅持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0 J7 q' G, b, |, G2 w+ e
* u! D+ I; B5 }& r
推動行業節能減碳。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制定節能減碳行動方案。制定紡粘、水刺、針刺等非織造布領域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降低行業能耗水平。支持企業建設能源管理系統,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應用節能技術和設備,創建綠色工廠。
& V6 I) H1 z4 r# b& b% F7 C! b5 D3 r$ U
$ ?7 w, j: Y3 _+ G; s9 M+ o發展環境友好產品。提高天然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木漿、聚乳酸、低(無)VOCs含量膠粘劑的應用比例,推廣可降解一次性衛生用品和可重復使用產品。開展可生物降解非織造布及制品認證工作,加強環境友好產品推廣。9 U" l+ R' l! s( D8 D
" {5 {8 V/ ~' l, i# Y' P7 |3 s: W: P6 _
加強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提高循環再利用纖維在土工建筑、交通工具、包裝、農業等領域應用比例。推廣濾袋、繩網等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擴大產業用紡織品回收利用量。
( ~3 g9 `; v( z4 q: ]% \/ [0 y) ?" j; M9 @$ |* U1 b( V
(五)堅持標準引領,完善質量保障能力。
# F8 u. P2 n! X5 X! W- f0 r4 K6 H7 D7 d2 E3 n# _8 G+ D
加強標準體系協同建設。推進上下游企業標準協同研究發布,推進醫療衛生、安全防護、土工、過濾、海洋等應用領域重點產品標準與應用規范的制修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大國際標準轉化力度,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 S4 g3 J( W. W) ]& d: v
8 f# t* `6 @' k- G3 v2 d% }
開展行業質量提升行動。支持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在繩索、個體防護等領域開展國際對標工作,逐步縮小國內外產品質量差距。鼓勵社會組織等第三方機構開展質量評估,推動高端品質認證和質量評價工作,培育優質品牌。
# j+ j- i8 ?' X' g* @$ A% N6 j2 P8 p& J/ Q* [
三、重點領域提升行動
4 j7 G( ^6 f& P: d# |# g: g8 W( Q# {. o: q. _+ k$ D
(一)高品質非織造布。
& o6 x* P2 @! N% [+ K
, W3 N0 b$ P0 s0 V, h. g9 g紡粘和熔噴非織造布。開發超低克重、高均勻、雙組分、細旦紡粘非織造布。開發口罩用高性能熔噴非織造布,開發熔噴與其他工藝復合產品,拓展熔噴非織造布在保暖材料、擦拭制品中的應用。推廣聚酯熔體直紡紡粘非織造布技術。
: s( u" @7 T) T9 A) C& e) j$ G7 [8 [' J- `6 S: S
閃蒸法非織造布。加強對閃蒸紡絲成布工藝技術攻關,實現年產3000噸級閃蒸非織造技術裝備產業化,推動在醫療包裝、防護用品、印刷品等產品中的應用。
" s8 N% G- D1 A& V/ W ^0 r4 o$ f" D) G( G1 m; Q- \; C( l
靜電紡非織造布。優化靜電紡絲設備及工藝,開發高固含量(≥30%)紡絲溶液,實現靜電紡絲非織造技術裝備產業化,推動在個體防護用品、保暖隔熱材料、防水透濕材料、電池隔膜等產品中的應用。
" i6 \2 ]8 x) F5 N% m4 B! n3 L7 W' S2 \
環境友好非織造布。發展全棉水刺非織造布和可沖散非織造布,實現熔噴木漿非織造布、木漿水刺非織造布技術裝備產業化。研發推廣聚乳酸、生物聚酯紡熔非織造布、純水減量海島纖維非織造布。
/ I8 n) i6 G9 A# M
; C/ }/ r& x; Q/ ?(二)安全防護與應急救援用紡織品。0 l7 R; P# U f, i& O( B* |- X1 u
5 e) E# \! M0 ]* r" r
個體防護裝備。推動防護用品產業基地發展,開發生產可防核生化、熱、機械力、靜電、電弧、粉塵的防護用品。完善個體防護產品標準和檢測評價能力,培育具有多品類、適應多場景、滿足國內外需求的個體防護裝備綜合性企業。. ^) G3 X( v) u. }; d
! E/ i) m% V% p+ t. @' K- X# [. G1 _
生物醫用防護裝備。研發輕質柔軟正壓防護服面料,提高材料機械性能、氣密性和耐化學性。研發舒適性醫用防護服和醫用防護口罩,開發不同功能和防護等級的口罩。- `; E+ M8 w5 f
8 z0 r; }, ]; c應急救援用紡織品。加快應急救援帳篷、耐高壓輸送管、高性能救援繩索及安全帶、高空救援成套系統及柔性逃生通道、航空救援裝具等材料及制品的研發,完善使用操作規范,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K: {, J7 l" U- T" C' u& g
, B: r4 ~6 H) R3 m0 D4 r# U7 t(三)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紡織品。% ]3 c3 _. E, P0 y" W& F& w- S7 C
7 N/ Z( ~9 B% `
高性能紡織復合材料。研發纖維預制體數字化編織技術及復合技術。開發高強高模高韌復合材料、航空級玻璃纖維織物及其復合材料,新型防熱、隔熱、透波材料,空間碎片防護材料及芳綸蜂窩材料,提高配套航空航天工程能力。
4 \% t$ ^4 X) W4 M1 a7 p% `0 ^2 d, h
柔性紡織復合材料。開發電磁屏蔽和吸收、飛艇蒙皮、飛船充氣返回艙、緩沖氣囊用柔性紡織復合材料。研發具有多波段兼容、自適應環境、動態變形等性能的偽裝材料。0 w3 L }9 a2 D$ g! i
0 w% e) V9 B& l$ ~
(四)海洋產業與漁業用紡織品。
Z: ~7 B# j3 G4 _
6 v5 _4 y5 k! ?海洋工程用紡織品。開發高性能海工纜、信號纜、系泊纜、錨固纜等產品,提升產品的高長度、高強度、抗蠕變、耐鹽霧、耐老化等性能。推動海洋工程用紡織品模擬測試及實際工況測試,加快在油氣開采、海上救援、深海探測、深海養殖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 g% D5 \+ V: [$ ^) I. m/ a0 S/ q: w% b9 J$ b) k' s. w/ f# H
海洋漁業用紡織品。加快高強度、高耐腐蝕、低海洋生物附著捕撈網、養殖網箱等產品的研發應用。加強遠洋漁網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護海洋生態。% p/ B- E( ~* [; S: u; U; D
* o, l* \3 [6 {7 w! Y8 G' @(五)醫療健康用紡織品。, t- c8 J4 x# r/ ^
/ S4 y( b3 |; X$ {9 J6 }' w醫療用紡織品。推動疝氣補片、可吸收縫合線、人造血管、血液透析材料的臨床試驗和示范應用,加快止血、抗菌等功能性醫用紡織材料研發應用,加強可降解材料、一體編織覆膜支架等產品研發攻關。
, c! o0 X0 J: {; Y6 l% Z
! L# }& O j) ~2 x; O# `健康衛生用紡織品。加快成人失禁、防褥瘡、康復用紡織品的應用推廣,提升產品易護理、易清潔、抗菌抑菌等性能,加快智能可穿戴紡織品、健康監測紡織品研發應用。! X Z; g, `9 { O+ t1 s
" ^0 j" N% S a/ ?
(六)交通運輸用紡織品。; o! ~* o; c* Q; k' a% K
5 m4 y6 F, m' J! v( `+ Z0 _9 ^9 m
高品質內飾材料。開發隔音、吸音性能好的多層紡織材料。發展無廢料生產、一體化成型工藝,減少化學粘合劑使用。加強再生材料在車用內飾件中的高值化應用。/ P5 Y2 [& G* x" F4 O! ?; k
\% p- R' _! {( J ~( @輕量化材料。突破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熱塑性復合材料高效低成本生產技術,加快麻、竹纖維復合材料在交通工具中的應用,支持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中的推廣應用。
6 a1 Y% O/ h7 e- R
) h; U* O8 D4 q6 Y7 J(七)土工建筑用紡織品。
5 p: u0 Q0 V; R" ?( l
7 [0 N2 ]# X% F/ `土工用紡織品。開發碳纖維增強土工格柵、碳玻復合土工格柵、阻燃抗靜電雙向拉伸土工格柵、高強超濾土工管袋等產品,發展高強粗旦聚丙烯紡粘土工布,擴大土工用紡織品在基礎設施、礦山安全、環境工程、海洋工程中的應用。* w5 w% g% Z0 D
- h! q9 c6 @! o$ O( l; [建筑用紡織品。研發推廣碳纖維建筑補強材料。發展聚酯紡粘、粗旦雙組分非織造布以及玻璃纖維加筋胎基布,提升建筑防水材料性能。開發大型場館建設用大幅寬ETFE涂層膜材料。推廣阻燃、吸音、保溫、裝飾非織造墻面材料。4 k2 ?( V4 Y7 f
. @+ j) j6 G& c" t5 Q4 A
(八)過濾用紡織品。
" n/ V* ~ B4 M$ r
% T9 I$ ^& [7 A! M$ P, V液體過濾用紡織品。加快精細過濾、超濾微濾等高性能產品的研發和應用,推動產品在醫藥、食品、化工等領域的應用。研發反滲透膜、納濾膜、正滲透膜材料,推動產品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廢水處理等領域的應用。4 v5 O" S, n% y1 z$ N$ @2 Z
. z/ G0 V0 b; i/ k空氣過濾用紡織品。開展超凈過濾等高性能材料的研發攻關,加快多功能一體化過濾材料、工業煙塵碳捕集過濾材料等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攻關和應用示范,加快廢舊過濾材料及產品回用技術的研發推廣。2 G% Q" N- ~/ H
G) W: X8 D- s( e5 X四、政策措施* N9 N2 x/ ]0 Q" y3 x
; Q1 V7 a r; E1 ~) M(一)加大政策支持。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鼓勵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加強合作,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圍繞醫療健康、海洋產業等重點領域,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培育一批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小巨人”企業。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持。
0 q6 y" ]3 [2 g, ?0 p
2 U! @3 r- i$ |1 V! l& p(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鼓勵行業組織、產業園區、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各地結合區域特色,加大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所需資源要素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示范基地。加強招投標監管,堅持優質優價原則,規范行業有序競爭。
4 U3 }7 {8 O) u! [1 U' c8 R2 [( N' E, S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依托重大科研和產業化項目,培養學術、技術和經營管理領軍人物。開展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認證,培養具有優秀專業背景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技術人才隊伍。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鼓勵骨干企業與高校聯合開展企業家研修培訓,培育現代化管理人才。
# i0 ~' i: S6 |, T# n1 ^3 @: Y/ v& n
(四)深化跨行業交流合作。加強與醫療衛生、土工建筑、交通運輸、環境保護、航空航天等重點應用領域的交流,開展技術創新、標準研制、示范應用等合作。推廣土工、建筑和安全防護用紡織品在重點工程和特殊行業的應用。支持農業用、環保用綠色可降解產業用紡織品推廣應用。' I7 @* W7 ?4 _# ^( V6 Y
- R% j5 M- z! x) g$ H6 p4 u- t. l9 m6 T(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鼓勵行業協會服務技術創新、推動跨界合作、引導資金投向,加強行業自律。支持行業協會開展平臺建設、品牌培育、技術交流、產需對接、信息發布、市場拓展、人才培訓等方面工作,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指導行業協會通過各類活動推動指導意見貫徹落實,協助政府部門開展實施效果評估。
D$ Z' n5 \2 X" `" F7 b2 J' X6 K/ n- I' ^& q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22年4月12日 3 _5 d5 y. n, ]& v9 @" d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1 j$ g0 w; q7 t8 Z+ H
& A" V8 r8 \- P$ w5 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