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紅軍第一套制式軍服的誕生 " d: ^; T, Y3 t- }, x M
* }+ G" F% N. S' T灰布料、八角帽、五角星帽徽……誕生于1929年的第一套紅軍制式軍裝,不僅在當時展示出紅四軍的軍威和軍容,更成為此后紅軍的形象象征,見證了紅軍戰士在艱苦歲月中所歷經的磨難和成長。 9 Y: B# L( b2 U9 v8 X' {2 l
在古田會議紀念館的展廳里陳列著一套特殊的軍裝:灰藍色布質,上衣為仿中山裝式,開襟,衣前的左邊和右邊各有1個口袋;領口佩綴紅領章,為紀念列寧逝世5周年,緬懷列寧的豐功偉績,領章上繡著黑邊;褲子為普通樣式,配綁腿;軍帽為八角帽,上綴一顆布質紅五角星帽徽。這套簡樸的軍裝,于1929年3月在閩西長汀被設計并制作出來,是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第一套制式軍裝。
% ]2 \6 k# O* b7 F T6 o# P8 p2 G! z
1929年3月14日,紅四軍在閩西長汀長嶺寨,消滅了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2000多人,擊斃旅長郭鳳鳴,進占長汀城,取得了紅四軍入閩第一仗的勝利。當時,郭鳳鳴在長汀建有一個被服廠,廠里有12臺縫紉機和一批布匹,戰斗結束后被紅四軍全部接收了過來。隨后,毛澤東對部隊進行整編:將部隊改編為3個縱隊,每個縱隊1200多人,500多支槍。在部隊整編完成后,毛澤東說:“部隊是‘煥然’了,但還沒有一新??!” 2 i. o o$ W% }& r" `
長汀商店林立,交通便利,是閩贛邊境上的一個重鎮,商業和手工業都比較發達,是一個較為富庶的中等城市。進入長汀城后,紅四軍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沒收了10余家反動豪紳財產3萬多元,并向商人籌借了軍餉2萬多元,共籌得5萬余元,這些錢對于當時的紅四軍來說可是一筆巨款,如何用好這筆錢令紅四軍指戰員頗為犯難,時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提出,應當拿出部分錢來制作一批軍裝。
3 [* \, v0 j- V$ R
紅四軍自1928年5月在井岡山成立以來,由于經濟困難且長期處于戰爭環境之中,一直無法大量生產軍裝,戰士們為了保暖,只能有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部隊中有穿國民黨軍裝的,也有穿地主長袍的,還有穿工人、農民粗布衣的……這些衣服大部分非常破舊,有些甚至到了衣不遮體的地步,而為了便于作戰和管理,統一服裝就顯得十分必要。在這種情況下,時任紅四軍軍部副官的楊至成即刻著手四處招收縫紉工人,在長汀縣城南門街鄭屋成立了紅軍臨時被服廠(即后來的中華蘇維埃被服廠),為紅四軍趕制軍裝。 : o1 _- t, k1 I3 G
- D3 L! Q" r& s. K8 a考慮到紅軍要經常在山地行軍作戰,灰色最不容易暴露目標,軍服的顏色被設計為灰藍色。軍服的樣式,還借鑒了當時蘇聯紅軍軍服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毛澤東、朱德、陳毅都參與了軍服的設計和審定。" @, s0 W/ D+ ^7 j
軍服雖然定型了,但是時間緊、工人少、機器緊缺,要讓每個戰士都穿上新軍服,必須依靠群眾。后勤供給部就與染布坊聯系,把一匹匹布料染成灰藍色。* ^% Z- a# c, r, U- d* ^6 Z
經過工人們的齊心努力,終于在最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了4000套統一規格軍裝的制作任務,這是紅軍首次在一個軍的范圍內有了統一的服裝。/ a" T7 ^& ?1 Y6 V/ n
) A# W. M; g* q
從審定到制作,不過短短幾十天,4000名紅軍,從軍長到士兵,每人都領到了一件嶄新的灰藍色帶紅領章的軍裝、一頂帶五角星的軍帽、一個挎包、一副綁腿及兩雙膠鞋。 * @- z. W5 @7 e* ]. a
紅四軍戰士穿上統一的軍裝后,軍容軍貌煥然一新。部隊在長汀縣城南寨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典禮,以整齊威武的軍容,接受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領導的檢閱。 : W5 l5 k* c; ^) U* z$ ^- e/ B
這套紅軍軍裝,不僅展示了紅軍戰士的軍威、軍容,更適應了紅軍作戰的需要,灰藍色布質有利于隱蔽和自我保護,綁腿讓紅軍戰士機動靈活,便于行軍作戰?!耙活w紅星頭上戴,兩面紅旗領子繡?!睆拇?,紅四軍戰士們穿著這套軍裝,開始了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 e7 m4 B0 Q* v5 p/ ?* r
這是紅軍自1927年井岡山創建以來,第一次統一軍裝,在中國軍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N, N& z6 D" D o
“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細看這件軍裝,灰藍的取色與天空、大地渾然一體,領口兩側的紅領章代表著紅軍的兩面紅旗,象征著紅色的力量,八角帽上的布質五角星象征著革命如火種般傳承不息。92年過去了,流逝的歲月無法抹去令人心潮澎湃的紅色記憶,見證了歷史榮光的軍服,在無聲地向人們講述那鐵馬金戈的火紅歲月! 3 k {1 I4 k, r& o! U4 W" @
, x% L+ T6 i( t/ @
(信息來源:黨史學習教育,國資小新,@央視新聞)
8 i0 Q- ~4 U0 l"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