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帷帽
9 b) r/ i0 z% D! @到唐高宗時,漢族婦女戴帷帽的增多,逐漸代替冪䍠?!缎绿茣ぼ嚪酚涊d:“初,婦女施冪䍠以蔽身,永徽中,始用帷帽”。帷帽是一種高頂寬檐,檐下垂一個絲網的帽子。它比冪離更具有特點:一是摘戴方便,不像冪䍠那樣從頭蒙到胸前;二是外形比較美觀,三是綴在帽檐上的網隨時可以撩起。廢冪䍠興帷帽,反映了唐代婦女擺脫束縛、追求自然的思想。到武則天時,不論宮女還是民婦,騎馬外出多戴帷帽。真可謂“帷帽大行,冪䍠漸息”(舊唐書·輿服志)。
V6 e' H) ~1 D# S/ t; I# \/ [“帷帽,如今之席帽,周回垂網也?!薄喂籼摗秷D畫見聞志》8 H1 g0 X5 s# q- W& V
這是一種在帽檐周圍,垂掛一圈紗網的帽子,顯然“帷帽”之稱,即是因“護帷回繞”而來。
% }9 o" v# _3 G3 Y5 J+ `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席帽”條則云:“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韋之四周垂絲網之,施以朱(珠)翠,丈夫去飾?!?br />
* d1 A$ b# @4 P( j- y依其說法,周沿綴帷之帽,實際上屬于男女通用的一種帽具,不過女用帷帽的垂絡上,會裝點珠翠。9 V6 n" |2 Y6 x$ D: r: z
《圖畫見聞志》說帷帽是“垂網”,這讓后人容易理解為紗、羅一類的輕薄織物。以往一向被忽視的是,《中華古今注》卻指出,這種帽子是“垂絲”。
8 H4 `9 P# g7 Z7 n9 Z, ?在1990年出土整理的燕妃墓壁畫
( x: U3 G, i+ U p& g壁畫中,侍女手中所捧的,明顯為一只竹絲或藤絲編的斗笠,斗笠的周沿,接綴有一圈長絲絳。這些垂絡的排列,頗為密集,形成一道薄幕,倒是與《中華古今注》的定義相符。
4 m' [* _/ F0 ` w由此可以確定:8 u. E2 }8 x- Y
1、這是一頂帷帽;
% y1 n; l5 @$ B0 r, B8 B2、帷帽至少有兩種形制:一種,綴掛織成“網狀”的紗羅;另一種,懸吊絲穗。
! u8 ]' R0 e, `) S [: o燕妃墓壁畫中的,顯然是第二種。/ H" x ~: c9 d% p
燕妃墓壁畫中所繪的這頂帷帽,垂絡很長,戴在頭上,大約能夠遮蔽膝蓋以上的大半個身形。
) m+ S/ H7 a; Y6 q! e從畫中來看,長穗條條順滑,并不紊亂,也沒有纏絞在一起的情況,推測彼此之間,可能以一道道橫向的細絲,再進行連結,形成網格狀。( i# l. Y+ E7 M: T; x; ?+ o6 b4 v, }
也可能,是絲穗本身,已經編成小股,所以不會纏絞,因太細,故畫中沒有表現出來。
, n) |8 U9 C/ e% c; E這樣的所謂“圍網”,顯然要比紗、羅更稀疏,帷中的身形面容,基本上不可能遮擋住,唐代官方會在其流行之初,便“下敕禁斷”,原因或許即在此。+ W; A+ [9 s3 Q# K/ {! l
在那絲穗上,裝點珠寶或翠鳥毛,形成綴珠,或貼翠而成的花朵,定然是異樣的華麗美觀。這也就難怪時尚的大唐女子們,不肯放棄了,面對官方的壓制,“初雖暫息,旋又仍舊”。
Z/ G; I# S+ H" t' j0 _壁畫中手捧帷帽的侍女,只有一位,她掌上之物,就只能是為墓主預備,表現恭順的侍女隨時等待,將帷帽獻給女主人,伺候她上馬出行。9 r' i. B8 Y6 c8 O) _' C
燕氏不是普通女人,她十三歲即為秦王李世民側室,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后封德妃。至高宗朝,冊為越國太妃,在王府與皇宮中,度過了大部分人生,且地位尊貴。3 [9 W* ^, R& K2 ~! Q( M4 g
這樣一位太妃的墓室中,特意畫出預備她騎馬戴的帷帽,初唐時代的風骨,果然剽悍。
( M& ^% W# b* Q" B) z+ D燕妃于咸亨二年(671年)年底,入葬昭陵的陪葬墓。正是這一年,帷帽的流行,驚動到了唐高宗李治,使得他第二次出手,試圖扭轉不正之風。
0 t& h" j1 u& g& a v' }敕令中云:“比來多著帷帽,遂棄冪䍠”,顯示高宗時代,是帷帽取代冪䍠的過渡期。
2 h+ \' ~& q) l% P" c因此,燕妃前半生所熟悉、常用的,乃是冪䍠。帷帽,是她人生最后二十年中,接受的新時尚。 c! s0 M# R l( r" {) ^
如燕妃墓壁畫所示,帷帽最初興起之時,乃是圍帷長墜的形態,長度應該比冪䍠短,可能在膝蓋以上部位。! q. ~3 Z7 c( ^/ N' U" [6 e* m% F2 x
但后來,又逐步變短,最終收縮到頸部以下、肩部以上,稱為“淺露”。) _$ T( L5 j' f5 c: ~. @$ L4 N
現代閩南的惠安女頭上的笠帽及裝束,與之十分相似。
_8 n7 G2 m: u; b8 K2 A6 u唐代中期,特別是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風氣日益開放,宮禁漸開,封建禮法在服飾上的約束,受到沖擊,帷帽這種與冪䍠相比,更能張揚女子個性的頭飾,越來越受到大唐女子的喜愛,宮中和民間女子都爭相效仿。
1 M4 a: U0 s9 ^* |5 D: M) V! g6 t官方的干預并不能阻止帷帽的盛行,到武周時期,冪䍠基本消失。/ t L, G$ p4 E* i$ F% C# \0 t
日本在歷史上,幾乎是原封不動地山寨了中國唐宋時代冪䍠和帷帽,今天日本和歌山的采茶女,還戴著類似于冪䍠和帷帽之間的東西(服裝類似宋代)。) \6 d0 G0 ^' T7 {( _- h V1 e8 [2 |8 }
芥川龍之介的《密林中》,以及據之拍攝的名片《羅生門》,讓國際藝術界從此對“帷帽”所能綻放的魅力,刻骨銘心。出現在密林中的武士之妻,正是騎著馬而“頭上斗笠罩著面紗,看不清面孔”。
- M; L! W4 v- Z; r8 `% d近年中國影視人,也快活地迷上了帷帽,大片或熱劇里,先秦、秦漢的美女們,紛紛頂著輕紗飄晃的帷帽妖嬈,根本不管是否制造了時代錯誤。
' G7 e( L& g) N9 m' c3 c早在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就指出:“閻令公畫昭君,已著幃(?。┟?。殊不知木劍,創于晉代,幃帽,興于國朝?!币馑际谴螽嫾议惲⒈咀屚跽丫^頂帷帽,出了塞,是一種錯誤。但張彥遠明確指出,帷帽,是唐朝才興起的一種裝束,因此,唐以前的女性,與之絕緣。
, U8 B W' c7 D
( w( g- Y2 ]8 I* z9 [2 I2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