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中國經編業的科學研究、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
7 J( {1 d) }7 Y/ Q, c- r中國經編業的發展已經超過六十年了,我作為一個教師,自1956年進入針織行業以來,基本上經歷了中國經編業發展的全過程,參與并了解了經編業的一些科學研究、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工作,由于剛開始時從業人員數量非常有限,開展的工作不多,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設備和生產單位的發展,工作成果就愈來愈多,到本世紀開始,達到了高潮,現就我所知,逐一道來!
& i% |4 i3 w) N- l+ f. E一、 經編理論和技術的科學研究+ k) v% n$ {3 }
由于不同時期的物質條件不同,科研的手段亦不同,能做的工作亦就不同。20世紀80年代前,還無電腦可用,經編機種類和數量極少,如何進行科研是可以想象的了。
# ~8 c- g' a) D m$ b- C1. 經編機成圈原理的研究! Y9 v/ l. M5 @9 R% @
經編機線圈形成過程,紗線受力、成圈機件的配合、成圈過程中經紗的消耗規律及必需的送經配合,影響線圈結構參數的因素、牽引規律和張力對坯布結構參數的影響等等,我國均作過一些理論和實際研究!8 p/ K& m( k, ]2 x6 v' O6 ^
① 成圈過程中影響線圈結構均勻性的“回退”研究
, R6 Z7 |3 n( s: A0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剛接觸針織理論時,考慮到編織法成圈時紗線的“回退”(蘇聯書籍上稱為舊線圈的“抽緊”)對線圈均勻度和成圈紗線張力有重大影響。對經編成圈過程作了重點研究,可能是《紡織技術》雜志上最早的經編理論論文。
1 [( C/ x( e2 f" O. D② 經編機上墊紗位置和布面經紗顯示關系的研究
) o# k- A7 Q& f4 q: f6 a經紗在經編機的針上墊紗點的位置決定性地影響到針的動程(實則經編機的機速)和墊紗的可靠性。倪志平1985年在我指導的碩士論文就在理論和實踐上研究了這一問題,并提出了“墊紗可靠性”概念!5 N- W0 B1 F9 T; }( F& C
幾組經紗在針上的墊紗點位置決定了織物上這些經紗的顯示關系。邱冠雄教授作了極深入的研究。我記得論文發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剛復刊的《紡織學報》第一期上!以后江門五邑大學的孫鋒教授作了大量理論和實際研究,為發展經編滌蓋棉織物作出了貢獻!5 g6 K: J3 i# A3 Q( A
③ 經編成圈過程中經紗的消耗和張力研究% v- I/ d- F) P4 N( L
由于成圈過程中針和導紗針的運動,經紗引進和退出成圈區域規律非常復雜。一般采用實驗方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周羅慶教授等幫助下用應變片和應變儀作了實驗研究。記得去無錫針織總廠經編分廠做實驗,實驗儀器裝了一吉普車,得到了一成圈過程中經紗張力的變化規律,論證和修正了當時的一些理論認識!以后現東華大學范寶江教授亦為探索經編織物運轉橫條的成因作了這方面的研究!范教授比我長十余歲,為人豪爽、精研機械技術,身體康泰,前一陣子在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門口偶遇,雖九十三高齡,仍健談如昔,祝他老人家健康長壽!這一研究確證了高速經編機上采用定線速送經,再輔以彈性張力桿的可行性!) f3 }" p& T0 V' m2 E7 {. a/ ]
由于這一研究亦進而推論到經紗在每一成圈過程中多次引入和拉出成圈區域(有理論計算,每一成圈過程中,經紗沿導紗針孔往復運動6-8次),可見這一研究對實際工作有一定指導意義!/ @: J: P, C* q1 b2 g$ N9 n8 p% V
④ 經編織物橫條成因研究
# B+ r# m" ~2 [- ]% N4 g經編機上形成停車橫條,自經編機問世以后,已經存在許多研究均認為是送經運動和停機運動不同步造成,至今沒有一個解決方法而成為世界難題,唯一的辦法就是盡量少停車了。
3 H5 e8 e: T+ J4 t; ?. L V上世紀八十年代,Z303經編機批量生產以后,經編織物在運轉時產生橫條的問題不斷涌現,當時有過許多研究,范寶江教授就是其中一位,我在受《針織工業》雜志編輯部委托,就此問題還撰寫過總結性論文,可能大多出自經編傳動中蝸桿和蝸輪的嚙合問題,此問題曾困擾業界一、二年!
5 o8 X& H: ]4 ]" l: }4 V% P4 l# K# q2. 經編織物結構和組織分類
5 ~+ U6 O% W2 L- G8 [4 }9 u/ c" w" N2 r我國自1958年剛開始組織針織教學和編寫教材時,關于針織物結構和組織分類大多基于蘇聯學者的理論,我們1956年改行針織時,劉仲林老師由原華東紡織工學院王傳銘老師處取得蘇聯A.C.達理多維奇教授的《針織原理》一書的譯稿,由于當時無出版條件,遂自行油印作為主要參考材料,王傳銘老師原教紡織材料,亦改行針織,人極機敏,基礎極好,外文尤佳。當時此大冊材料由我們無償油印,實顯大度。1958年時曾借一襪機俄文書籍,供我翻譯出版,更顯助人為樂,以后又改服裝專業教授,非常不易,實顯功力不凡。他結婚甚晚,一次我們在杭州靈隱寺后一招待所(據說原系陳慕華別墅)開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編寫會議,我建議陪他去靈隱寺燒頭香,以求婚姻,二人四時余動身,時值寒冬,寒風凜冽,仍誠心前往,以后他的好婚姻不知是否這次求佛保佑?; y' E: s7 r$ _- G
當時蘇聯學者將針織物組織分為基本、變化、花色三類,以后我國的教材和手冊亦一直承襲,直到1979年編寫院校統編教材《針織學》第三分冊《經編》時,遂按形成方法考慮分類,最近新編《針織工程手冊• 經編分冊》時,再加復合組織一類,以納入賈卡、花邊等無法按從前方法歸納的組織,不知者以為此屬文字游戲,實則此為組織和花色創新基礎,有一定意義!
6 k% @. n( A+ j9 ^4 B3. 經編織物線圈幾何學的研究1 U5 _% a6 {8 Y! w2 @! i
針織物線圈幾何學這一科學將線圈結構描述成一定幾何形態,從而研究其結構參數,再而進入到織物線圈結構參數、織物密度、織物門幅、織物每平方米重量的預告和工程控制,這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有很多研究者!
+ i1 V0 C2 _" w: D9 `: o( C# T自1958年英國Munden發表了著名的線圈相似理論于J.T.I. (紡織學會會刊)上以后,其結論緯編平針織物橫密和線圈長度成反比,縱密和線圈長度成反比,從而在理論上論證了可用線圈長度來控制織物縱密、橫向織物門幅、織物每平米克重,這改變了過去工匠用經驗來控制的狀態,業界驚呼這為一劃世紀理論,將Art(技藝)上升為Science(科學)!據我所知,Pierce在1952年的論文亦在實驗上提出了這一論據,我曾在《紡織技術》雜志上介紹過,Munden則用線圈相似理論作了理論論證,這較之于以前英國許多學者和蘇聯學者的工作有很大的改進!以后的許多研究均以此為基礎,在Leister紡織學校任教的Munden還發明了積極輸線裝置,但是他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郁郁而亡!2 v/ M3 c- N* q4 u
1962年,英國利茲大學紡織系主任,Grosberg教授在J.T.I.上發表了關于經編織物線圈幾何學的論文,模型十分復雜,計算亦甚困難,與實際情況有5%誤差,頗難應用,他是猶太人,數學家,以后任利茲大學紡織系主任,曾到我國訪問過,講的卻是氣流紡問題!
4 Y; M$ @! O$ m! i. `東華大學的馮勛偉教授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利茲大學深造時,亦研究了線圈幾何學問題,曾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上介紹了研究成果!我則于1980年根據線圈相似理論,再加上經編延展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經編線圈模型,并經當時無錫輕工業學院針織班畢業生多人在經編廠作了線圈參數預告和工程控制試驗,驗證了理論模型的實踐可行性,現值我國已有許多大型經編工廠,往往在同類設備上生產大量同規格坯布,作為質量工程控制方法,似乎可以一用!* z( t( i! E) Q D
4. 織物設計和CAD系統研究
% o. H7 z% l2 V6 y" t1 D+ u( [.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Tricot機型占絕大多數,全國花邊機亦只五臺左右!花型設計主要靠手工完成,并在機器上由鏈塊實現。1982年左右,少量進口賈卡裝置用紙質紋板、手工沖孔,設計亦全憑手工!
) E4 x% X( O0 M( w' Y: Y, l+ s上世紀九十年代初,Karl Mayer公司已開始試制電磁式賈卡裝置。我記得1984年4月我到Karl Mayer公司去參觀法蘭克福的interstuff (國際面料展)時,有一英國女孩同行,她就是來學花邊設計的,那時Mayer還是手工搞的!一次我去找一副總工程師討教電子控制的事,談話后他和我同行,他突然踏出樓上欄桿,跳上一米遠處賈卡機的平臺,由賈卡機樓梯走下,我雖然已五十,但不想見怯,當即按他線路,由機器上爬下,就如飛人,下面工人均驚詫大笑,有人向我伸大拇指,犯險亦頗值得!1 T5 i, }) q" N" Z; ~+ S
Mayer公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推出電磁鐵賈卡裝置,并同時推出EAT公司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系統,當時用CAD系統制得的磁帶在花邊機上進行控制,實際已是CAM了!1994年左右,哈爾濱裝飾織物廠購進MRSJ31/12SU電磁鐵賈卡機二臺,且買了一套EAT公司的CAD系統,價60萬馬克,實在是坑人價格!當時溫州瑞安華光經編廠亦買了二臺花邊機,但未買CAD系統,后來和哈爾濱合作設計!
N5 f$ }1 ~. v% I! S! B# ?由于當時武進紡織機械廠已開始大量生產32梳花邊機,我院蔣高明老師自1996年開始研究花邊機的CAD系統,并于1998年指導碩士生葉曉華做出了國內第一套完整的鏈塊多梳花邊機用的CAD系統。葉曉華于1998年的昆明全國經編技術交流會上作了演示,并在此后銷售多套。當時同時開展這項研究的有馮勛偉教授的博士生李煒,以后武漢紡織大學的鄧中明亦開展這方面的研究,他們現在都是教授了。
# f+ t) y8 q# K在2002年江南大學-卡爾邁耶集團經編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在蔣高明教授領導下的CAD系統工作團隊成績斐然,所研制的CAD系統能適應Mayer公司推出的任何機型,從而首先將銷售CAD系統的日本、西班牙公司排出國門,由于價格遠低于EAT公司的產品,如有同樣模塊的EAT公司的CAD系統售價先是60萬馬克,以后跌到40萬歐元,而江南大學的只是十萬元人民幣,從而使其銷售日減。除他們原客戶為老產品升級仍買他們的產品外,很少再有新的客戶源了。鄧中明教授現仍為非Mayer系統的機器作CAD系統!5 Y$ K) p3 P$ k& x4 t- _
5. 我國的經編技術交流工作9 C; o. ]1 q7 i1 C5 X. S. q' g
經編機的設計和制造與別的機械有許多特殊之處,現就我國已進行的一些研究作介紹:0 K7 K1 p! o* Q+ r; I7 H) C
① 經編機的設計% t( c/ t. k9 _* a m
經編機設計的重點是成圈機件運動曲線設計和配合,其實現可用凸輪、偏心連桿、曲柄連桿等!0 \* C1 \0 t _% _# i. n: A* E
由于經編機成圈機件均作往復運動,Z303經編機的針床運動曲線似乎是參考了Liba公司Excentra機的,鉤針的運動規律很復雜,當時設計是有困難的,我曾經作過九梳經編機、十七梳、十九梳花邊機的成圈機件運動曲線設計,因為機速很慢,所以亦不太講究運動規律。8 a8 [' ~" `: x, a' l3 E
對現代經編機,特別是高速經編機,機速已達4000RPM,這時運動規律就要十分精細考慮了,在考慮針床等往復運動機件的S(位移)、S’(速度)、S’’(加速度)和S’’’(躍動)時,首先當然保證S能滿足成圈運動要求,為保證良好的動力學性能,則在機件反向運動瞬間,要S’’和S’’’為0,現代設計中普遍使用六次方的高次方程作運動規律設計,在用計算機計算時,當不會有太多困難!. b) v- s2 j+ N5 m8 J
② 經編機的制造
7 F' K r2 n E9 v& }二三十年前,經編機制造的最難處是針床板銑槽精度和凸輪的精確加工,針槽板銑槽各工廠往往用自制銑床,以后為保證精度,用滾珠絲桿傳動銑頭。至今我國還未制造36E及以上的機器,現有銑槽設備不知能否達到更高要求?關于銑槽機的世界頂尖公司為荷蘭的Moes公司,其銑槽精度可達3個μ以內,以前上海七紡機曾引進過他們的大圓機針筒銑槽機,常德紡機廠亦曾接觸過,要制造高機號(36E及以上)經編機要進一步研究這方面技術!
/ n8 v) v1 K! G9 H批量生產凸輪使用考模法,Karl Mayer公司亦然!國內亦研究過高精度坐標磨床,現在大量設備開始使用曲柄連桿機構,用計算機作連桿機構的綜合,現在是輕而易舉的事。在1984年左右,武進紡機廠發展拉舍爾機,我完成了成圈機件運動曲線設計,考慮到精密凸輪制造困難,我提出用偏心連桿機構,由南通紡織研究所機械室的同志完成了連桿機構綜合和機械設計,吃了很多苦,現在用慣計算機的人是難以體會的!隨著凸輪制造技術的進步,以后九梳機改用凸輪傳動了!我當時頗覺欣慰!
, U" X' R: j$ V( TKarl Mayer公司在上世紀末研制和發展了壓電陶瓷賈卡裝置。本世紀初又發展了伺服電機的鋼絲花梳技術,花邊機煥然一新,完全取代了原來的SU型花邊機,性能更好!我想生產成本比原來的SU裝置低得多!潤源經編機械公司在王占紅率領下,在我國率先用壓電陶瓷賈卡裝置和伺服電機傳動的花梳制造全新的數碼控制型花邊機取得成功。而福建長樂航港公司亦在鄭依福董事長領導下在這方面取得了成功。接著好幾家單位一擁而上,將我國的新型花邊機制造推向了高潮。蔣高明教授率領的“經編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團隊所作經編機數碼控制技術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為該項技術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可以想見我國這項技術前景無限。
8 G5 J. I& T$ R( X: c( m由于軍工單位的介入,我國壓電陶瓷賈卡裝置的制造和性能已可和國外產品混用,達到相似水平,而以伺服電機為基礎的EBA、EBC、EAC則更是誰都能做了!伺服電機傳動和控制技術已廣泛用于雙軸向多軸向經編機,氨綸整經機上。
! E- s3 q* U1 |2 R e我國經編機制造的水平仍為原機械制造基礎較差所限制,如仍造不出2500RPM以上的Tricot機,能達2200RPM的RSE4型機仍不夠穩定,在高速機制造上仍任重道遠!+ K9 |! y( T4 K, `# n
6. 有關經編產品和工藝的研究
9 ^' X* b: }- x+ v6 t在我國經編業發展的長河中開發了許多經編產品,使用了獨特的工藝,當然還有其研究過程,現述其要者!) \: S0 P) y- }
① 各類經編絨布的開發:如海島超細纖維經編仿麂皮絨、金光絨、絲光絨、長拉毛絨,珊瑚絨、彈力經編絲絨等。4 [' f/ \! e( T) t; V
② 彈力經編織物、泳衣織物、塑體織物等的開發和研究:許多生產工廠作了大量工作,許期頤近十年進行的生產工藝研究,郭冬寶開發的光邊計件產品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5 U# A% @5 n7 V* S7 z$ K③ 花邊設計的研究:以蔣高明為首的經編研究中心的團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 Q! n" U D1 J④ 間隔織物的結構和生產工藝:葉曉華的博士論文就間隔織物的性能和生產工藝,特別是壓力緩解性能的研究具有開創性??娦窦t的博士論文亦在理論和實踐上闡明了關鍵問題!
) c" T+ z. H- s5 @⑤ 以經編織物為增強材料的復合材料開發和研究:常州第八紡機廠以談昆侖為首的團隊做了很多工作。李煒教授在成型方面作了理論和實踐研究。
& s! M( q2 ^ C+ s- ^8 z* d/ ~- \⑥ 航天器件材料的研究,最近由陳南樑教授領導的團隊完成!
- N4 p7 i7 O2 @2 K/ {二、 我國經編技術交流工作1 H" }: g0 z' z: w
關于針織和經編的技術交流,在文革前似乎只有一些零星的個別技術的討論會和鑒定會,一時都想不起什么,在文革以后,在1975年以后,多種組織的成立,開始極興旺的交流活動!; b: J$ x5 r4 E v" g/ p3 Q" l
當時有幾條線來組織針織(包括經編)的技術交流。$ b1 e& ?9 T! v; G8 `/ r" i4 j
1. 全國針織技術情報站組織的交流活動1 N; U5 n% _! b$ T0 J$ ^
全國針織技術情報站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在天津針織研究所成立,一直至今,并出版雙月刊《針織工業》雜志,為我國主要的針織業刊物!
8 c7 v7 }% E2 t$ w$ X( r$ _情報站成立之后,即開始召開針織技術情報交流會,我最早參加的是在吉林市召開的第二次針織情報交流會,當時各主要省市的針織情報人員參加了會議。無錫的江蘇省紡織研究所情報室主任孫毓琨亦參加了會議。孫和我同參加當時無錫紡織工業學校針織專業創建工作,孫思維敏銳,善于捕捉訊息,分析綜合,文采斐然,主持江蘇省紡研所情報工作十分出色,后任副所長。在上世紀末因胃癌去世,亦是我國針織情報工作的一大損失!- c5 N- R. z/ @! @1 S$ f: y( P0 Y
記得返程時,我去了剛地震后的營口,后和孫同行去大連,不習慣粗糧,常以蘋果果腹,同去旅順時,白玉山下有木椿(軍事要地,不準登山)我頗不滿,風景勝地,何無理煞風景如此,孫問我如何辦?我告他,照登不誤,如有部隊問及,告他,我不識字,怎知你寫的什么?
$ w4 f$ v# T" f7 \) g5 i; y" B以后差不多每年開會遍及各地,如長沙、溧陽天目湖(當時稱沙河水庫)、柳州、昆明等地。去溧陽作會議準備時,由溧陽紡織局局長陪同去沙河水庫管理處,他們請我們午飯時,一破衣老者端大砂鍋魚頭前來,此系當地名產,要熬四個小時,水庫主任丟一香煙給老者,并告我,他系水庫副主任,是全國人大代表,剛由北京開會回來,我大驚,當即請他坐下喝酒,老者囁嚅不能言,主任似甚不耐煩,視如仆役,我只好敬酒一杯,讓他自去。我甚惻然,老者實是勞模,副主任只是湊數而已,不歡而散!: r9 Q/ }; H* } [; e5 d3 W1 W
1976年我在常德紡機廠帶學生作畢業設計,接會議通知即赴柳州開會,車到柳州晚十二點,柳州經編廠黨委書記以一卡車帶我學生龍燕賓(已是副廠長)等多人前來接站。我坐司機旁,他們均在卡車車斗內,車到柳州賓館門口,車子開過頭,當即倒車,我只聽見啊呀一聲,下車方知,龍燕賓在倒車時摔下車去。該廠上海來的沈彬如師傅見一小車開出來,認得是市長的車,當即攔下,將龍送醫院,幸好僅左手小臂骨折!三天后,我父親病危,我提早作報告,趕回無錫,我去龍家告別!問及怎么極容易取得臥鋪下鋪票,原來該廠有一女職工丈夫系柳州鐵路局業務處處長,有權增掛一節臥鋪車廂,一張臥鋪票乃區區小事,關系網力量之大,令人咂舌!' g* M: ~5 r7 b" K& Y# A
我已記不得這類會議何時式微,似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開始舉辦會議,及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成立以后,情報會議似乎難以為繼了!
$ i& V: {# ]/ v1 h. O2. 華東六省一市針織技術交流會
1 C. `1 K4 Q% G: S, p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針織技術交流會在中國分北、南二片舉行。我參加南方片的活動,南方片常稱六省一市,即上海市、安徽、山東、江西、福建、浙江省由七個地區輪流負責主持,但不一定在省會舉行。例如,山東主持時,曾在泰安,江西主持時曾在井岡山,安徽主持時曾在黃山,福建主持時曾在廈門,浙江主持時曾在沈家門開過,每次開會前還有預備會議,搞得十分紅火,我差不多每次都參加,北方片的活動情況則不太清楚!, S# | r' D' b& t5 b$ ^
以前這種技術交流活動,大家都暢開心扉,毫無保留,一次在上海交流時,就特意讓大家參觀了針織坯布絲光,上海針織服裝廠最暢銷的手工繡花牛仔服的生產,并人發一件,我送我小女兒穿,很多人騎自行車追上來問在什么地方買的!; | [& U3 X# Z* M) `: ]
有許多事讓人記憶猶新!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次在泰安開會時,我去得遲了,下午才進入會場,下午休會時,主持人見還有半小時,要我講一下。我正值寫緯編產品,特別是T恤發展的文章,就擇要匆匆講了一下。晚飯后,我學生吳偉儀(后三槍集團副總)陪同剛上任的我不曾認識的上海針織公司錢鋒總經理到我住處看我,說我今天報告太匆忙,沒有講透,明上午請你再講二小時!又邀我去上海為針織公司下屬廠廠長們講座,對領導如此重視技術工作我非常感動,錢鋒思想敏捷、與時俱進,特重金融思考,是難得的技術金融型人才。和我是極談得來的好朋友,他后來任華源集團副總裁,充分發揮了他的才智和作用,我六十歲和七十五壽辰時,均由他作祝辭。他樂于助人,常為許多同志解決工作、收益問題奔走。一次我告他,蔣承綬退休后迫于經濟問題,已經戒煙了,他當即請蔣作顧問,以稍為彌補。
% q4 u5 X' {# k8 J一次浙江主持在沈家門開會,他們派當時的紹興提花經編機廠金良順廠長到無錫接我去沈家門,我甚感動。金廠長現在已是擁有四個上市公司、三十余單位的大集團董事長了?,F要見面,可能亦要提前二周預約了!沈家門會議當晚宴會后,即有代表三十余人急性腹瀉送醫院,不適應當地海鮮也。我亦開始腹瀉,想到明天將游普陀山,怎能放棄?當即服用黃連素八片,二小時后再八片,天明時再八片,霍然而愈,亦創腹瀉之快捷療法!
% b+ {; M, E6 o. V- C華東六省一市針織技術交流會在當時上海的錢鋒、浙江的汪碧磊、江西的蔣承綬、安徽的徐永明、福建的張永祥、王俊興等積極主持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隨著其他一些交流形式的發展,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這和當時主政人的能力和積極性有很大關系,這類社會活動,均是可搞、可不搞的,無人要求,亦無人苛責,純社會責任感使然!8 c7 }5 i6 [, V3 [' x6 f0 U+ } f0 ?
3.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組織的交流活動。. \4 H& F! S( z1 V
文革后,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籌建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第一次籌備會議,在北京針織公司召開,召集人為褚占緒,參加會議的的有北京針織公司毛欣然經理,河北緯編廠陸景星廠長,青島第四針織廠葉萌總工,昆湖針織廠陳紹昆廠長和我等。我正在內蒙,張家口旅游,趕往會議前沐浴時,黑水如注,泥漿滿地,可見當時旅行條件之差,第二次籌備會就增加了江西蔣承綬、福建王俊興、浙江朱啟功,上海陳祥勤等人,并成立緯編、經編、染整三個學組,陸景星為緯編組組長,葉萌為染整組組長,我則為經編組組長,幾經更迭,葉老總已去世,我則仍掛此名義!當時確定副組長為石家莊第二經編廠許期頤廠長,柳州經編廠馬丙義副廠長。我當時總覺得既然紡織工程學會組織,應以技術人員為主,所以前幾次會議總請各廠總工程師、技術科長參加!針織專業委員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約1989年在昆明舉行,作為主人,昆湖針織廠的女廠長陳紹昆作了極好的安排。會后,我和楊希健等去了下關(大理)、洱海!風(下關)花(上關)雪(蒼山)月(洱海),引人入勝。在洱海中觀音島求簽,簽費三角,楊希健得上上簽,當作大官,徐永明得中下簽,并講命犯桃花,我問及是否有男女感情事,他囁嚅不敢言,或許有些苗頭。我得中上簽,講我一生平平,而五十八歲起,或將改善經濟。以后1992年我太太王冠華提前退休下海經營,確實經濟略好,我正五十八歲,命運?巧合?有一代表抽得下下簽,不敢看,急投洱海,亦頗有趣!返程時我建議去一下雞足山,都視為畏途,我憤而獨往!黃昏時,負沉重大理石器于荒山中登最高峰,冷風刺骨,月撒荒草,秋蟲寒鳴,躑躅獨行三小時,路遇三帶刀喇嘛,如有歹心,后果可知,到山頂破店,已冷汗濕襟,明晨觀日出,與二白族大理圖書館女孩結伴游此西南著名佛教圣地(與峨眉山齊名),自頗其樂。以后我幾次去大理均看過她們,其中一位中央民族學院畢業的趙姓女孩,亦曾攜男友到我家拜訪過!
$ k' M6 o& i8 j: J/ d經編學組差不多每年開經編技術交流會,約1990年第一次在江蘇如東開會,有四十余人,東道主如東經編廠享以天下第一鮮(文蛤),受到好評。該廠曾購得南通新生布廠(南通市監獄)生產的Z303經編機數臺,我和一些朋友曾去幫過忙!以后此廠發展為東升集團,發展了拉絨布、緯編人造毛皮等,亦儼然為蘇北大廠,以后發展方向不定,難言前景!
1 M% N: v0 g5 \! ?/ n1 p/ g, c以后陸續在紹興提花經編機廠,常德紡織機械廠等支持下召開過經編技術交流會。常德那次會,我正值出國未去,由馬丙義主持,現在的經編兄弟會就在那次會上成立。! u0 H( Q/ B$ {5 c E4 m, ?
約1995年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專業委員會在大連成立,由佳地針織廠郝廠長任主任,副主任有當時中國經編四大廠(北京三針、石家莊紡織經編廠、國營上海針織廠、柳州經編廠),我作為顧問應邀參加會議,會議組織游旅順,而Karl Mayer的Mr. Halrod不可去軍事要地,只好讓我陪他和正在談戀愛的遼源化纖廠翻譯小李去金州開發區。以后在德國他們家吃飯時,戲言我是他們媒人!
" S2 u1 w U" d( F會后孫鎮發陪我去延吉、牡丹江市,延吉經編廠孫振方副廠長陪我們到牡丹江,而牡丹江經編廠戰凱廠長則推遲已就緒的職工代表大會,陪我們去鏡泊湖,孫鎮發感嘆說,我們紹興人覺得已很好地接待客人了,但和這里仍不能相比!
~6 h5 ] Y5 J9 c* a! y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專業委員會成立以后,就始終和我們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經編學組聯合召開經編技術交流會!第一次在貴陽,由貴陽二針協辦,第二次在無錫,由無錫新星化纖廠協辦,到1999年的昆明技術交流會。當時大連佳地的尹長春仍來參加會議。不論如何,我們總是把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專業委員會具名在我們之前,昆明會議由攀枝花針織廠的樂立人廠長協辦,他們是緯編廠,仍為我們會議出錢出力,朋友之誼,令人感動!由于佳地廠的倒閉,以后似乎他們沒有再來參加過會議! $ Z4 ?+ V6 F d1 \- s( m
近十年來,經編學組(后改名經編分會)仍隔年開一次技術交流會,自2001年開始,陸續在長樂、???、常德、成都、昆明、汕頭開過會,汕頭到會代表三百余人,創歷史之最!我已年老,但交班后經編技術交流會一定會延續下去!' J1 o/ ^1 }3 `# @$ \% B3 Q3 X
三、 我國的經編技術人才培養
) L9 ]" x+ d! a1 U. @5 u我國經編業的技術人才是以正規針織教學為開始的!有些人投入了經編行業,如黃金珠高工等,而華東紡織工學院(現在的東華大學)自1961年開始有本科針織專業畢業生以后,更為我國經編行業注入了重要的經編力量,如馮勛偉教授、邱冠雄教授、華鈺高工、盛薏萍高工等。另外,原來紡織或別的行業轉入經編行業的亦大有人在,如許期頤高工、王道興高工、張振堂高工等。
! w8 S8 \ n }4 R. j" T在社會培訓中,以前一些院校、工廠亦做過一些工作,但一般缺少計劃目標,有時效果就不明顯了!/ }, i5 o: M: n/ q, ^2 J8 R$ y
正規的經編技術人員培訓工作,我自1976年開始,受原紡織工業部生產司之命,在湖南湘潭針織廠舉行第一次全國經編培訓班,其起因是Z303經編機已批量供應,掌握的人不多,而我則考慮培訓的人當然要掌握Z303經編機的調試和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培訓成有一定水平的經編技術人員,所以訂制了為期四個月的培訓計劃,并設立機械制圖、紡織材料等課程。當時參加培訓班的有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福建、江西、江蘇等地學員五十余人,我帶四個工農兵學員(湯友章、倪融融、鄧君、孫曉兵)進行教育工作,并請了無錫針織總廠的熟諳經編保全的阮劍榮作保全指導。當時廠里有四十臺Z303經編機,全部油箱進水無法開車,我們則四人一組,將機器拆卸成零件,擦銹上油,逐步組裝。我則問上海七紡機劉慧芳要的裝配圖(所以一定要上機械制圖課,我在學校教過一年)逐個講解機器結構、工作原理、直到調試、穿紗、開機,對毫無基礎的學員效果極好!為讓學員有實際的工藝知識,又特請石家莊紡織經編廠的許期頤來講實際工藝和操作十日,學員收獲頗豐。許期頤是我同班同學,同宿舍、同飯桌整整五年,十分情篤!他業務十分鉆研認真,助人為樂,但性格與我迥異,一次他去廈門看由Karl Mayer引進的高速機,結束后當地工廠的人請他玩一下廈門,他說有什么好玩的,即趕火車站,大抵如此!他在棉紡技術讓有所成就,原要他去蘇聯學習cotton機,因中蘇關系惡化未能成行,但1960年仍以棉紡專家身份去保加利亞援建紡織廠,因而未受自然災害之苦,他60年回國后要改行搞經編,我反對無效,以后又輾轉到石家莊紡織經編廠,他有一好處,隨遇而安,到什么地方都覺得很滿足,辛勤工作亦無所求,人所不及!1972年Z303經編機鑒定前夕,他和張振堂、趙寶航等正在搞Z303機的保全(大平車)工作法。他以前和穆士鵬、黃金珠等搞過高速經編機研制(應是仿Liba公司的Excentra),所以熟諳經編機的組裝、調試!我亦去了一個月,所以敢于組織學員拆卸、組裝、調試機器了!0 a3 _; |! M3 F- z" U2 {! F
許期頤在石家莊紡織經編廠時曾提供過許多人的經編培訓,如湖北蒲圻的二三四八經編廠所有人員都是他那里培訓過的!許后來組建石家莊第二經編廠,引進過很多設備,號稱“許引進”!他難以適應那時社會的不正之風,而受到工商局、電力局、稅務局、自來水公司的刁難,他拍桌子說,你是共產黨,我也是共產黨,為何刁難我,我不干了!石家莊紡織局見狀,只好調他任局總工程師,他六十歲退休后,不甘寂寞,到廣東羅定彈力經編織物廠工作,一年后我去看他,他每晚認真寫材料,我問他干嘛?他說,他離廠后可留給后人看看,為人如此!他潛心研究彈力織物的經編工藝,卓有成果!
* m0 _$ a) p# u9 _( O" e6 F(版主注: 經編彈力織物設計生產與設備,許期頤、陳英群、許衛元,PDF)
2 \3 Z3 X8 i8 }/ L/ U; b1 d湘潭培訓班學員大多以后成為經編骨干,廈門華鈴的鄭復源小學畢業,十分穎悟,能解決最難制圖投影問題,且保全技術出眾,以后每次培訓班他必到,我叫他幫助教學,好學如此,他自己用通用軟件搞多梳機CAD系統獨樹一幟,且為人用!他用宋和宋的電子賈卡裝置改裝普通鏈塊機,現所在公司工資低微,但容他做完公司的事隨便干什么,我讓他去就近公司去掙高薪,他則貪戀廈門休閑安逸而愿終老!4 `/ s% s, {. U
培訓班中,一天午休起床,本該上課,我突然覺得應進車間,學員當然唯我命是從,突烏云驟起,一陣龍卷風將我們教室(廠辦公樓三層)一下子全部刮入湘江。如在上課,當十死九傷!事后有人問我,那天為何不去上課?我瞠目不知所對,因只是覺得今天不上課也!天意吧!
7 i" k# M- m! B: L! K湘潭四月自有游覽,我自夸最忠于毛主席,四個月中謁主席故居六次,每有客來即陪同前往也!一次全體學員游岳麓山,最向往的是愛晚亭,岳麓書院,在山頂見蔡鍔墓、黃興墓,一老者氣宇軒昂,隨從四、五人,到蔡鍔墓前,朗聲讀曰,蔡公松….,顧隨從問誰叫蔡公松?我只好告他,蔡公松坡也,松坡是蔡鍔之號也,令人忍??!返程時至清水塘毛主席紀念館后,有二人遲遲不來,我甚不高興,當即讓大車先走,我和羅志宏等他們,他們來后我一臉怒色,他們亦當然離我遠遠的。突然想到我皮夾在車上倪融融處,當即向陪我同行的羅志宏,問你有錢嗎?羅不答,我甚努,大聲問有錢嗎?仍無回答,我回頭一看,只見我身旁一女孩已嚇得臉色發白,試想黃昏無人,突有大漢惡聲問她有未帶錢,驚怖可知,當即再三致歉,如她報警,就不知怎樣解釋了! @. \+ O/ l6 t5 p) y6 i
1977年的培訓班是在吉林市辦的,帶去的工農兵學員則是陶滿生等人了,陶當過木模工,他上機械制圖,我自可放心,保全師傅則請王吉生!以后我在無錫針織總廠連續搞了二次,因自己學校上課,我無法長期離錫,考慮到學員需染整知識,特請天津紡織工學院(現天津工業大學)的孔繁超教授,他編著有《針織物染整》一書,而經編工藝則請了廣州針織廠廠長古和基,他1963年畢業后是一直研習經編的,且在全國首先開發棉經編制品騎士布!孔教授身長白皙,合作甚歡,我去天津時,必請我去小白樓起士林西餐店吃法式大餐!上世紀末,一次去天紡,見有孔教授訃告,當即趕去他家吊唁,他太太還認識我,實在是針織染整界一大損失!古和基后任廣州紡織局局長,一次和王亞鳴等去穗,他在宴請我們后,送我們上車,王說謝謝古會長,我當即看他給王的名片,乃廣州市總商會會長也。近期去穗,還常往來,他和太太均我學生,雖均年逾古稀,仍照應備至!機場接送,陪游廣州野生動物園(非常宏大),聽我說要吃蟹鉗,請專門酒樓定制,令人感動!
8 q7 f9 O. S# Z3 o# L這類培訓班還搞過幾次,以后還專為當時引進的東德U系列經編機搞過二次,一次是陳嚴陪我去的(應是1983年,他剛畢業)在鄭州國棉二廠,一次在蒲圻2348的經編廠搞的。我請曹慰曾陪我去的。曹慰曾1963年我校畢業,一直在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搞經編,曾參加過Z304經編機的研制,他長期從事絨織物生產研究,極富經驗,退休后,撫孫自娛,不涉業界,未能發揮余熱!& w% B1 w- ]/ W% E, w
辦過這么多培訓班,當然不收任何費用,一般伙食費亦自理,記得1983年鄭州國棉二廠的培訓班后返錫,陳嚴拿出200元,說廠方一定要給的。我即告陳嚴,這壞了規矩,當即自取二元給陳嚴作匯費,將錢匯回鄭州國棉二廠,辦培訓班十分辛苦,且無任何經濟效益,見學員有所收獲,覺得就為國家和社會作了些事,盡了社會責任,一次有人問沈陽經編總廠學員有什么意見,回答說,最怕宗老師下課!話雖幼稚,亦令人振奮,辦學有成也! C; i' M2 g% c# a0 O3 D) i
自2002年江南大學一卡爾.邁耶集團經編研究中心成立,就開始辦經編培訓班,幾經摸索,以三周一次為最佳方案。憑借Karl Mayer提供的培訓裝備,自己研究的經編CAD系統,再加上蔣高明教授,夏風林、繆旭紅、叢紅蓮副教授的豐富學識辦得有聲有色,十年期間辦培訓班六十余次,學員近三千人,特別解決了本世紀初經編大發展形勢,至今方興未艾,今后良好前景是可期的!
, }5 Q$ {6 Q, x. n& @; k& A5 V% r6 |( X3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