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物密度
5 K8 X0 y# Y& X; Q7 E2 u針織物密度用來表示在紗線細度一定的條件下,針織物的稀密程度。密度有橫密、縱密和總密度之分。緯編針織物的橫密是沿線圈橫列方向,以單位長度(一般是5cm)內的線圈縱行數來表示??v密為沿線圈縱行方向,以單位長度(一般是5cm)內的線圈橫列數來表示??偯芏仁菣M密與縱密的乘積,等于25cm2內的線圈數。橫密、縱密和總密度可以按照下式計算:1 w7 p/ g5 k, ~+ y+ ~" A
PA=50/A
+ {. t* p8 O$ Z! rPB=50/B# W3 y% n) d% G5 A" I: ]. t
P=PA×PB
" s1 Z) M1 |3 ]式中:PA——針織物橫密,縱行/5cm;
6 H8 {" G1 A* n3 Y6 J0 bPB——針織物縱密,橫列/5cm;
# I% q% K1 J7 T' m4 h7 p) [A——圈距,mm;
1 E5 J) G( C! a: n' KB——圈高,mm;
$ z; }: u! t0 |' N3 @* P4 {P——總密度,線圈/25cm2。, p6 P. V" k9 U3 U8 D0 Y
需要注意的是,兩種或幾種針織物所用紗線細度不同,僅根據實測密度大小并不能準確反映織物的實際稀密程度(即空隙率多少);只有在紗線細度相同的情況下,密度較大的織物顯現較稠密,而密度較小的織物則較稀松。針織物的橫密與縱密的比值,稱為密度對比系數C。它表示線圈在穩定狀態下,縱向與橫向尺寸的關系,可用下式計算:
0 @" H! ^; }# r/ P( p. lC=PA/PB=B/A
; s) ~6 B9 \, v密度對比系數反映了線圈的形態,C值越大,線圈形態越是瘦高;C值越小,則線圈形態越是寬矮。由于針織物在加工過程中容易受到拉伸而產生變形,因此針織物尺寸(即密度)不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就將影響實測密度的正確性。因而在測量針織物密度前,應該將試樣進行松弛,使之達到平衡狀態(即針織物的尺寸基本上不再發生變化),這樣測得的密度才具有實際可比性。+ Z1 P: w" X! l$ Y8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