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s+ x# s7 j! c+ \中國古代絲織品的種類 B/ W& y9 K' H! C' h6 o
! c2 c" o$ G% s/ F中國古代絲綢紛繁的品種足以讓我們后人眼花繚亂。商至西周的織物多為平紋或簡單顯花織物。春秋戰國起,絲織品種逐漸增多,不僅有素織的絹、紗、縞、紈等,也有帶花紋的綺和錦。唐代以后,不僅綾和羅的組織更加豐富,還出現了緙絲、緞、絨和妝花等新品種。
6 H0 I* f! E& Q: J+ ]. O絲織品分類方法
" L* P0 O6 Q+ W8 E7 y: P綾羅綢緞是日常生活中對絲織品的通稱,并非一個完整的分類方法。中國古代絲織品種有絹、紗、綺、綾、羅、錦、緞、緙絲等。今天,絲織品則依據組織結構、原料、工藝、外觀及用途分成紗、羅、綾、絹、紡、綃、縐、錦、緞、綈、葛、呢、絨、綢14大類。 . ~: u* K* m9 U0 R
1.綾 8 S7 W* F$ e* M9 b1 m- d# {, e
以斜紋組織為基本特征的絲織品,可分為素綾和紋綾。素綾是單一的斜紋或變化斜紋織物,紋綾則是斜紋地上的單層暗花織物。綾盛行于唐代,其中以繚綾最為著名。 Y: a/ A6 g* `$ e: x
2.羅
' t/ n) n3 o- N2 ~+ i1 E采用絞經組織使經線形成明顯絞轉的絲織物。羅在商代已經出現,在唐代,浙江的越羅和四川的單絲羅均十分著名。其中單絲羅表觀具有均勻分布的孔眼——后來稱為紗。
7 i# a$ v9 T0 _2 [. U+ j3.絹
; h; ~5 V9 W2 `$ c0 G古代對質地緊密輕薄、細膩平挺的平紋類絲織物的通稱。平紋類織物早在新石器時期已經出現,并一直沿用至今,歷代又有紈、縞、紡、綈、絁、紬(綢)等變化。 8 ^2 h- Y9 s3 j1 S+ X
綢字原寫作紬,指抽繭緒加捻成線織出的平紋織物。清代的綢有江綢、寧綢、春綢、縐綢等,指平紋地或斜紋地上顯花的暗花織物。民國時期,大量的平紋素織物也稱為綢。今天,綢成為絲織品的通稱。
% [1 y! o# a" }; O& |4.緞
$ y+ J( O1 L, k9 f7 M' F0 d經緯絲中只有一種顯現于織物表面并形成外觀光亮平滑的絲織品。緞織物最早見于元代,明清時成為絲織品中的主流產品。
. Y: e, F! v ^% U5.妝花 1 s2 M* W4 o4 S, U$ U
采用挖梭工藝織入彩色絲線的提花織物。根據不同的地組織,妝花織物可分為妝花紗、妝花羅、妝花緞等。妝花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國古代絲織品最高水平的代表。 9 q( Z7 H+ t0 t, B$ R8 a! Z9 ~
6.織金 7 P! g, H' v# Y1 F7 f* r
在不同地組織上再織入金線的織物,出現于唐代,流行于宋元,最為著名的是元代的納石失??椊鹜ǔR蠹y樣花滿地少,充分發揮顯金效果。
9 B8 P) S. [% X! z9 N; L' R7.1 經錦 / V/ _1 C8 I! R! d
錦是用彩色絲線以重組織織成的多彩顯花織物,是古代絲織品中結構最為復雜、變化最為豐富的一種??楀\始于西周,唐以前主要采用以經線顯花的經錦。 + ~# I7 R) ?% c* c# d1 E, ? ]0 b
7.2 緯錦 ( @+ ?. f9 ^' x# t
受到西域紡織文化的影響,魏唐時織錦開始使用彩色緯線織出圖案,稱為緯錦。中唐起,緯線顯花成為絲綢提花織物中的主流。
1 Q( s8 F! s: n9 R/ P7.3 宋式錦 ~% a! A& \& j" s' t9 |: \4 j- q
明清時期,蘇州織錦頗為盛行,其部分花色繼承宋代風格而稱“宋式錦”。宋式錦采用特結經固結顯花紋緯,紋樣多為幾何紋骨架中飾以團花或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諧。 # M: w$ ~. G1 i! }8 G9 h% O
7.4 雙層錦
6 G# _# G8 k+ v以雙層組織顯示圖案。其組織早在漢唐時期已經出現,明清又重新流行。其圖案均為兩色,正反面紋樣一致,色彩相反。多為中小型的滿地紋樣。 5 r& X! S/ ], U5 t' M9 u
8.絨 . ~# E9 [+ i8 p" \: D! t/ S: L
全部或部分采用起絨組織、表面呈現絨毛或絨圈的絲織物。漢代出現絨圈錦,在錦上織出絨圈。明清時期的絨有漳絨、漳緞等多種名稱。 9 N) T, y9 q* V+ q! `$ @- }
9.緙絲 采用通經斷緯法以平紋組織織成??椫茣r以本色絲作經,用小梭將各色緯線依畫稿挖梭織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緯線間出現空隙,如“雕鏤之狀”,因此又稱刻絲、克絲。緙絲技術出現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直延續至今。
. i5 Q9 }& C7 d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