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心理學(第二版)》,苗莉,王文革,PDF。高等服裝專業教材電子目錄,18M。. O. A( u: c& m7 L
內容提要
' N' Z5 p6 p% O) m1 x$ ?《服裝心理學(第二版)》系統地介紹了服裝心理學領域的有關知識,包括服裝心理學的學科性質,服裝設計者的心理素質,服裝消費者的心理需要、動機、個性、認知等特點,選拔服裝設計者的心理測驗方法等內容。
% |0 N/ n2 ]3 i. ?4 _2 c. {《服裝心理學(第二版)》可作為高等院校服裝專業或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教材,可供廣大服裝設計者、服裝生產廠商、服裝營銷者、服裝消費者、心理學愛好者參考。
( [$ b" J4 M5 v# [, f目錄8 ?* K" r4 r1 O
第一章 緒論 9
) P$ Y1 |# \: X8 f+ B7 X 第一節 服裝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意義 9+ s" Y9 Y; s4 w; N/ p
第二節 服裝心理學的一般研究方法 14& |- w2 L; f3 s& Z& R
第二章 服裝設計師的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 18
- J0 `8 m5 L4 `( G' | 第一節 概述 18
1 n8 p4 L: G- i8 \% q$ B 第二節 注意力 24
* ?2 }/ p( ~# v- s8 ^% O 第三節 視覺感知與平面圖形結構能力 32, G) z* {9 f9 n: ^
第四節 想象能力與空間造型能力 55
. R8 \3 S% b3 T- a* d2 p" b" R 第五節 設計師的潛能 61
0 S1 q+ t' [5 \5 H' z. s# n 第六節 膚覺與服裝 66
: Y$ x5 [$ o2 a第三章 服裝設計師的創造力、創造思維及其技法 74
( \/ Q/ l; y+ V7 ~$ b: t0 q" Q 第一節 創造力概述 74
9 z; k) g7 F1 E' T 第二節 創造思維及其技法 76
: q: O, C* I( {2 q, ^ U 第三節 發散思維及其技法 79& f& n5 ?# S" h8 {( U
第四節 側向思維及其技法 83; d4 P4 Y0 g; a" |4 ]
第五節 輻合思維及其技法 87
- }- H0 d/ L( ^( U7 i0 C( ? 第六節 逆向思維及其技法 887 O$ Y3 V5 b+ X4 ^# D
第七節 潛意識與靈感 902 ~6 R) e5 Q+ o% R) f
第四章 需要與穿著動機 95) O7 E; J4 V$ v5 f. m+ H/ ]
第一節 需要、誘因、動機和本能概述 95% V5 R ~) X+ f: e; }
第二節 需要的種類和學說 1005 M% p) [6 q) l' b
第三節 本能與穿著動機 105
/ o' @3 q9 B" m, ^* u* @$ | 第四節 兩個精神分析學說 109
9 a b H+ `( d+ ~/ k第五章 服裝行為與社會心理 1166 D; S+ \$ C1 @
第一節 群體心理與服裝行為 116! L6 C1 L. v- ]9 [ W- B; m8 E: V
第二節 服裝行為與人際心理關系 1235 N9 ]" j# }/ e. l: J
第三節 社會角色與服裝行為 131
/ V' F" f5 w7 w* g4 {* \0 q第六章 自我意識 139
) W/ T7 Z. v- U- [6 f" y2 a 第一節 自我意識概述 140
: ~/ R, a$ D- e 第二節 自我概念、自我圖式、自我評價與自我控制 146& j: o# H/ i( Q+ X
第三節 歸因 1536 R) v T# F6 H$ s: v1 N
第七章 服裝的接受與傳播 160* p( p; b: o6 I$ W
第一節 審美心理的喚起 160
! k! R9 ~( F$ C: g* s5 } 第二節 認知加工的過程 165
# _, r; P( |# k- i! N+ i 第三節 流行的發生與表現 168, G* U* r: o( b! T( I; h0 W
第四節 衣是綜合價值的體現 175
. A9 S4 W9 [4 }5 w0 y) J# q第八章 選拔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心理測驗法 182
9 {! v$ R9 G$ Y8 M( D 第一節 心理測驗對服裝設計的價值 183
& q& p; Q1 v, y% }) m+ U( n 第二節 創造思維潛能測驗 186
3 v5 d5 \( x/ s6 ]# `9 } 第三節 服裝設計能力傾向測驗 196
; J2 A5 y3 Q! ^# d 第四節 興趣、態度測驗 205* N4 `* K$ ^, v; E; H) b
第五節 個性測驗 210
3 w5 d) d. S9 }' _; u; g1 P! f$ b參考文獻 223' [+ f3 P- u1 c. w; R(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