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紡織服飾文化] 中國紋樣史,田自秉,吳淑生,田青 ,PDF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15-10-2 15:20:1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紋樣史,田自秉,吳淑生,田青 ,PDF。彩色版。2003.4 _1 N6 P" a' \; c* B! b
  b0 V" H# ^8 r6 y! o$ I
內容提要
; ^. v) f( y) t* f" a本書系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史論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田自秉先生與北京藝術設計學院吳淑生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系主任田青教授共同撰寫而成的關于中國歷代紋樣發展源流的著作。全書分總論、原始時代的紋樣、夏商的紋樣、西周的紋樣、春秋戰國的紋樣、秦漢的紋樣、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紋樣、隋唐的紋樣、宋代的紋樣、元代的紋樣、明代的紋樣和清代的紋樣,共12章。主要按時代流行紋樣、主要傳承紋樣、一般紋樣、典籍反映的紋樣對我國歷代的裝飾紋樣分門別類地進行了細致深人的整理研究,運用文化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文獻學、??睂W、宗教學、民俗學等對我國歷史上所出現的各種紋樣作了縝密的考索,立論持正,文字潤雅,言簡意賅,是目前對中國歷代紋樣進行較深入研究的專著,填補同類研究之闕如。7 ^* k' ~5 c# N
  文中征引文獻典籍達500種之多,對每一紋樣均引經據典,詳考其產生、發展、衍變之具體歷史脈絡,有的紋樣甚至引證多種典籍,謹細考辨其歷史源流,繁而不亂,篤實謹嚴。另外,作者還從其多年搜集的近萬張紋樣中,斟選出596幅珍貴的圖片,隨文編排,給人以明晰的直覺感受,這些均賦予《中國紋樣史(精裝)》以較高的學術和歷史價值。1 l# Y. X1 R1 f. p
  《中國紋樣史(精裝)》雖為一本學術著作,但其適用范圍卻極廣泛,除作專門人士案頭架上之必備工具書外,還可作為美術院校研究生和部分美術專業本科生、大專生的教學用書。從事裝潢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以及環境藝術設計的人士也可選用。廣大熱好中國工藝美術,特別是紋樣藝術的社會讀者,亦可購之寶賞。. E0 N+ B0 X1 ?3 a$ w  @* M
目錄
. U+ ?7 l& i5 B8 z. S4 ^第一章 總論
/ {2 N+ {1 u* C& X& h  第一節 紋樣的本質
2 A; i: [  ?- t) ]3 i# ~# H  一、功能基礎% R: T" ?. U9 x1 R: h4 n5 d+ w
  二、符號意義
7 B( a5 \' s1 N2 F2 r4 D  三、審美價值
# \  w( G! Z' k$ ]5 W. x" J; ^  第二節 紋樣的演變. D) ]7 B8 |5 p% O$ r, H9 a
  一、題材
8 A4 x  d" \/ B9 _, g- C! L$ [  二、類型5 U% P* d8 a" Q2 b
  第三節 紋樣的審美
' T' f" k" \$ K1 Y+ s8 I1 x3 E2 P6 ]  一、形式元素7 I$ v/ m2 a9 s# A6 ?- P
  二、基本形# v8 A6 Y$ v$ x0 s- E; C: N
  三、形式法則
7 j( T; U* ]1 H6 \  第四節 紋樣的技法  U/ V9 [/ `# p) R! c' H1 G! r
  一、陶瓷
( R& ]8 q% O+ Q( p  二、染織% A" p- y# L5 Z( ^
  三、金工& i9 W2 x$ _) y' u0 G3 i
  四、漆器
! \1 V5 s# C/ s; R6 P; K* C  五、木工
8 {8 k! c) i- y- C( i) T6 T  六、編織
0 ~- ]* b* \' b! m# T/ ~+ D3 g5 ~1 M  第二章 原始時代的紋樣(前1700000-前4000)
! o5 ?: w8 I7 y! T  第一節 概說% f. z6 M& i# t" h! L
  一、生存手段——工具與火9 L9 P- X- h" O5 ^$ h
  二、物質生活——食、衣、住、行5 v6 d$ ]2 m' E
  三、精神文化——裝飾與宗教* Z& e* {+ E8 A% G+ @# C: a
  第二節 各文化類型的紋樣
7 ]/ k5 z: B$ O  一、磁山文化的紋樣; K4 `( z' L0 l2 B5 i( n9 G" A
  二、仰韶文化的紋樣
; T6 N' @' D3 u: x+ f  半坡魚紋、廟底溝鳥紋、秦王寨(大河村)鸛銜魚紋、后岡龍虎蚌飾紋
. D( g" v& o; t. b3 H; o; x' j  三、馬家窯文化的紋樣* e, G) R$ i0 Z+ h' l  u- O
  馬家窯螺旋紋、半山聯渦紋、馬廠人形紋
  Q: G# {; U! f  四、河姆渡文化的紋樣
/ f1 Z. [5 X5 K* `5 T$ B  稻穗紋、葉紋、鳥紋、豬紋、羊紋、狗紋、魚紋、蠶紋、幾何紋
6 v+ X$ T3 j5 F- Z0 i2 |6 s  五、屈家嶺文化的紋樣太極形紋
8 g  \) V3 ^5 E3 Z  六、紅山文化的紋樣
  z, _' v; U& E8 a" D. A2 \$ `  弧形三角紋、龍紋、動物紋7 o- X: T6 V: B$ U* h: H! O
  七、大汶口文化的紋樣
1 d& Y) o0 W; u% [5 h  八、良渚文化的紋樣
) C7 z( Q1 A" x2 x) A3 D  神人紋& ~2 }* l! `8 z! _4 l
  第三節 結語* F- d, K. P! f9 u  G8 o
  第三章 夏商的紋樣(前2100一前1100)7 `- f1 R. u3 K8 C
  第一節 概說
" H. N/ ?5 H/ r  b* g  第二節 夏代的紋樣
2 F" \# X. Y# m( B7 r# f0 j  “河圖洛書”、九鼎
' b' e' J- i. A4 \6 l( N2 i0 ~  第三節 商代的紋樣; S# g- b0 w$ D; k7 @8 F
  一、時代流行紋樣
( _$ i6 W7 a7 l; P" X  饕餮紋、夔紋、云雷紋% g5 f0 c9 ^) g% }
  二、主要傳承紋樣
! U, p/ |! w# Z* [4 m  龍紋、鳳紋
7 _) Z- J  ]3 O  三、一般紋樣
8 S9 q) R( j! O( U# h  動物紋、其他紋樣: h; q# g# W; F
  第四節 “司母戊大方鼎”紋樣
' v( O/ |1 I  `  第五節 結語+ {+ ^# E& X/ g% g8 V
  第四章 西周的紋樣(前1100-前771)
: M. _; k: ^, o) o* c. A  第一節 概說
5 [8 }3 c4 R. Y* L$ G  D1 I  第二節 時代流行紋樣5 x+ X7 h0 i! Q' w7 f
  竊曲紋、環帶紋、重環紋、垂鱗紋、鳳紋
' D# x. }: E2 H$ r  第三節 主要傳承紋樣9 ^' M0 e7 r" g% Q8 d3 E% X
  饕餮紋、龍紋: k" D" {: x1 L# n2 r8 `
  第四節 其他紋樣- m  j# Z. Y2 f5 G; d6 D
  十二章& b9 l+ K, |5 V
  第五節 典籍反映的紋樣題材
7 W& E% \8 n) Z+ F  一、《詩經》
( W- V4 B- G0 T) S4 T" s" u* |0 ?  二、歷史人物0 y" O$ T% L2 Z% U: \- p# B% {4 ^' t
  孟母斷織、姜太公
( t# r+ f9 ^6 M  第六節 結語# m+ m/ E5 `* u
  第五章 春秋戰國的紋樣(前770一前221)
% z: H! {8 G9 e/ [: V+ x  第一節 概說6 p3 x# _) B8 }  q. C. ^8 O
  第二節 時代流行紋樣+ d+ r/ ]3 Y7 _- ?& L- B' B
  蟠螭紋、攻戰紋、漁獵紋、宴樂紋9 w' D$ S1 U4 v4 ~
  第三節 主要傳承紋樣
7 N0 t' h: ?  e3 {% K  龍紋、鳳紋、虎紋
9 i6 F, p) M4 ^0 [3 o- H  第四節 一般紋樣
4 h# \% c" h4 G* r: W! k  一、動物紋
& x: E# N" Y4 @0 O& [  鹿紋6 U3 w: f0 [0 q" O2 U. c
  二、植物紋1 g' S* ^  ~, ?6 ~; b+ @0 p
  三、人物紋" |4 |! ^! P5 Z4 o4 F
  四、天象紋; o% o% M  w+ `0 I! T
  二十八宿$ u2 M  S% Z, o
  五、幾何紋
! e$ r* l' s0 G  六、歷史人物9 w  C& w7 B; n% i7 x1 q) E
  魯班、將相和、孟姜女、西施
9 H0 a5 w* A3 ^1 r7 _  第五節 典籍反映的紋樣題材- h$ t9 i% ]" m. N3 j: I
  一、《考工記》6 [( @9 X3 r7 o& l9 l
  二、《山海經》4 h2 W; A+ Y4 B3 S
  第六節 結語! C; ?# [3 l( I0 r& A
  第六章 秦漢的紋樣(前221-220)
. b) x2 ?& T0 l7 \1 m  第一節 概說4 r! h9 e  u/ T- G
  第二節 時代流行紋樣
  ?. N, R* c5 b+ u  b! X+ O  云氣紋、四神紋、茱萸紋、
7 B$ B, P- O" q& s9 e4 O. U  車馬紋、鋪首紋、規矩紋
- n4 m+ R) l4 v' j  R$ A  第三節 主要傳承紋樣
. {  R/ O3 ]7 k3 [9 M, G  龍紋、鳳紋、魚紋% a$ k1 N5 _: ~
  第四節 一般紋樣
9 J* C" L- q' u" i  一、生產勞動
! V, n9 U" w; q+ |. H  牛耕、冶鐵、煮鹽、釀酒、紡織: h  `( O# K$ h4 F& P. N. N8 l" C( \2 ]
  二、社會生活
* y  h: Z6 x- n# e$ i  宴飲、謁見、講學、狩獵% a5 H; E. S6 X% P3 X" |
  三、舞樂百戲( E8 E# I- D0 z4 j, U
  舞樂、百戲、雜技
/ L! p* O) w7 l, N, K  四、歷史故事
/ w. c+ L1 `' L/ ^  孔子見老子、周公輔成王、荊軻刺秦王、泗水撈鼎、二桃殺三士、鴻門宴、蘇武牧羊、
% s$ g2 D8 \  S! B  昭君出塞、文姬歸漢
" X0 @% x% u. D7 W  五、神話傳說
! V% q# F# o5 d; M0 @  ?  伏羲女媧、西王母、嫦娥奔月、% f. d/ B" q4 \1 _+ c
  牛郎織女4 `6 u# W# t3 Y: }0 n' d
  六、其他
- [1 }) v* o  p) U" W  ^! I  第五節 “狩獵紋金銀錯銅車飾”紋樣
6 ]# a" Q# S' k, _3 n2 [% n+ r  第六節 結語! A- q" Q( Q* @+ w5 q
  第七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紋樣(220—589)
& z8 l* s4 j6 G3 b1 b: s  第一節 概說% u' e. h0 ^) q; `6 y8 q  y
  第二節 時代流行紋樣0 [8 q$ t' ~* `# U) N# C: p+ A. W
  蓮花紋、忍冬紋、神佛紋
  F; ?# y( ~, h, B. O. i# H2 F  第三節 主要傳承紋樣
6 S* v: _  b; _. X  ~. e9 M  龍鳳紋; P2 g4 }/ V& M2 I/ }, C
  第四節 一般紋樣
' Y' T) ~$ m7 \  一、動物紋+ l4 k: A% _+ l* X- X. U/ z
  牛紋、熊紋、兔紋
. L4 g2 C% g, A4 k7 \2 t6 L+ w  x0 g  二、植物紋6 A% }7 e# D9 J4 B5 R, r0 i" d
  樹紋2 i' L5 D) o$ ~+ x0 r
  三、人物故事( }4 X% d0 e8 n% ^  I6 Z( L
  竹林七賢、孝子圖
5 E* B6 L5 d: @- s. e  四、其他9 ?1 ~1 d( r2 f: H; N! z3 c
  辟邪、十二生肖
* `6 s4 i- `0 M) l% ]  D3 E5 }, F  第五節 “谷倉罐”紋樣7 v* g, F: }6 W
  第六節 典籍反映的紋樣題材9 X& d( l& y1 a
  木蘭從軍、孔雀東南飛
8 w8 X2 D( V! Z, z2 K" }) O" C  第七節 結語
) e- r; X) r4 Y) p/ O# ~  第八章 隋唐的紋樣(581-907)- D6 l/ N$ o/ j
  第一節 概說
4 C& p: v. j7 Y/ T" Q( n  第二節 時代流行紋樣
! m: G1 ?$ }) v/ @: @3 F  聯珠紋、牡丹紋、寶相花、卷草紋、海獸葡萄紋、鳥銜綬帶、鳥踏花枝、陵陽公樣
) h% [# H* H8 u6 E$ C8 j  第三節 主要傳承紋樣
. h# [) z- }* ~8 C0 s  云龍紋、龍魚紋、舞鳳紋、朵云紋( k4 @  ~( v) }, G# z6 Y/ A; V  B! Q, Y+ Y
  第四節 一般紋樣
8 x9 w/ J: ], t' F" c  一、植物紋$ p7 i  g8 {3 x+ n: W% C: Y/ ^
  小簇花、石榴紋、嘉禾
0 w; h( N. c0 V* @" N! q( B& C  二、動物紋/ f% _# {5 j4 f; K6 W
  鸚鵡紋、孔雀紋、鴛鴦紋、鴻雁紋、獅子紋、鹿紋、馬紋、駱駝紋、羊紋、龜紋、蝴蝶紋
+ F; ~( N- n. q) G6 h1 b8 H  三、情愛題材
; G. I! G; W! |. N  F$ t& U1 B  連理枝、并蒂蓮、比翼鳥、同心結
  }% U  O; l8 A  C; F, T& G" |4 O  四、歌舞雜技
3 D+ p% w1 D3 e2 B7 d/ Z/ ?4 t9 Q  胡騰舞、胡旋舞、柘枝舞、馬舞、馬球
9 C: |. E4 Z" R& D% a% F! I- M9 W! h  五、歷史傳說0 T! D, K/ Y8 [6 M0 n
  伯牙鼓琴、真子飛霜、鐘馗, J- D' E$ W- S$ ^
  六、其他" T  y$ b" _, g! ]+ e; ]
  綬帶紋、流蘇紋、纓絡紋、結紋、太極圖、八卦( ^! k) b7 |3 R
  第五節 “大智禪師碑”花紋; N& i. O6 {3 k3 {! B
  第六節 典籍反映的紋樣題材
- `8 `/ s. c" K1 w! d2 n( s+ l+ [  《酉陽雜俎》9 e& o5 G* O& v0 c1 e* X. H
  第七節 結語
' Q5 L4 M3 g' ]$ P2 A; r  第九章 宋代的紋樣(960-1279)
% V8 {! G( w8 w5 ]- S6 j. ^6 u3 Y  第一節 概說9 P: P8 F  ~" m( R5 Z- O# S
  第二節 時代流行紋樣
* l$ T7 L( ~# f5 l, R/ u# }  一年景、天下樂、航海紋、0 b& h8 A. Q0 k- N- z' E
  嬰戲紋、花中有花、小品紋、生色花
8 {7 l+ U  s# ]: p  第三節 主要傳承紋樣" }2 z5 _/ J5 k% V, u
  龍鳳紋& J7 F, J! f+ [# Y/ n
  第四節 一般紋樣$ S- }) `$ c0 N4 [- b4 B
  一、幾何紋# g! j+ t3 }2 }' C" n
  八達暈、曲水紋、字流水、氈路、
+ X5 c& j/ v- V& T6 L" k  鎖子、七巧、回紋、方形紋、# ?9 G; C8 a' t- R9 K
  文字紋
, ?. t. i5 J; w. Q% u' B  二、植物紋
# s7 L% m2 m! a  芝蘭紋、桃花紋( L7 D4 i4 _6 Q, o$ o3 W3 Y
  三、動物紋
; X- ?5 U- t$ L' k' S$ W: o% E9 w  紫鸞鵲譜、鵲紋、鴨紋0 ?. m6 w2 O2 x  p- g, Z
  四、人物故事
7 ~3 L; G& l2 q/ X! v4 F$ ]$ \* t  仕女紋、蹴鞠紋、許由巢父紋
& u# k: n  y; I  五、其他
- c$ k0 B6 j5 p* j$ Q+ M  兔毫紋、百圾碎、木葉紋、
0 Z( P/ y0 L9 n2 v  剪紙漏花! s3 s0 @0 e/ \  N: H/ D3 {
  第五節 典籍反映的紋樣題材
8 d$ o3 l% l$ \, N$ I0 |" g) T  一、《營造法式》9 ~) M1 a9 h+ C  Z' n( R
  二、《蜀錦譜》
' [/ Q: e2 N2 d9 L/ {  三、《夢粱錄》
4 W8 e8 Z. G" l7 @( h/ Y  x3 c  四、歷史人物
+ C, B" Q2 ?" V( c: b/ J  岳飛、文天祥
8 ?0 ]' F# N( R4 o5 y# T/ G  第六節 結語
. e0 ?* ?$ ]: E* L  第十章 元代的紋樣(1206-1368)
- K& s# E0 R3 [. v# G/ T  第一節 概說
) ^1 [* w( J2 e" o4 x  第二節 時代流行紋樣
7 N0 R( E% c# X7 R3 c+ W  O  歲寒三友、八大碼、滿池嬌、“八思巴”紋' H) _* L* x* Z5 b
  第三節 主要傳承紋樣: D  L$ {" @: {+ X: _
  龍紋、鳳紋
7 A2 T2 z/ Z1 ]! O4 \6 X  第四節 一般紋樣, X+ C: ^$ H: T& T1 S& q* u; o" ?1 X
  一、歷史故事
3 [! `6 l1 ]3 P9 X  三顧茅廬、蕭何追韓信、
6 _, ^8 a& b$ G9 g3 S  蒙恬將軍、周亞夫細柳營" H: j& Z% ]3 p7 M. [8 J
  二、神話傳說
2 U; M8 H$ n! j8 h0 e3 Y, L+ P  八仙、暗八仙、八吉祥+ L- e# r4 r: @
  三、其他
& a" d! u& f% w, f& x7 U  如意云、“泰山石敢當”( b  g8 y2 b: g6 Y( s
  第五節 “永樂宮”壁畫反映的紋樣
. A9 b0 K6 e; ^* P, Y3 t& z7 y) L  第六節 典籍反映的紋樣題材
: h: W3 U2 D$ J, [% V- U& x  《輟耕錄》
5 V1 z, z! l0 P- w! `  第七節 結語, u  H- l3 R4 P! |# k0 b; T: ^# y
  第十一章 明代的紋樣(1368—1644)& J1 ~# S" t8 G, M9 t2 Q' A
  第一節 概說+ _, C' W. |6 E7 n  K- D3 K
  第二節 時代流行紋樣3 U& C. ^. F6 C( o. r
  云紋、纏枝花3 C6 @) c1 |9 ?6 `* b
  第三節 主要傳承紋樣, A! t2 j  G2 C+ z* s; J
  龍紋、鳳紋、魚紋* j- [6 K, x7 T( g2 d' b) W& L. H
  第四節 一般紋樣7 g" c( z$ S2 z/ h3 v, w/ C* g" x
  一、植物紋" e6 C$ b8 p0 g, w! G9 q
  皮球花、茉莉頭. a) P1 w. ~' f( C0 ^
  二、動物紋
1 Q4 l6 r4 Z0 }8 Y  三、人物傳說4 a+ ^* H- v& p& ?
  穆桂英、武松打虎、東郭先生、
2 ]2 P2 T+ L! A- f5 s: t5 s: B  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 v5 ?! h1 t  ]. o6 F" {
  大鬧天宮、哪吒鬧海
7 j8 A; v$ E8 ~2 R& X  四、其他+ t" p5 m9 q1 ^! G9 D! l
  博古紋、海水江牙、數的紋樣
9 v* a3 {* a' z- _  第五節 補服紋樣9 s$ B3 w1 W+ [
  白澤、獬豸、犀牛、鵪鶉、黃鸝、
  t" U, W* h2 g+ ^- y  鸂鶒、鸕鶿、錦雞、白鷴、仙鶴
6 x" F/ X$ B* Z5 Z. j7 C  第六節 典籍反映的紋樣題材
9 a' F" e. s. Z! A& m/ ^* @7 ~! R  一、《天工開物》1 Y" L3 L  t& t5 J. Q) L
  二、《天水冰山錄》% U+ \4 m9 D  C9 x
  第七節 結語
8 P" n2 G% ]8 s6 C$ i  \% b! s2 h  第十二章 清代的紋樣(1616-1911)  r5 I% n( U, V* q4 x# y
  第一節 概說
3 I; L% N+ [9 l* A( H( ?$ l  第二節 時代流行紋樣——吉祥圖案- a! Y  ~' W* k2 G; L8 F, t
  一、表現福的
) o6 z3 ]' r6 u9 {  五福、福如東海、天官賜福9 R- y+ o/ ^/ \7 G
  二、表現壽的
+ g  Q% D/ M7 r; x  壽桃、蟠桃祝壽、壽比南山、貓蝶、麻姑獻壽、華封三祝、嵩山百壽、海屋添籌、萬壽藤、杞菊延年
* S/ ~' }1 w# s/ W: I1 J  W7 r- U! H6 ?  三、表現喜的0 ~( M( l. {3 U4 X0 R$ Q* k+ z: o; B
  雙喜、四喜、喜相逢、嬉子、喜神3 ]2 s: U' X& F8 L( k
  四、表現豐收的- A6 X/ b3 Q# ^2 X
  燈籠紋、慶豐收、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 H/ |4 \/ l0 ?/ `0 [  五、表現財富的3 ^1 m+ |  X& t4 x; Y( @' q
  劉海戲金蟾、搖錢樹、聚寶盆、元寶、財神
7 a- b0 E& L# E; M/ P' g  六、表現平安的
" g# e7 s/ l* C5 f7 m  馬上平安、竹報平安、河清海晏
7 x% H% G/ Y3 X( x3 {  七、表現如意的三陽開泰、和合二神、柿、靈芝
1 m/ s) q- X: l2 c5 @" Q/ r1 }( M- W/ ]* N  八、表現學而優的
' w! E$ r( l& |1 c' `. U5 J  獨占鰲頭、連中三元、鯉魚跳龍門、黃甲傳臚
2 F) b0 c8 r; G3 n  九、表現作官的: [. Q9 o3 m! Y% o# d5 ?7 A
  青云直上、一品當朝
4 M# P; B7 j; V9 H$ \  十、表現子孫的
# Z- W7 g5 q$ L$ n* m" U  瓜瓞綿綿、萱草、百子圖、麒麟送子5 R5 A4 [3 b- B5 K
  第三節 主要傳承紋樣
- X. [- x5 O8 s1 m  龍鳳紋、龍紋、九龍、鳳紋, Q$ x( K4 \) ?' I+ j8 p* D* k
  第四節 典籍反映的紋樣題材# ^* Z6 A% t! _( D0 w8 a0 S$ |
  一、《蠶桑萃編》6 ^9 u1 D- a) y5 E* l8 `
  二、《陶說》
) b; f' f9 I* y' \4 l  三、《紅樓夢》6 r2 [' p' {/ _  R& y9 G; B3 C
  黛玉葬花、晴雯補裘: ]# o1 H1 f  o: k  `2 A( P% w
  第五節 結語+ S& m# \9 G& [% t4 z
  后記
% p1 B+ q+ e7 k% W# o4 N  圖目
9 g- t) x/ @5 b8 ^- n# r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3 03:1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