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纖維截面近似圓形,一般用直徑大小來表示它的粗細,稱之為細度,單位為微米(μm)。細度是確定毛纖維品質和使用價值的重要指標。綿羊毛的細度,隨著綿羊的品種、年齡、性別、毛的生長部位和飼養條件的不同,有相當大的差別。在同一只綿羊身上,毛纖維的細度也不同,如綿羊的肩部、體側、頸部、背部的毛較細,前頸、前腿、臀部和腹部的毛較粗,喉部、腿下部、尾部的毛最粗。最細的細絨毛直徑約7μm,最粗的剛毛直徑可以達240μm。綿羊毛平均直徑越粗,它的細度變化范圍也越大。正常的細絨毛橫截面近似圓形,截面長寬比在l~1.2,不含髓質層。剛毛含有髓質層,隨著髓質層增多,橫截面呈橢圓形,截面長寬比在1.1~2.5。死毛橫截面是扁圓形截面,長寬比可達3以上。綿羊毛的細度指標有平均直徑、線密度、公制支數和品質支數。- W% N9 ]2 C& `" f x [
\! T M+ ?4 s. J z. ?! u綿羊毛平均直徑為11~70μm,直徑變異系數一般在20% ~30%,相應的線密度在1.25~42dtex。綿羊毛的品質支數簡稱“支數”,是1875年在英國勃來德福(Bradford)召開的國際紡織大會上,決定把各種綿羊毛纖維可能紡制成精梳毛紗的最細支數(可紡支數)命名為綿羊毛纖維細度。130多年來紡織工業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用較粗的纖維紡制更細的紗線;但另一方面人類對毛紗線的各種要求(包括強度、條干等)顯著提高。當前綿羊毛纖維細度的“品質支數”與“可紡支數”差距極大。近60年來各國分別對不同毛纖維制定過不同的品質支數對應表。我國規定的一般細、粗綿羊毛品質支數與平均直徑的對應關系見表。2003年國際毛紡織組織(IWTO)最后公布了超細至極細綿羊毛的國際標準,規定了綿羊毛細度品質支數的標準,見表。 % A# {- d- ? w8 f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