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紡織服飾文化] 中國歷代帝王冕服研究,(韓)崔圭順,PDF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15-1-26 19:42:5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6 C2 ?8 y- s3 V; M' }5 I2 ?
中國歷代帝王冕服研究,(韓)崔圭順,PDF.pdf (36.46 MB, 下載次數: 0) " @% G! x; q& t! [

, z/ c5 c: a2 o, S% j4 N
2007年,掃描版,有電子目錄。根據作者的博士論文修訂成書。

: f8 n/ Q* w# X# P' w

4 O' o. n1 z4 \- }! j
崔豐順,1971年出生于韓國。1993.031998.02問在國民大學校(首爾)國史學科[韓國歷史系學習并獲得文學學士學位。2000.082003.02間在檀國大學校(首爾)大學院傳統衣裳學科學習并獲得理學碩士學位。2003.082007.02間在東華大學服裝學院學習并將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作者研究韓國與中國傳統服飾史及東亞宮廷服飾交流史,并在《服飾》、《服飾文化研究》(以上韓國)、《敦煌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等雜志發表多篇專業論文。 工作單位:韓國檀國大學校、建國大學校、仁川大學校大學院講師;檀國大學校傳統服飾研究所責任研究員;釜山大學校中國研究所專任研究員;服飾文化學會平理事;韓國服飾學會、中國史學會、文獻與解釋會員。

2 A! p+ k6 A9 T" I
) K( y* Y. Z4 l3 k
目錄

" n6 {; W' I+ a. {. b

3 D. p0 y* G& G
引言
/ R: V% h1 j: T5 J1 H5 I  s$ P
上編 冕服的起源、形成與演變
% ~* r4 b+ h) g6 H) B
第一章 冕服的起源與形成
+ P, \+ W1 T- \4 @4 p# D
第一節 冕服的起源
* [# T8 c# }$ b: i0 \
一、原始時期服裝之起源
7 g1 W; h+ x( _0 C8 |
二、冕服起源的相關資料

4 @0 d# H3 Y+ K$ u6 A% S2 ]7 @

( Y0 a3 L' W! P( y4 B* e2 v
第二節 冕服的形成

6 ^! Q! \; S* K) z$ z& U
一、冕服種類及其穿著者之身份
8 G! W6 S1 k) k5 F
二、天子吉、兇衣服
7 d! T4 B. Y  D; p; l  O
三、天子大裘冕

  m* f1 r: C* G8 I4 B* D! q
四、《周禮》中的冕服
: g/ R5 k" Q3 X8 t; M3 i/ L' N" G
第三節 冕服形成之文化意蘊

$ f" M) r6 Z. ]2 \; `

2 ]) h3 b: Q( L
第二章 歷代帝王冕服制度及演變
) ~7 `0 x( O' Q/ ^1 q
第一節 冕服之發展前期:秦漢至唐代的冕服

( \& z8 L, j0 l* m  M
一、永平二年之前的秦漢時期
9 a: P0 z8 [  L
二、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9 Z" n/ X" U/ ~1 J# q, H1 \
三、隋唐時期

, X6 N4 T- [6 K% j. C& X; P( ?
; [" {3 N! D6 I$ A" X  b6 \
第二節 冕服之定著化及簡化時期:五代至明
, l& Z! y5 _  U' [/ Z5 C, n
一、五代十國(902979)至宋(9601279

1 i, ~. I7 j1 ~! y9 M
二、遼(9071125
2 ]" N9 F( O% ^7 C2 h# Z* Z4 _  z
三、金(11151234

1 Y  L$ }' A/ x( X
四、元(12791368

7 ?: t7 |+ m: x/ x- P0 j1 w# d( I( `5 U
五、明(13681644

# _. C) q3 S. S& `% u# B- x, b( }/ A
8 [8 _8 O, o$ f+ R4 i5 }
第三節 冕服之廢止及換身復活時期:清至民國三年

% Z* h* `& ^/ E
一、清(16441911):冕服制度之廢止
2 @7 z2 H, C( r3 S0 B0 Z& ^
二、中華民國(1912~)
( p' S6 a1 F& _8 j+ ~
* |1 C7 g; }( X+ X, h; K( F$ n  p
第四節 冕服演變表
5 ]! q0 Y6 O/ O! M) h9 n
一、歷代帝王服裝種類及穿用場合演變表

! q9 b8 `2 N& x6 x& o4 O2 d
二、歷代帝王冕服種類及構成演變表
3 a6 L5 F# {% o; ?1 C, u- x6 \/ [
三、各朝代皇帝冕服制度上的特點表

8 a+ V% H% x  P9 V2 g! z
3 K0 Q' P% r0 C5 }# L: C$ B" i/ B
下編 冕服的構成要件和文章
% u& ~# ]) f' _, C+ T: Y* x1 S0 H
第一章 冕服的構成要件
8 l, E. z' C% h' i2 e6 d
第一節 要件之構成
& p( q+ ~! ]+ _( M: [: Z
第二節 冕冠
; O7 Z  C: G  d- J$ A9 h$ |
第三節 服裝類
# o& j7 x! F& I$ o2 D+ |
一、衣裳
) r  G# ~$ ]: j2 c9 k
二、中衣

  f+ L6 {: w; E" h' X
三、禱

* F1 s( Z( U+ t
四、襪

9 J( y( c& Z7 w
五、舄
& v3 h' s- d$ y4 q, k8 t4 p
) ?! G$ f$ Z& n8 i1 r
第四節 飾品類
1 a" I( v3 p3 O; K2 n, l6 {  e% J
一、腰帶
8 }( ~  Z6 x: |: I$ h% T2 J4 D
二、蔽膝

' K) S9 Y# {- W3 h" E! q
三、佩玉
: Q6 o% A8 s/ |( ^' `4 y
四、綬
' C" L; y6 N( t2 v
五、圭
7 @! k5 d8 G, K5 ~( P7 [7 o; z
六、劍

" q! |  B6 r; C9 q0 d2 f
" D6 b8 B6 R4 D3 M0 e
第二章 十二文章

# }0 _9 x# T  A- E% h8 ]& f
第一節 有關十二文章的概念、定義及其意蘊

6 L* v7 a2 H' J3 _6 W! `( Q
一、有關概念的定義

4 d) R/ u5 d: k: C# C2 w% ]
二、意蘊
. W5 g! u" _5 F9 H: X

# x# e& E; z% t+ Y0 z
第二節 有關章目、章次之諸說

  @5 a( W2 ^1 N2 x
一、章目、章次之諸說
% z. W( m3 U1 P6 r+ }# z' R
二、歷代演變

' {  c$ G) |( s
# L" W) I, k' m4 A8 u; `
第三節 文章在服裝上的排列

1 V  R9 e3 A4 E1 `% l
一、明之前的演變概述
3 Q7 `( R$ {8 m- y/ D
二、明代文章排列

' J9 P+ z: W' M; H1 H4 D3 D
三、清與民國三年制度中的文章排列
  J4 ^0 \; M9 h( i6 t4 Y3 Y& ]
3 M8 O; N/ y3 f: o4 R
第四節 表現形式之意蘊及歷代演變

- Q# L6 m" q: T, G1 x* Z
一、表現形式之意蘊

. I% B' j9 ]" V; _- Q! k# e
二、歷代演變
; u. h0 p" C4 T! T: g5 d, O; b
, n1 }! K' V0 N7 `- V
第五節 關于十二文章的構成
; ?. q4 f2 b( H9 y3 W
一、自然臨摹類
: q2 i% t1 K7 g/ t  o
二、主觀創造類
6 {" w3 A8 U7 [3 C2 c
討論與結語

: d+ n# [# r4 `+ q# k$ M
參考文獻

2 s  E2 f1 w: C" L
附錄一:??北?/font>
- f  j8 m2 e3 v- a" D
附錄二:關于織金工藝早期記載的研究

* a# U$ `/ |) X! S9 T2 [* e
附錄三:韓文摘要
3 U3 W, o1 T6 ?: s& ~8 M# O
后記
: g4 O9 `* O6 ?) ~9 t8 y
致謝
, N$ r8 i5 w" B% B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15-1-26 19:45:26 | 只看該作者
在構成中國古代歷史的長幅畫卷里,綿延不絕的冕服制度,既表現為前后相繼、代代沿承的延續性,各個不同時代的冕服,又分別被打上了自己的鮮明印痕。論文即在全面梳理有關冕服制度演變過程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歷代帝王冕服制度的內涵及其演變過程所蘊涵的文化意義,進行一次基本而全面的評價。
本書的內容,基本上以統合和分類兩種寫作方式組成。對于歷史上帝王冕服的形成和制度之演變過程,主要以整體統合的方式進行考察;對于冕服的構成要件和十二文章的內容,則按照各自特征,分門別類之后,加以分析和比較。 敘述的方式以歸納法為主,兼以比較和對照的方式,研究的結果,較多地采用圖表的形式進行總結。又對歷史上有關冕服制度的文獻資料,盡可能利用文獻學研究的手段,來進行釋讀和考訂。
冕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服裝歷史的最初階段,不過,若以冕服的整體構成要件來看,具備并形成一定規范形式的冕服,應該是在周代。 周代冕服種類有大裘冕、袞冕、驚冕、毳冕、希冕[絺冕、玄冕等六冕,按照不同場合需要加以穿用。六冕在漢以后歷代王朝的“復古”思潮中,有時或以別的稱謂形式出現。不過,六冕中,歷代主要采用的是袞冕一種。袞冕是冕服當中,最華麗的服裝,與其它冕服不同的特征,主要是冕冠的旒數(十二旒)及在衣裳所施的文章(十二章或九章,按照各朝代稍微不同)。 作為六冕當中的首位冕服,大裘冕的象征意義最為崇高而又最具獨特之處。本文通過與“裼衣”、“襲衣”等相關內容的整理,清理了其里面蘊含的古代服裝當中最為講究的禮儀觀念。此外,文中提出了個人對大裘冕及裘衣有關的其它諸多細節上的見解。
《周禮》中與服裝相關的官職約有五十種,本文將其歸分為三大類別:服飾禮儀官職、督制和管理官職和制作系統的官職。通過各官職之職分的比較和分析,本文首次揭示了周代冕服制作體系的流程和運作關系。 秦漢以后的歷代冕服制度,按照各個時期所呈現的不同特征,分為發展前期(秦漢至唐)、定著化及簡化時期(五代至明)、廢止及換身復活時期(清至民國初期)等三個時段。有關冕服制度的文獻資料,以各王朝的官方正式記錄為基本史料,來把握冕服在帝王服飾系列中的位置,并對歷代帝王冕服制度進行更為深入的考察,以掌握各朝冕服制度的顯著的外在表征。 全套冕服大致上由冕冠、上衣、下裳、中衣、袴、襪、舄、腰帶(革帶、大帶)、弊膝、佩玉、綬、劍、圭等的十四種要件構成。又將其十四種要件,按性質不同,分為冕冠、服裝、飾品類等三個類別進行了考察。 “冕服”是以冕為冠的服裝,因此,在冕服里,冕冠是不可缺少的構成要件。關于冕冠的來源及冕冠的整個構成,筆者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并提出了對其中一些細節上的見解,如對“紐”的解釋;對冕旒與充耳包含的深層的涵義等。又綜合這些分析,以制圖的方式總結了周代冕服的式樣。在有關歷代制度的研究中,對于發生演變的過程,提出了具有關鍵性的幾點個人見解:冕延的緣飾顏色;玉衡的“維持冠”的意思;明代冕冠的“俛”形的有無;冕旒之“就”的糾正;纓、絃、天河帶等的冠帶之使用上的特點等。 衣裳以下的內容,體現了冕服各構成要件的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即從實用性出發,而逐漸走向裝飾化及象征化的過程。
周代六冕的不同,可由十二文章的多少來加以區別。凡為冕服,例必有相應的“文章”。歷來被普遍采用的文章之章目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之十二章。關于十二章的討論,筆者先提出了“文章”稱呼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關于十二章的章目及章次、衣服上的排列形式、表現形式等方面深入的研究。之后,把十二文章分為自然臨摹和主觀創造的兩類,進行分析了對各文章的特點和其樣式的歷代變化情況。 不難發現,在數千年的傳統社會的演進過程中,冕服已遠遠超越其物質本身的價值,而逐漸凝聚成了一種精神文化的表征。 這便是今天我們研究冕服制度的重大意義和價值。 除了對于上述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外,由于現存有關冕服制度的史料紛繁復雜,且距今時間久遠,歷來注家見解紛紜,難有一定之論。
在研究過程中,充分運用文獻釋讀和考訂的方法,對漢代迄今文獻中的諸多疑問,和學界尚未引起足夠注意的一些內容,一一剖析整理,或通過相關的史料進行合理的???font face="Calibri">,或從文字訓詁的角度,提出新的解釋或猜想。利用文獻學的方法來歸納和分析史料,并據以提出一些新的見解,可以說是本書的又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13 04:1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