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h. Y" Y/ b4 V% E N! M 精干綿配綿又稱精干綿調合。絹紡制綿工序之一。精干綿品種多,批量小,性質差異大,即使同一品種,不同產地及加工工藝,性質也有差異。梳理前適當配綿,可簡化生產管理,合理使用原料,保證絹絲質量穩定。根據精干綿品種、質量、數量及絹絲品質要求、工廠規模和制綿方式,一般按一定比例配成1~3種混合綿,每種混合綿包含4~7種成分。按混合綿質量,分為甲級綿、乙級綿、丙級綿。用圓梳制綿工藝時,甲級綿由上等原料配合而成,紡細特絹絲;乙級綿、丙級綿分別由中下等原料配合而成,紡中、粗特絹絲。用精梳制綿工藝時,則按精干綿強力、色澤、潔凈度等指標配合成一種混合綿。采用人工小量配綿方法,按比例配成400~500g混合綿,再將其用手工繞成球狀,稱為“精干綿調合球”。
' J# D8 ^( x N" n* p$ R
調合球中各種原料在開綿機喂綿簾上鋪放的先后順序。調合球中各種原料的纏結程度、纖維長度、含雜等均有差異,合理的鋪綿順序,可提高錫林的開松、除雜作用。一般先鋪纏結重、難開松或含雜多的原料,再鋪纖維較短、易散落的原料,最后鋪纖維長、含雜少的原料,使開綿球表面光潔。當鋪放在最后的原料纏結較重時,為加強開松,應使其鋪綿長度適當增加,使單位長度喂綿量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