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地方] 近代北京紡織工業發展史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20-9-19 22:42:50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是清朝的首都,1928年后曾改名為“北平”,中華人民共和 國 成立 時 恢復原名。北京位于華北平原北端,東距渤海150公里,是近代中國的政治中心之一。紡織工業起步雖早,但發展極慢。
& L: ~! Y, o8 G# h
- `, z% S1 w& @, ]4 l" V一、近代紡織工業誕生前的手工紡織業
' x$ L$ m/ a" r1 ?& t* W, r% y北京紡織業的產生,最初是為宮廷服務的官辦京內染織局和為達官顯貴服務的民營綢缸,即手工染綢作坊。最早的綢缸是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開業的天聚染坊。嗣后,該號陸續分出大順、大有、大成等山東人經營的綢缸,以及天順、天和等山西人經營的綢缸。當時的京內染織局曾興盛一時,到清康熙初年(17世紀60年代)曾發展到800人,以后逐漸衰落。此外還有為一般市民服務的布缸,這類染布作坊規模很小,很難和綢缸相比。促織網。進入19世紀后,具有一定規模的手工織布廠相繼產生。最早的是官辦的專為解決滿族人就業的工藝局和首善工廠。此后,商辦的寶華、福華、立華等3家織布廠開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又有積善、裕華、德泉、祥聚等織布廠開業。這些織布廠規模大的擁有織機50臺左右,一般的只有10多臺,都是人力木機。- F+ @5 @' N" u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20-9-19 22:46:12 | 只看該作者
二、近代紡織工業的發生和手工紡織業的發展 (1907--1936年)
2 Q8 ^: ~& R5 F1 p- q" q北京動力機器紡織工業產生于20世紀初。1907年清朝陸軍部奏準創辦官商合營的溥利呢革公司(清河制呢廠前身),共投資60萬兩白銀,擁有走錠紡紗機4800錠,織機58臺,職工300多人。促織網。機器設備全部從英國進口。從1908年開始建筑廠房,1909年4月投產,標志著北京近代紡織工業的開端。) C2 n2 d) a# A7 `6 u
& z. l, B! F4 Z$ q9 j4 c
北京最早使用動力機器的針織廠是1911年開設的華興織衣公司,有針織機 3臺,以及縫紉機、襪機等設備,春夏主織棉織品,秋冬主織毛織品。- i. q& h7 f& j) d$ }9 z
. G* I$ l9 e% q4 c% k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北京紡織工業有所發展。染織業到 19 18年時已有染坊96家,規模較大的大順、西晉和兩家,職工分別為150多人和130多人??棽紭I有一批新廠開業,但仍沿用手工木織機。1924年織布業已達100多家,規模較大的祥聚、德善、經緯等3家,職工均超過百人。毛紡業的溥利呢革公司,曾因資金不足,銷路不暢,于1913年停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進口毛呢減少,北洋軍閥政府將該公司收歸官辦,并改名為陸軍織呢廠,于1916年恢復生產。促織網。當時月產最高達到毛呢2萬多碼、毛毯2000條。民營的開源呢絨廠也于1917年開業,設備有木架織機14臺,洗毛、紡紗和織呢均用手工操作。1918年改為織造火車車廂專用的毛織油墊,并得到農商部5年專利權獎章。針織業和毛巾業也發展了一批手工作坊,其中最大的是利容毛巾廠,有毛巾機20架,工人45名,其它大都是家庭手工業戶。
/ v: b! Y. Q8 B0 R' \& \* W$ l" J- [& v/ V+ e3 w' i7 E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加上軍閥混戰,使北京紡織工業受到沉重打擊。1920年后,陸軍織呢廠因外國呢絨充斥市場而造成產品滯銷,生產開開停停,1924年宣告倒閉。1927年國民政府接管后,才再次恢復生產,并改名為陸軍部第一制呢廠??棽紭I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了一些積累,雖然在1931年前生意蕭條,但還有小的發展。如裕華在開辦時僅有18臺布機,到1921年擴充到47臺。czw。華盛在開業時僅有10余臺布機,到1929年已達30多臺。針織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停頓,九一八事變后,人民愛國情緒高漲,在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的高潮下,才有發展。1932-1935年,德立、裕華、經緯等織布廠增加了電力機,慈華、明華、華盛等針織廠增加了100多臺大提花機,襪廠也開始使用電力機。* E1 ~4 U2 i5 a5 \3 {' L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3 #
 樓主| 發表于 2020-9-19 22:50:11 | 只看該作者
三、近代紡織工業的起伏 (1937-1949年)" {- H! C1 G' I

! w9 k; v; g' o* j& Z抗日戰爭時期,軍需紡織業有所擴展,民辦紡織業停滯不前??谷諔馉幈l后,原陸軍部第一制呢廠變為日本的軍需工廠,交由滿蒙毛織公司管理,工人增加到700多人,每月生產軍毯1. 2萬條。與此同時,為大量加工軍需布匹,北京的機器染布業也有了發展,1939 -1941年,陸續開辦了大中、麗華、慈華、燕京等一批染廠。這些廠由于被日本軍用被服廠及纖維公司所利用,一度發展較快。如大中公司在1939年成立時只有染槽12對、織機20臺,到1945年便發展到染槽12對、織機47臺,工人達170人,月產棉布3000匹、染布1. 5萬匹。促織網。其它民營紡織企業在抗開始時大都縮減生產,裁減工人。后由于日本企圖長期侵占中國,對民營工業加以利用,生產有了一些發展。具有250人規模的裕華針織廠也于1939年開業,生產各種針織內衣,每日用棉紗半件左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棉紗供應不足,各民營紡織廠不得不轉用土紗,生產大幅度下降。到1943年土紗亦被日本當局控制,各民營廠紗源斷絕,有3/4的機臺停開,其余1/4的機臺為日軍纖維公司加工。當時只有德華織襪廠織人造絲襪,原料不受控制,乃得以生存。各手工染坊和家庭針織小戶大都倒閉。到抗戰勝利時僅剩10多家手工小染坊。+ ^. d3 {- j( X7 w% y: [. }3 {
$ Q, [3 z6 a1 }; J
抗戰勝利后,政府收回了原陸軍部第一制呢廠,改名為華北被服總廠平津第一分廠,并于1945年10月復工,仍生產軍用毛毯,月產最高曾達2萬條,但質量低劣。促織網。到北平解放前夕,工廠已是隔日生產,工人輪流上班,生產處于停頓狀態。民營紡織業在抗戰勝利之初,曾有一批工廠復工,但很快受到通貨膨脹的沖擊。當時賣出成品換不回原料,經營工業不如經商,搞生產不如去做投機生意。為此,大部分織布廠遣散工人,靠所存原料或作些黑市買賣勉強維持,到1949年大部分已停工或倒閉。染布業也很不景氣,如大中染廠到1948年下半年,僅有工人30余人,月織布200多匹、染布1500多匹。大成、大慶、大有等大一點的染布作坊都在1947年前倒閉。針織業也是奄奄一息,德華襪廠因受美國玻璃(尼綸)絲襪排擠而停業。
( M& Q: X# ?( d1 t
7 G; R# a2 @3 N$ B3 b. g" n) f% P194 8年12月28日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華北被服總廠平津第一分廠,更名為清河制呢廠,并于1949年6月全面恢復生產。北平和平解放后,民營紡織企業也都恢復生產,并獲得了發展。1949年底,織染業由440家增加到905家,織襪業也由幾十家發展到800多家,大都是家庭手工業。
$ }2 a5 z8 N) I; X3 ?" v
) V/ Z2 c: V% V# `* ]從1909年北京 出 現第 一 家毛紡織廠到1949年,紡織工業發展極其緩慢,全市只有1家算得上是近代紡織企業(清河制呢廠),其它民營紡織業絕大部分是手工作坊和家庭副業。
* Q, o+ I) _! N' s2 c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4 #
發表于 2021-9-24 08:34:32 | 只看該作者
您好。最近在促織網上拜讀了您發表的《近代北京紡織工業發展史》,由于我最近也在寫這方面的論文,想引用您的成果,請問您這篇介紹有文獻出處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5#
發表于 2021-9-24 20:48:20 | 只看該作者
天青水碧 發表于 2021-9-24 08:34- N, E, E) f# V" F4 Q1 ^. v9 T
您好。最近在促織網上拜讀了您發表的《近代北京紡織工業發展史》,由于我最近也在寫這方面的論文,想引用您 ...

) A4 P+ Y1 D7 c  I2 k' s( [3 W  b《中國近代紡織史(上卷)》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6#
發表于 2021-9-28 16:19:48 | 只看該作者
admin 發表于 2021-9-24 20:486 }+ [$ t- D' _$ ~; f7 l0 l0 {! R
《中國近代紡織史(上卷)》
" q3 u3 i1 ~- ~5 t7 z* K5 c- K0 j
非常感謝您,已經找到了。$ @$ k# E, y" }! y' Q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3 03: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