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大圓機技術] 襯墊組織襯墊紗的襯墊比及編織工藝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18-11-5 22:13:2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襯墊組織襯墊紗的襯墊比  H: f& G4 I6 }4 g- E
襯墊比是指襯墊紗在地組織上形成的不封閉圈弧跨越的線圈縱行數與浮線跨越的線圈縱行數之比,常用的有1∶1、1∶2和1∶3等。如圖1所示為平針襯墊組織,其襯墊比為1∶1;圖2所示為添紗襯墊組織(三線襯墊組織),其襯墊比為1∶3。" x9 }6 _: r. s' [

  f, U4 H3 |3 e$ L' A6 s! B
" N; l& p, v/ h" M; s* o# Z; t+ i
圖1    平針襯墊組織的線圈結構

4 B! O( h4 k7 q/ p
; P3 A9 G  ]8 u" V) [

' {+ b8 X: j0 L$ C5 r, S$ c
圖2   添紗襯墊組織的線圈結構/ U+ I/ i* E/ f, ~2 D

9 n- ^# X8 l- N! ^, E利用改變襯墊紗的墊紗順序,墊紗根數或不同顏色的襯墊紗線可形成不同的花紋效應。圖3為幾種不同的襯墊方式。其中每一個點表示一枚織針,點的上方表示針前,點的下方表示針后。由此可見,襯墊紗需要墊在針前(形成懸?。┖歪樅螅ㄐ纬筛【€)。圖3(1)的襯墊比為1∶1,可形成凹凸效應外觀;圖3(2)的襯墊比為1∶2,可形成斜紋外觀;圖3(3)的襯墊比同為1∶2,但形成縱向直條紋外觀;圖3(4)的襯墊比1∶3,可形成方塊形外觀。
8 F; _& e2 S6 U; Y# R
( x* X, ^7 W' `* ?+ M  f
圖3  幾種不同的襯墊比方式
# V4 ~" L* J- d
* d3 z" O+ ~; p7 d( g% V4 c% e+ F
在上面花紋效應中,每種織物均采用一種襯墊比。如果花紋需要,也可以在同一織物中采用幾種不同的襯墊比,如圖4所示。  h+ ~) S+ P) j) C

7 x: r# u. o9 _3 @/ M+ c% n; t
% N# t( X8 n. c. g% O: o
圖4   同一織物中采用不同的襯墊比
  y+ [- j5 \: w8 X: y0 _5 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18-11-5 22:16:06 | 只看該作者
二、襯墊組織的編織工藝8 d7 `' S7 X: E1 A9 n- A+ N
襯墊組織可在舌針和鉤針圓緯機上編織。由于舌針機生產效率高,調試方便,所以目前在生產中普遍采用。下面以添紗襯墊組織為例,介紹單面多針道舌針襯墊圓緯機的編織工藝。( R8 ~1 P: ?5 K$ Q
+ W8 n. U. @( e, }, b
該機器與普通的單面多針道圓緯機除了在織針三角和沉降片三角的設計上有所差異外,還采用了雙片顎的沉降片,如圖所示。其中1、2分別是上片顎和下片顎,3、4分別是上片喉和下片喉。由于添紗襯墊組織采用面紗、地紗和襯墊紗三根紗線編織,因此編織一個橫列需要三個編織系統。
: |7 J8 J; L& l' m3 x
6 |) U/ j1 a/ G5 i8 U

/ H( g2 {, n$ Z* ~
. q9 {: H* K- y; T
雙片顎沉降片
9 l2 f4 z1 m/ O  C' D4 K5 U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3 #
 樓主| 發表于 2018-11-5 22:20:46 | 只看該作者
下圖表示了這類針織機編織添紗襯墊組織時的走針軌跡和成圈過程,織針A、導紗器B、沉降片C、襯墊紗D、面紗E和地紗F的配置如圖(1)所示。編織過程如下。) [: J' \, }; n8 w
( H! s4 Q0 G6 W6 D* N
1 I2 ?+ ~8 Q' _) E3 ~
添紗襯墊組織的編織過程6 f/ g& Q; j% e& O# Y

2 W) G3 z& y5 [4 A- C. Q1.襯墊紗墊入針前與針后(第一編織系統) 7 D3 ^1 w+ o+ y& ], w
根據墊紗比的要求,部分織針在三角的選擇下上升。當襯墊比為1∶2時,則1、4、7、…織針上升,如圖(1)實線織針軌跡I中1的位置;其余的織針不上升,如(1)中虛線織針軌跡Ⅱ??椺槪?、4、7、…上升的高度以及襯墊紗D墊入上升織針I的針前(為了形成懸?。┤鐖D(2)所示。接著,沉降片向針筒中心運動,借助上片喉將襯墊紗紗段推至針后,織針1、4、7、…繼續上升,舊線圈和襯墊紗從針鉤移到針桿上,如圖(3)所示,此時織針1、4、7、…的高度如圖(1)中軌跡I上2的位置。當織針1、4、7、…從圖(1)中軌跡I上位置1上升至位置2時,其余織針也在上升,從而使襯墊紗紗段處于這些織針的針后(為了形成浮線),其余織針的上升高度如(1)中虛線軌跡所示。
5 O  ^' q! x* A6 [5 `- V$ [& ~. ]  H2 o
2.墊入面紗(第二編織系統) : n" Q# @' [' o9 j& r; }3 a6 X
兩種高度的織針隨針筒的回轉,在三角的作用下,下降至(1)中軌跡I上3的位置,使面紗E墊入,如圖(4)所示。所有的織針繼續下降至圖(1)中軌跡I上4的位置,織針1、4、7、…上的襯墊紗D脫落在面紗E上,并擱在沉降片的上片顎上,如圖(5)所示。
' _+ c2 ?# j0 i5 k" z. o& B
2 c" \, Y; b5 n, i3.墊入地紗并成圈(第三編織系統) 0 f5 y, G5 n1 H; N( N" L' i
針筒繼續回轉,所有的織針再次上升至(1)中軌跡I上5的位置,此時面紗E形成的圈弧仍然在針舌上,然后墊入地紗F,如圖(6)所示。隨著針筒的回轉,所有的織針下降至圖(1)中軌跡I上6的位置,此時織針、沉降片與三種紗線的相對關系如圖(7)所示。當所有織針繼續下降至圖(1)中軌跡I上7的位置時,織針下降到最低點,針鉤將面紗和地紗一起在沉降片的下片顎上穿過舊線圈,形成新線圈,這時襯墊紗就被夾在面紗和地紗之間,如圖(8)所示,至此一個橫列編織完成。
" Y( h) N) s: y! {! n9 M, u+ A
3 t" r" N& u5 j/ P在成圈過程中,織針和沉降片分別按圖(2)~(8)中箭頭方向運動。當織針再次從圖(8)所示的位置上升,沉降片重新向左運動,這時成圈過程又回到圖(2)的位置,繼續下一個橫列的編織。5 b3 I- u: j2 e/ Q
& w# M) Z$ W5 x/ F9 ~3 N/ R6 f& A
按照上述方法編織添紗襯墊組織時,由于襯墊紗脫落在面紗上,即襯墊紗被面紗束縛,因此面紗的線圈長度要大于地紗,這樣可以減少襯墊紗在織物正面的露出。一般面紗的線圈長度是地紗的1.1~1.2倍。8 O8 F) |+ }1 x$ V5 ~8 p+ m

8 c% z. ?! k" T- `平針襯墊組織編織一個橫列需兩個成圈系統,襯墊紗與地紗可以在第一、二系統或第二、一系統墊入;編織工藝除了少了第二步墊入面紗外,其余過程與添紗襯墊組織相似。! h5 s( f& l6 t! N$ W$ X( r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1 15:4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