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I% X9 C/ x二、毛羽長度的分布
! \$ @5 M0 A' t8 ?! T, ]; w* Q7 k由光電式毛羽儀測得的毛羽數(紗線單位長度內的毛羽根數)與毛羽長度呈準指數關系。各種紗線毛羽大部分是短毛羽,隨著毛羽長度增長,數量急劇減少,長毛羽極少。" p/ o- X/ y$ a" y$ G; {
用投影計數光電式毛羽測試儀測得的滌棉紗毛羽指數(紗線單位長度內單側面上伸出長度在某設定長度及該長度以上的毛羽總根數)表明,極大值在0.2mm的設定長度處。在此長度以下,隨著儀器設定長度的減小,毛羽指數出現下降的反常趨勢。這就意味著能伸出紗體形成毛羽的纖維端似有一最小的“基礎長度”(大致為0.2mm),而由于紗體表面高低不平的影響,使儀器對長度在0.2mm以下的毛羽也無法正確感知而測量計數。因此,以設定長度0.2mm測得的毛羽指數是儀器可能測得的最大的單側毛羽總數。0.2mm長度可視為投影計數光電式毛羽測試儀的“基礎測試長度”,此長度上的毛羽指數就是單側毛羽總根數。3 g3 T& V3 {2 @3 A5 N/ r
不同長度毛羽占毛羽總數的比例隨起始測試長度不同有很大差異。以13tex滌棉混紡紗的毛羽指數為例,見下表。4 S, R* s; [) \" |9 M8 g
13tex滌棉混紡紗的毛羽指數 測試設定長度(mm) | 0.25 | 0.5 | 0.75 | 1 | 2 | 3 | 4 | 毛羽指數(根/m) | 411.3 | 188.9 | 93.1 | 51.6 | 7.6 | 1.3 | 0.4 |
$ Q5 h [0 X! v# }按毛羽指數的含義,表中每檔數據為該長度及大于該長度的毛羽總數,各檔數據減去后一檔數據即得各長度段毛羽數。起始測試長度從0.25mm提高為0.5mm時,由于擯棄了大量短毛羽,使1mm以下的毛羽在毛羽總數中所占的比例從81.5%降為72.7%,而1mm以上各檔毛羽的比例則上升。因此,在分析毛羽的長度分布時,為使結果比較接近實際,應盡量計入大量短毛羽,辦法是降低起始測試長度至前述“基礎測試長度”。
' J7 e9 v* P6 K5 j5 D9 l8 y
|